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太原保卫战为何国军守城名将,也仅只守了四天?原因是什么?_太原保卫战

2020-01-19 10:02:06 历史战争 潮倍 °c 繁体
A +  A -

日军蜂拥入城

初期,围绕着山西省会太原曾发生过规模颇大的会战,而最后以擅守出名的晋军在以擅守出名的指挥下,却依然只不过坚守了几天就告失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国共合作的典范

山西,因为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据吕梁山,南临黄河,北接古长城,在整个华北地区地势最高,有着之势,对华北平原形成天然的压迫。因此日军在占领平津之后,立即挥师向西,直取山西,以掩护华北的侵略所得。

由此展开了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整个会战由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日军参战总兵力有4个半师团总共约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52个师(旅),总共约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原会战中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作战,115师在平型关、120师在雁门关都曾多次伏击日军运输车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后方交通线,成为抗战初期国共联合作战的典范。

在经过了大同会战、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的节节败退之后,中国军队直到1937年10月才最终在忻口一线稳住阵角,与日军展开了激战,以5.5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阻滞日军二十余天。但到了10月26日,就在忻口前线激战犹酣之际,另一路日军突然进攻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这里守军兵力薄弱,难以有效阻击日军攻势,娘子关、平定、阳泉相继陷落,这样就使忻口守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因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不得不命令放弃苦战多日的忻口一线阵地,太原会战也由此进入了最后阶段——太原保卫战。

依城野战落空了

11月2日,阎锡山在太原召开第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讨论太原防御问题。太原是阎锡山统治山西二十多年的首府,是他大半生的地方,所以从阎锡山的本意来说当然是想守住太原。但是,面对战斗力强悍的十万日军的三路会攻,太原失守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但阎锡山还是决定坚守。对他的这一决策,不是系统出身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黄绍竑都表示反对,所以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一点多仍然没有结果,最后还是阎锡山发了狠话:“军队已经行动了,要改变也无从改变了。”

阎锡山为防守太原制定的是“依城野战”的策略,也就是以城防部队守备城垣为依托,主力在城市外围组织野战,两路合力围歼来犯日军于太原城郊。

根据这一计划,从忻口一线撤下来的部队在太原以北的黄寨、阳曲湾一线凭借战前修筑的国防工事建立防御阵地,从娘子关撤下来的部队在太原东山一线建立防御阵地,作为城外的野战部队。城防部队则由守备司令傅作义统一指挥,除了傅作义自己的嫡系35军外,还有其他一些部队,虽然城防部队看上去番号不少,但由于刚刚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人员和装备损失都没来得及补充,所以总兵力才只有一万多。

但是,变化永远都比计划快,从娘子关撤下来的部队在日军的追击下,根本就立不住脚,太原东山阵地很快就失守,致使太原东路门户大开。从忻口撤下来的部队也是还没进入预定阵地,就在衔尾急追的日军压迫下,从汾河西岸向南撤退,原来在黄寨、阳曲湾一线建立阵地的计划随即成为泡影。

东面、北面两路的野战计划全部告吹,依城野战变成了只剩下城防部队孤军作战了。

太原守将35军军长傅作义以善守而闻名。1927年1月,傅作义率第8团坚守平绥铁路上的重镇天镇,顶住了国民军部三个月的猛攻,战后傅作义因此而擢升第4旅旅长、第4师师长。1928年10月,傅作义孤军坚守涿州,以不足万人的孤军抗击有飞机坦克支援的近十万奉军,依然死守涿州达百日之久,一战成名。所以阎锡山也希望由傅作义来守太原。

在11月2日的军事会议上傅作义挺身而出临危请命:“弃土莫如守土光荣,太原城我守!”有着天镇、涿州两次成功的守城战例,无论阎锡山还是傅作义自己,都对守住太原很有信心。

城防部队总兵员不过一万人,傅作义对其他部队也不敢放心使用,嫡系部队不过六七千人,他全部部署在日军最有可能来犯的北面和东面。随后傅作义下令封死城门,然后对部下说:“我们守城就好像躺在了棺材里,就差盖盖子啦。”他这番本意是想激发起与太原共存亡的讲话却适得其反,一些官兵随后开始逃亡,部队士气还未开战就已经低落了。

11月5日,日军逼近太原,11月6日已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包围太原,战斗也随之开始。日军集中炮火将东北段城墙轰开缺口,守军连夜封堵修复缺口。

11月7日早晨,日军开始正式猛攻,东北角是攻击重点,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沿着昨天曾经轰开的缺口轮番猛攻,有数百日军在黄昏时分突入城内,占领小校场,守军虽然奋力反击,却始终无力将其歼灭,双方就在对峙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眠。当晚,傅作义亲自登上城墙巡视,以激励士气。

此时,35军副军长曾延毅带着一些随从来到大南门,命令守军搬开封闭城门的沙袋仓皇出逃。紧接着,城防副司令马秉仁也不甘落后,逃出城外。曾延毅和马秉仁的出逃,使得“副军长出城了”、“副司令出城了”的消息迅速传开,由于“副”“傅”不分,“傅军长、傅司令出城了”的消息顿时就令军心动摇,开始不断有人越城逃走。

11月8日拂晓,日军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日军再次从城东北角缺口涌入城内,他们与盘踞在小校场的日军会合后,开始在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傅作义得知东北角被突破,立即悬赏五万元组织反击,孙兰峰旅长率部奋勇反击,到下午四时全部收复城墙上的阵地,但城内的日军还是没有被肃清。

天黑后,傅作义见大势已去,继续困守孤城只能白白增加伤亡,只得下令撤退,守城部队涌向大南门,由于城门已被封死,城门口一片混乱,打开城门后,军民蜂拥而出,很多人被践踏而死,更多的官兵则干脆从城墙下的火炮和机枪射孔中钻出城外,最终跟随傅作义成功突围的只有3000多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

虽然说很多人都意识到太原不可能坚守很长时间,但是以善守闻名的傅作义也只守了四天,实在有点出乎意料。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死守到底的高昂士气,从上到下,都很清楚太原的沦陷是迟早的事,阎锡山是舍不得自己的家当,傅作义是想发挥自己善守的特长,再建新功,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特别是原来依城野战的计划告吹后,许多官兵已经失去了坚守的勇气,傅作义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话语来激励大家,反而引起了恐慌,连曾延毅和马秉仁这样的高级将领都带头逃跑,士气之低落可想而知。而“副军长、副司令走了”的传言更是让军心彻底崩溃,局势因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客观上,日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要远比当初的国民军和奉军先进,各兵种的协同也更加默契,傅作义还想用老经验来对付新情况,自然是要受到挫折的。

在忻口、娘子关接连失利后,太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外围的屏障,而且部队刚经过苦战残破不全,面对装备和战斗力都占优势的日军,要想守住太原,实在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此时,以有力部队掩护忻口、娘子关部队尽可能完整撤退,在晋南选择有利地区坚守,保存有生力量,才是上策。

不过傅作义还算是能战之将,一看战局不利,立即果断撤退,在日军三面合围的情况下,还能撤出一部分部队,如果他再稍有迟疑,很可能,而且突围的组织也算严谨,就是在日军已经突入太原城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还能撤出近一半部队,比起守南京的唐生智,在指挥和组织方面还是强了不少。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太原保卫战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