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何不被盗
2020-07-21 19:05:36 历史战争 差狡 °c 繁体
A + A -陵之所以两千年没有被盗,陵墓中的一种金属起了很大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随心看小编一起往下看。
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位,拥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功绩,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他那些多得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史有明记:秦始皇自即位起,便开始修建他的陵墓了, 征召了数十万人参加修建工程,历时四十年仍未竣工,其工程之浩大,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座陵墓中,秦始皇不仅修建了许多样式各异的宫殿,还将许多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奇珍异宝收藏其中。可以说,这座陵墓中的无尽珠宝几乎牵动着每一个盗墓者的心弦,然而,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和无数盗墓者、学家的侵扰与探究,这座陵墓仍然保存的非常完好,除了其中的无数机关以外,与里面的一种金属元素也有着密切关系,这种金属元素就是“汞”,即:我们常说的水银。
根据《》记载,中含有大量的水银,其数量之众,甚至,达到了“为江河湖海”的地步,《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然而,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得到确切证据的有力支持,直到近代,在科学勘测结果的帮助下,这一说法才得以证实。对于始皇陵是否存在水银这一问题,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最终,在陈明等几位科学家的帮助下,始皇陵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而后来更是通过多位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的不断研究,终于在始皇陵封土的土壤样品中,发现了“汞异常”,并且,由此深入探究,最终,在科学勘测结果的证实下,判定始皇陵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水银,且其数量十分庞大。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件极其惊人的事实——地宫中的水银分布探测图与的疆域图有着惊人的相似!
历史学家们对于这种情况做出的解释是: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中,用水银绘制出一副规模庞大的疆域图,意图在死后仍旧保持自己一代帝王、统一全国的恢宏景象,同时,水银作为当时获得黄金货币的重要材料,亦被视作一种财富的象征,与其他的珠宝一起,被堆砌在陵墓中,寄予了秦始皇死后仍占有天下财富的愿望。
水银在始皇陵中发挥的作用绝对不仅限于此,我们都知道水银属于有毒金属,而地宫常年处于封闭的状态,水银在里面聚而不发,可是,一旦有外人进入,便会立刻因为吸入大量的水银蒸汽而中毒身亡。并且,水银本身具有很好的隔热、杀菌作用,可以在地宫之中形成一个隔热保护层。
尽管,当时的秦人对水银并没有那么深的了解,对其功能也知之甚少,但不管是有意无意,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银就在这阴差阳错中,发挥了极其稳定且持久的防盗、防腐效果,这也是它能够在无数盗墓者的侵扰下,仍旧保持完好的重要原因。
早期的秦始皇南征北战,建立了统一的,可是,到了晚年却因为沉迷于长生不老的美梦而日渐低迷。在追逐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秦始皇不仅重用了卢生、、韩终、等人,任命其为自己远赴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寻求长生不老药,同时,还招揽了许多炼丹术士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药,而今天我们提到的水银,便是这些药中极其关键的成分。
遗憾的是,服用了大量含有水银的长生不老药后,秦始皇不仅没能如愿以偿地延年益寿,反倒因此加速了死亡的到来,年仅49岁便死在了沙丘宫中。不过,水银的地位却也没有因为秦始皇的死而降低,仍然受到许多追求长生不老之人的追捧,所以,皇陵中存在着大量水银,其中一个原因就可能与其“长生不老”的功效有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秦朝开采矿石的技术不如现今那么发达,水银的获取方式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其来源主要是陕西南部的旬阳。在陕西省旬阳县的大小青铜沟一带,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水银矿石的开采痕迹,并将此地命名为旬阳古汞矿遗址,通过对古汞矿的开掘年代、分布范围、历史价值进行研究,专家们认为:此地出产的水银与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有着很大的联系,甚至,可以初步断定:秦始皇陵地宫中的部分水银便是采自旬阳古汞矿。
更重要的是,旬阳对于秦朝来说,在军事统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六国纷争时期,旬阳城正好位于秦、楚两国的交界处,且该城池地处山区地势险要,更兼有便利的水运功能,可谓是易守难攻,乃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秦始皇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在秦、楚双方多次交战的过程中,旬阳城多次易主,但最终仍旧是落到了秦朝的手中。及其后来,统一中原,天下复归太平,旬阳城的军事意义才逐渐被淡化,但是,在此地被发现的水银矿石又再一次地让其名声鹊起。
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水银的作用就已经被发现了,只不过,那时候它的功能主要体现于制造鎏金青铜器,那些陈展于博物馆中的战国文物,无不揭示着水银早早便已被使用的事实,只不过,要等到几十年后,作为“长生不老药”重要成分的它,才算是声名大噪。
然而,在这种愚昧谣言的传播下,出名的水银不知是喜是悲,不过,想到一代霸主,竟然因为误信长生不老的荒谬言论而断送了性命,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