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分析一下
2021-01-30 10:38:31 历史战争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有很多原因,但其主要原因在于蒋介石的指挥失当。
南京保卫战发生在激烈的淞沪会战之后,可以看作是淞沪会战的延续。蒋介石为给列强作秀,把半数精锐投在淞沪会战之中,虽然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易攻难守”的淞沪会战却让参战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获胜的日军士气正盛,将中国首都南京定为下一个作战目标,并视为囊中之物。此时距离上海不远的南京城已经是惊弓之鸟,城内人心惶惶。不过南京尚有十多万军队戍守,尚可一战,但肯定是守不住的。
怎么“守”南京这个棘手的问题如今摆在了蒋介石的面前。
其实国民政府高层都知道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不能就这么放弃首都,即便放弃,他也需要一个“背锅侠”来担责。
1937年11月12日,蒋介石召开会议研究守备南京问题。李宗仁和白崇禧从军事角度上分析,都认为不应该固守。李、白二人是桂系,两人的发言虽然中肯,但蒋介石却听着不高兴,他不想当放弃首都的罪人。
然后,他把目光投在唐生智身上。唐生智“心领神会”,义正言辞的主张应该固守南京城,并毛遂自荐,誓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听后大喜,随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全权指挥十余万军队。
不过唐生智这个司令却是“有名无实”。他本是湖南军阀,参与反蒋失败后被剥夺兵权,在军界早无根基。而南京城的守军成分复杂,中央军、杂牌军各自为政,他根本指挥不动。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国军在外围阵地顽强抵抗,但只打了5天时间,外围阵地便全线失守,背靠长江的南京城被日军三面合围。
日军向唐生智劝降,被其一口拒绝,但他心里已经有了撤退的打算,蒋介石也允许其择机撤退。不过撤退并非易事,唐生智需要召集守城将领共同商定计划方案,不然就会像“肥水之战”的前秦军队那样,十多万军队乱成一锅粥,变成溃退、溃败。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加上唐生智自知根本驾驭不了其他将领,他根本没机会制定撤退方案。
此时的唐生智进退两难。他一面下令全军死守,但眼看战况不利,他在12月12日又草草下令“大部渡江,一部突围”。问题是这么多人,谁殿后,谁渡江,谁突围,撤军顺序如何?如何传达撤军命令?这些问题唐生智根部没有交待。
但唐生智反正已经下令了,于是他自己先预留的一艘汽艇弃城而逃了。至于剩下的部下生死如何,他只能“听天由命”了。
结果唐生智走后,留守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前有日军疯狂进攻,后又军队争先撤退。许多军人溺死在江中,来不及撤退的要么拱手而降,要么脱下军装混入城内,放弃了抵抗。12月13日,日军便攻下了南京。
蒋介石的不负责任,唐生智的”临阵脱逃“,造成了南京保卫战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