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惨败告终的大明援朝第一战:祖承训兵败平壤_祖承训

2020-06-08 07:58:55 历史战争 崗渾 °c 繁体
A +  A -

天兵天将终于来了!

前来迎接祖承训的朝鲜接待使柳成龙,感激得。柳成龙是万历朝鲜战争中值得一说的人物,他是李朝著名大臣和学者,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三道都体察使、左议政、领议政(朝鲜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为人忠直,顾全大局,积极用李舜辰、权慄等,战后写有回忆笔记《惩毖录》,被中朝日历史学家公认为最权威的第一手战争史料。

祖承训,在历史上没有他的大儿子出名:死守大凌河的手下大将祖大寿。不过,祖家是辽东武人世家,祖承训本人长年跟随辽东名将和蒙古人作战,曾经以三万骑兵击败过十万土蛮,是边庭的知名勇将

祖承训的意识里,始终把侵朝日军想象成当年肆虐东南的倭寇,至于朝鲜人丢了国家,完全是因为朝鲜军队太过无能的缘故。据朝鲜人申炅写的《再造藩邦志》记载,祖承训率兵至朝鲜嘉山时,问当地人:“平壤日军尚在否?”回答:“尚在。”祖承训举杯仰天祝之曰:“贼尤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

7月16日黄昏,阴雨连绵,祖承训命令游击史儒率本部骑兵两千人为先锋,自己率三千主力随后,连夜急行军数十里杀往平壤。熟知日军厉害的柳成龙劝他“天雨路滑,不宜急击。”但祖承训豪气干云地回答:“予观倭贼如蚁蚊耳!”

第二日黎明,祖承训率众杀到平壤城下。令他惊喜的是,平壤居然“城门不闭,城上亦无一贼防守者。”祖承训率部从七星门入城,前锋已到达大同馆前。城内道理狭窄,全是弯曲巷子,骑兵拥挤在一起。这在这时,埋伏在民居里的日军“从左右傍室凿壁穴,同时放铳,声震天地。”骑兵在巷战中毫无用武之地,人和马都成了活靶子,明军退到城外,骑兵马蹄陷入泥淖之中难以行动,史儒中弹坠马身亡。千总戴朝弁、张国忠也阵亡。

仅仅半个时辰,五千骑兵大多阵亡,祖承训率残部溃乱败走,“一夜驰二百里,还至安州城外。”

日本人对这一战,是如此记载的:祖承训史儒皆为辽东勇将,与蒙古人作战多有胜绩,很轻视日本人。因为以前掳掠海疆的日本海盗,甲仗敝恶,明人很蔑视,以为丰臣秀吉的士兵也不过如此。《日本外史》载道:“与明军战于安定。旗帜伟丽。人马皆被鬼头狮面。明马骇。行长麾兵蹂之……我兵迫明人于淖。击鏖之。承训挺身而走。

《》中在面前蔑视的河北人马:“以吾观之,如耳!”祖承训却把倭贼比作蝼蚁之辈,他比更牛气。不过,关云长成功斩杀了文丑,祖承训却落得个“策马先遁,仅以身免。”

祖承训却嘴巴不认输,他对前来送粮草慰劳的朝鲜人说:“天时不利,大雨泥泞,不能歼贼。当添兵更进耳。”不过,祖承训在驻扎安州城外控江亭的两天里,连日大雨,士兵身处野外衣甲尽湿,纷纷口出怨声。祖承训不得已退还辽东。大败后,祖承训上奏朝廷,把责任推给朝鲜方军粮不足,援军逃散,甚至称平壤城中有朝鲜人向明军射箭。云云。

把水搅浑,是不愿承担责任者的一贯伎俩。自古骄兵必败,祖承训不顾天气地利,不知敌情,冒然进军,使得明军援朝的初战以惨败告终。但战略上的责任却不该由他负,朝廷兵部大员、辽东巡抚战争动员不足,料敌不准,盲目以为区区五千骑兵就能攻下平壤,委实太小看了倭寇。

反过来,驻守平壤的小西行长打败了明军更是得意非凡,送给朝鲜国王一封书,嘲讽道:“明人来抵挡我们,好比用一群羊来攻一只虎,大王明白了吧?现在辽东已经没有一个明朝骑兵了,我舟师十万即将开来,未知大驾将逃往何方?”

两个朝廷都在日夜待捷,得知精强的五千辽东铁骑卷甲而还的消息后,朝鲜君臣相聚顿足,大明则朝野震动。和他的大臣们这才沉重地意识到,鸭绿江对面的“倭贼”远非东南的小股倭寇可比。要斩“华雄”,光靠“上将潘凤”级的偏将还是不行,非调集主力大军不可。

主力在哪里?

明朝最能战的野战军当属辽东名将李如松的部队,但他当时正率主力在宁夏平定哱拜之乱。其次,就是火器犀利的班底南方兵。不过夏季的朝鲜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利火器作战。最合适的时机是秋后。

时间,一切都需要时间。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祖承训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