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约河之战:蒙古骑兵是如何做到客场作战以少胜多呢?_元朝
2020-01-13 15:04:19 历史战争 所巴 °c 繁体
A + A -赛约河之战:蒙古是如何做到客场作战以少胜多?
赛约河之战是在匈牙利赛约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军六万铁骑对战匈牙利十余万军队的战争。此战蒙古军以六万军队,战胜了匈牙利10万军队。战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战,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那么,蒙古骑兵是如何做到客场作战以少胜多的呢?
1239年,蒙古军队占领斡罗斯(今天的俄罗斯)三大公国后。尽管已经一路打到了现今乌克兰以东,但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240年,窝阔台下令军队进攻马札儿(匈牙利)。在留下3万人镇守南斡罗斯后,蒙古剩余12万人兵分三路:南路由合丹率领3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北路由拜答儿率领3万人外击波兰;中路6万大军以拔都和为统帅,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向匈牙利布达佩斯进军。1241年4月,蒙古军队兵临匈牙利佩斯城下。
需要注意的是,布达佩斯本来是两座城市,其中多瑙河以东的名叫佩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常常在这里活动。多瑙河以西的是布达,也是匈牙利的首都。尽管蒙古士兵已经开始进攻佩斯城,但贝拉四世却认为,蒙古士兵根本无法攻下城池,而且他们也没有能力越过多瑙河直取首都。因此贝拉四世只是在佩斯城中集结了10万的匈牙利军队,并不急于出战。贝拉四世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蒙古士兵跋山涉水而来,在城池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士气难免会受到打击。等到他们泄气之时,匈牙利军队再以人数优势一拥而出,定能够大破蒙古军。
眼见匈牙利人以逸待劳,速不台故意卖出破绽,率军前往漷宁河引诱匈牙利。与此同时,拔都率领大部队开始撤退。贝拉四世眼见敌军萌生退意,便开始派遣军队乘胜追击。而蒙古军队则始终以的速度进行着撤退,最终来到了赛约河边。贝拉四世在河西安营,而拔都的部队则聚在河东。
4月10日夜,拔都向河西的匈牙利军队发起猛攻。双方很快陷入胶着,拔都军开始出现败退迹象。但与此同时,在河下游的速不台命令军队结筏潜渡,蒙古人迂回到了匈牙利军队侧后方发起攻击。受到两面夹击的匈牙利军队阵型大乱,拔都率军趁势夺取了桥梁。到了11日早上,速不台、拔都两路军队已经悄然改变了阵型,蒙古人将匈牙利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自古以来,有经验的将军绝不会始终将敌人四面包围,因为这样一来反而有可能迫使对手亡命攻击。在将匈牙利军四面包围后,拔都突然放出了西面的一条路。匈牙利军队看到希望后,开始向西逃窜。蒙古军队趁机三面伏击,这就是著名的“围三缺一”战法。最终,匈牙利在此战中死亡7万人,总死伤人数超过了9万。而国王贝拉四世。也只得独身逃向了亚德里亚避难。
赛约河之战后,佩斯城被蒙古军队攻破,多瑙河河畔也落入了蒙古的统治中。这一片区域,后来被纳入了拔都的金帐汗国的版图。说起来,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除了拔都和速不台的计策战术之外,蒙古军队的作战素质同样不可忽略。
我们知道,蒙古士兵向来以彪悍勇猛著称。他们能够征服亚洲大陆,甚至很大一部分欧洲土地,这都与他们士兵的作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士兵自小就擅长骑射。在中,弓箭是一种很有效的杀伤性武器。蒙古士兵作战,会首先避免与敌军近身肉搏,保持自身的优势。同时,合理利用战马的机动性,拉开与敌军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敌军想要对蒙古士兵造成杀伤,首先自身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且最可怕的是,一个蒙古骑兵通常会配备有多匹战马,而且蒙古战马的生存能力极强。在战马的加持下,蒙古人只需要不断地胜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也是蒙古人能够远征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
赛约河之战的影响
赛约河战役战场途径俄罗斯、波兰、西里西亚及摩拉维亚,最终进入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在此次战争之中,家族各支均有代表人物参加,而这次战争最大的益处直指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
首先,拔都是整个蒙古军的总统帅,起着关键的指挥与领导作用,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虽速不台在战略指导上做得更多,但这一切仍是以拔都为名开展的)。结果亦,拔都一人是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其次,这次战争不仅仅使最后一批钦察人败北,更是征服了里亚赞、特维尔、苏兹达尔、基辅以及加利奇诸罗斯公国。两百多年的时间之中,它们始终作为金帐汗国的属国而存在。作为一种十分严格的封臣关系。其封臣关系具体表现为:可汗有任意废立罗斯王公的权利,而对于这些王公们,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可汗营地“在可汗面前磕头”,又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该种谦卑从属之政策源起于雅罗斯拉夫大公。
公元1243年,他第一次来到拔都面前,诚挚表示了其效忠之心,喜受拔都赏识,承认其为“罗斯诸王公之首”。而1250年加利奇王公丹尼勒亦前来向拔都表示臣服,并提出为他举行任职仪式的要求。最后,是最明显亦最重要的战争意义。此次战役可谓是世界史上以少胜多围歼战的最成功的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