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古人考试作弊到底有多强_古代

2020-07-20 19:33:05 历史战争 腔中 °c 繁体
A +  A -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作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前言

古代,学子们唯一的出路便是一条路。因此,如果能在这条独木桥上杀出血路,自然 一朝中举天下名 。

若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得以高中倒也真对得起 苦 的磨砺,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可偏偏也有些学术不端的学子冒着重罪的风险投机取巧。

自创立以来,虽然不断经历完善,可是作弊手段和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自强不息靠自己

相信很多朋友对中小学测验时,某些同学平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却把参考知识点写在纸条上这一情景历历在目。今人做起来轻车熟路,自然离不开古人智慧的贡献。

相比起来,古人做起小抄来可就真是个技术活。

首先,你需要会写真正的蝇头小楷。古代没有打印机,资料缩印不了当然只能自己手写了。作弊者要用特制的鼠毫毛笔将答案写在一小张上。

打个比方,需要在大约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写上10万个汉字!当然,这些字需要清晰可辩,不然就白费功夫了。

也有的作弊者直接把小抄写在白鞋面上,若是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密密麻麻的线头呢!说起来不得不佩服古人们的身板,即使挑灯夜战这么辛劳,个个还是这么。

要知道,这些古人的作弊文物放在如今,需要放大镜才能窥得玄机,而古人的条件就没这么乐观了。

这些鼠须可谓无处不在,可能在考生的内衣或袜子里,或者在空心的笔杆里,甚至有可能夹带在考生的发髻中,真叫人防不胜防。

而小抄要放好不被发现也是一门智慧。要知道,在明清时科举考试都是在封闭环境下完成,可见官方的重视。

而科举作弊被抓的后果可能会导致重判,如发配充军,劳动改造等。严重的话甚至有杀头的风险。因此,铤而走险者不免也要深思熟虑一番。

想法比较简单的仕子会钻可以携带食具和食物的空子,把参考资料塞进食物中。也有人将小抄缝进衣服的夹层内。

不过这样的方法风险依然很大,因此就有者改进出了 继烛 法。所谓继烛,是指将蜡烛内部做成一个空心,再将答案塞进去,最后用蜡油将蜡烛底部封上使之完好如初。

如此一来,可谓,油尽灯枯之际,考生已停笔落墨写成一篇锦绣文章,教人无可奈何。

更有甚者,想出来一个名为 银盐变黑 的绝招。银盐变黑是指将答案写在衣服的衬里。当然,这些答案都是特制的化学成分盐水写成的,当时是看不出有字迹的。

而等考生混入考场,只需用蜡烛一烘,答案尽收眼底,可谓天衣无缝。对于这位天才,不得不感慨有,有粘杆处。

阁下有这份才智去特务机关想必大有发展,何必死磕八股文章呢?

打通关节更重要

任凭考生再足智多谋,若是监考老师不配合,也难免被抓现行。科举入场前会经过严格的搜检程序,包括搜索贴身衣物甚至沐浴更衣等,因此想成功将小抄带进考场也是难度极大。

而聪明的考生早就想好办法买通监考官在入场检查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清末官场最为腐败之时,某地的乡试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闹剧:

一名考生将带来的放在桌上奋笔急抄,不慎掉落地上一本。考官将书捡起,同场考生大惊失色,以为这哥们大祸临头了。

却不想考官高声喝道:考试带家里账本过来干什么,下次注意啊!考生们大跌眼镜之余,自然也晓得其中门道,在心里佩服这哥们真是用钱用到位了。

更有甚者直接贿赂判卷的主考官,在考试之前与考官约定好试卷上的记号或暗号。带到阅卷之时,尽管封闭姓名,考官对于 自己人 还是。

这些考生自然会得到批准录取,而某些考生水平太低胡写一通,考官还会亲自代笔作一篇 标准答案 ,可谓一条龙服务。

冒籍替考真假难辨

除了做小抄和贿赂考官,一些考生还想到了更保险的方法:那就是冒籍和枪替。

所谓冒籍,是指考生通过社会手段冒充其他地区的学籍以参加其他考区的考试。冒籍现象的出现是当时教育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决定的。

明清时期,苏浙地区是全国的学术中心,极大比例的录取比例都出自于此,因此考取举人甚至的竞争都是相当激烈的。

而与此相反,北方的教育水平就偏低了。至于边陲地区,更是超低门槛取仕。因此,心眼活泛的学子就不免蠢蠢欲动,动用一切社会资源换取一个外省考试名额。

而不少名人也是冒籍出身,比如乐天居士。

在他所处的时代,两都(洛阳、长安)还是代表教育先进的北方地区。于是他灵机一动,就南下安徽宣州投奔叔叔,得到冒籍考试机会,一举得中。

更著名的是清代大学者赵翼,此人不幸出身在竞争最激烈的江苏,因此年年乡试年年不中,直考得的处境。后来赵翼意外投奔在京城经商的舅舅,一举得中。后来更是高中,显赫一时。

至于枪替,就更好理解。是指枪手代考。在古代,考生也有属于自己的 准考证 ,但由于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准考证只能标注考生的籍贯,年龄等特征。

这就给人钻下空子,有的考生会高价雇佣年龄长相与自己相似的高手替考,甚至还会培训自己的口音已经化妆等,可谓真假难辨。

大诗人就是名垂青史的著名枪手。有史可证,温庭筠一生至少帮助八人进士及第,可谓有口皆碑。

不过倒霉的是,由于口碑太好,名头太响,温庭筠从此被朝廷封杀,与官场永成路人,真教人啼笑皆非。

早在,每年的进士录取者就有两三成是替考入门的。替考一路即开,后世无论怎么改进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怪科技落后的缘故了。

标准答案

在考试之前自押考题,自然是不算作弊。不过若是官方提前泄露考题,想写出 标准答案 就得来应手了。

而在,就有善于钻营者打听到朝廷大佬们的交流名句,汇编成一本奇书:《决科机要》。此书一举超越四书五经,成为宋代学子热衷的备考畅销书。

考试前,只要将此书记载的标准答案们记得,到考试时即可。至于考官阅卷,也不管文理通不通,反正答案不错,也就录取了。

如果引进现代的论文查重技术,可能会惊讶的发现北宋晚期的科举试卷重复率竟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更令人汗颜的是,此书不但没有遭到官方查禁,而是每年科举都得到实时更新,看来也是朝廷大员有意为之。

不过一旦殿试露怯,可就功亏一篑了。末年,复社靠着在学术和民间的威望把握科举大门。这也导致了很多无能之辈自称复社党人。

而考官则是偷懒成性,只要听说考生跟复社有关系就一律录取。却不想,决定殿试亲自出题。

新科进士们之前都是温习考官发的标准答案,这一临场发挥可就惨不忍睹了。崇祯皇帝看到交上来的狗屁文章气的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通常说来,一旦衰弱,科举场上舞弊现象必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这正说明了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公平性。

舞弊导致人才无法大展抱负,权贵把持社会资源。学术不端会引起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激化,甚至导致人心向背的形势出现逆转。

因此,做学问耍小聪明是要不得的。只有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的成就才是稳固的。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古代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