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穆克战役的影响、过程、结果
2021-05-26 21:54:12 历史战争 岩岩说史 °c 繁体
A + A -636年,5万罗马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主帅瓦汉被打死,亲王狄奥多拉被弓箭射死,皇帝希拉克略被迫撤兵,放弃叙利亚。雅穆克战役,罗马精锐损失殆尽,帝国复兴之路被打断;希拉克略皇帝晚节不保,无缘“大帝”之称。阿拉伯大获全胜,以少胜多,开启了狂虐东罗马帝国之路,成为仅次于唐朝的“超级帝国”,给欧洲造成巨大压力。
查士丁尼死后不久,帝国内部分裂,自相残杀,希拉克略成为最终赢家,继承大统。接着,希拉克略进行改革,实行屯田制、军区制,国力大为增强。精兵强将在手,希拉克略屡次出兵,与波斯帝国交战,迫使对手议和,收复叙利亚失地,傲视群雄。
对萨珊波斯的胜利,极大提高了希拉克略的威望,再加上北方蛮族屈服,希拉克略非常接近“大帝”之称。巅峰时代,希拉克略若是少活几年,他就是罗马的“大帝”。可惜,希拉克略晚年遭遇了更为强大的对手,就是号称“安拉之剑”的阿拉伯名将哈立德,导致晚节不保。这点,与唐朝皇帝李隆基何其相似。
借助寡妇赫蒂彻的财富支撑,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将贝都因人团结成一块。“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人开始对外扩张,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都是阿拉伯重点“照顾”的对象。结果,波斯被灭国;东罗马帝国被打爆,若非蒙古西征灭了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难逃一劫。
634年,“安拉之剑”哈立德率25000兵马出征,快速穿越大沙漠,直奔大马士革而去。大马士革,东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的首府,也是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阿拉伯千里奔袭叙利亚,希拉克略皇帝让弟弟狄奥多拉前往抵御。
艾季纳代因之战,东罗马帝国惨败,阵亡15000余人;阿拉伯损失很少,据说才阵亡130人,可谓是巨大胜利。亲王战败,希拉克略非常震惊,便继续增兵叙利亚,出动5万精锐参战,主帅是名将瓦汉。罗马军团,以重装步兵为主,还有少量的重装骑兵充当突击力量,战斗力不容小觑。可惜,他们遇到了机动性超强的阿拉伯轻装骑兵,又是名将哈立德指挥,结果很惨。
布阵时,罗马军团分成四大方阵,步兵、骑兵混编,但没有留下预备队。骑兵分散部署在步兵侧后,而不是作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也许是瓦汉太过自信,他认为还处在原始状态的阿拉伯人不堪一击。哈立德也将阿拉伯士兵分成四大块,阿拉伯以骑兵为主,步兵数量很少。此外,哈立德留下预备队,随时投入战斗,这是他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罗马军团率先发动进攻,步兵使用弓箭射击,并投掷标枪。阿拉伯步兵则结成方阵,利用盾牌掩护,同时出动骑兵骚扰,罗马军团没有收获。交战第二天,罗马士兵从左翼、右翼同时进攻,想凭借人数优势碾压对手。密集箭雨下,阿拉伯步兵抵挡不住,哈立德将预备队投入战斗,罗马军团腹背受敌,只好撤兵。交战第三天,罗马重点进攻右翼,结果还是被阿拉伯骑兵挡回来。
罗马军团屡次被反杀,原因很简单。阿拉伯统一之前,贝都因人是东罗马帝国雇佣兵“常客”,经常去征讨波斯帝国、北方蛮族,故而对罗马军团的战术十分了解。东罗马帝国瞧不起阿拉伯人,认为他们就是原始人,故而很少研究他们的战术,结果非常惨。如此,连续进攻三日,哈立德都顺利击退罗马军团,瓦汉无可奈何。
第四天,瓦汉集中主力攻击右翼,因连续交战,阿拉伯右翼已经没多少兵力,将士伤亡惨重,即将溃逃。此时,哈立德再次投入预备队,分两路出战,双方短兵相接,相互厮杀。罗马军团人数多,阿拉伯士兵抵挡不住,纷纷后撤,部分士兵甚至想要逃跑。但是,随军的阿拉伯妇女很彪悍,敢于逃跑之人,全部斩杀,绝不留情。如此,阿拉伯士兵只能死战到底,双方不分胜负,各自撤兵。
哈立德防守四天,瓦汉认为阿拉伯不足为惧,更加轻视对手。为此,他决定集中兵力从中路突破,摧毁阿拉伯步兵方阵,然后出动重装步兵收割人头,赢得会战胜利。双方步兵厮杀,不分胜负,哈立德悄悄率骑兵来到左翼,并派部分兵马去守住渡口,防止罗马军团溃逃。此时,罗马军团左翼薄弱,阿拉伯骑兵主力发起突袭,撕开罗马军团防线。
没了左翼掩护,中军暴露,阿拉伯骑兵乘势冲杀,罗马军团顿时阵脚大乱,纷纷溃逃,朝着雅穆克河畔撤退。谁知,阿拉伯骑兵早就严阵以待,罗马军团遭受前后夹击,陷入绝境。激战中,主帅瓦汉阵亡沙场,亲王狄奥多拉被射死,5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前来督师的希拉克略无力回天,只能放弃叙利亚,东罗马帝国失去了最富裕的省份。
雅穆克之战,哈立德以少胜多,25000兵马击败50000精兵,还打死对方主帅瓦汉、亲王狄奥多拉,不愧是“安拉之剑”。此时,哈立德是阿拉伯最能打的名将,也是欧洲、中亚、西亚一带最能打名将。当然,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贵这些大唐名将还是强于哈立德,他们既擅长指挥大军团作战,也擅于千里奔袭作战,而哈立德则没有指挥十万级别军团作战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