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地雷战的起源:或首创于方志敏的闽浙赣苏区_闽浙赣苏区

2020-06-04 19:55:13 历史战争 愁小旦 °c 繁体
A +  A -

关于地雷战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地雷战首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

1928年,闽北崇安上梅暴动后,在反动军阀优势兵力的进攻下,革命武装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斗争。当时正规武器很少,“挨丝炮”成了革命武装大量杀伤敌人的主要武器。所谓挨丝炮,是一种原始的触发地雷,数百年来,闽浙赣山区人民一直用它来对付深山的猛兽。而闽浙赣苏区的地雷就是由古老的“挨丝炮”发展而来。

1928年,闽北的农民武装把“挨丝炮”改成地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极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30年12月,国民党一个团进攻弋阳苏区,红十军与地方武装把疲劳不堪的敌军引入埋有“挨丝地雷”的七星尖,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共歼敌300余人,生俘敌团长。

1931年5月,红十军由闽北回师赣东北苏区首府葛源,在通往葛源的必经之道何家坝再摆地雷阵伏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赣东北苏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从此,地雷战开始在整个闽浙赣苏区广泛地开展起来了。

地雷战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立即引起方志敏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地雷战的广泛开展,1932年初,省苏维埃政府从各县抽调了一批积极分子到闽北崇安集训,学习制造和使用“挨丝炮”的技术。学员学成后,又回到本县办班传授技术。后来又专门成立了地雷部,余汉潮被任命为“地雷部长”。他将敌人发射的哑弹拆开,取出火药,再带领战士用瓦罐装上火药和尖利的碎片进行引爆,终于研制出杀伤力更大的地雷。此后更建立“地雷厂”,省兵工厂日产地雷300多颗,最多时达700多颗。

在苏区党和政府领导下,闽浙赣苏区上下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手,乡乡村村造地雷”的群众性运动。当时苏区的赤卫队、少先队成员普遍能熟练地掌握使用地雷的技术,甚至连儿童团、妇女会的成员也能使用地雷打击敌人。据不完全统计,苏区群众武装1932年一年内,仅用地雷就毙敌3000多人。1934年5月,中共中央在《给战地党和苏维埃的指示》中发出号召:“利用赣东北苏区的经验,充分使用挨丝炮并各种各式的地雷,以轰炸进攻的白军。”从此,闽浙赣苏区创造的地雷战的作战新样式开始向全国苏区推广。

到时期,首创于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内开始普及。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有效打击敌人,我抗日军民动手制造炸药和地雷,但限于当时的条件,炸药和地雷的制作频频遇到技术问题。王耀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发了下来,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所以在训练部队使用地雷时,我就鼓励大家自己动手造地雷。黑火药易燃易爆,见火就炸,但没有发火装置也白搭。”

为了提高地雷威力,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熊大缜等来到冀中根据地,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经熊大缜手研制的地雷,在威力上获得了巨大突破。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地雷战打得日本军日夜不宁。阜平县五丈湾村民兵李勇爆炸组,利用地雷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天井关之战,一种专炸坦克的地雷把日军第八联队的装甲车炸毁,日军报纸曾据此报道“有反坦克地雷”,从此,不敢进入冀中了。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闽浙赣苏区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