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是真的因为诸葛亮的政策失误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2020-07-04 10:36:06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对蜀国的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近来时人评论三国,偶有看到指责诸葛亮政策失误为亡蜀元凶者,似乎不公。特为此文。
自蜀汉以后西蜀出现的政权,再无能够和中央对抗的了,只是地方政权,中央政权统一之往往如秋风扫落叶,可谓皆因无诸葛亮式人物也,能够以一州之地和中原平等对话的,只有诸葛亮,李克用寥寥数人而已。诸葛亮应该说是已经发挥了蜀国最大的潜力。他对蜀国国脉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责诸葛亮亡蜀,乃集中于三件事情上。第一,用关羽失荆州,第二,六出祁山消耗国力,第三,蜀汉后期人才建设不力。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有三点可为诸葛辩解,第一,关羽守荆州是正确人选,事实上荆州丢失就是在关羽离开期间。选择他镇守荆州是正确的。第二,当时局势发展太快,蜀国北定汉中之后仅数月荆州就出现危机,蜀汉尚来不及调整战略重心和军事部署,为关羽配备预备队。川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是重要原因;第三,作为优秀政治家,诸葛鲁肃大约心有默契,那就是吴国夺荆州,两国就都会失去争天下机会,蜀国守荆州是为两家发展灭亡曹魏的先决条件,诸葛亮大约没想到吴国此时会如此没有具战略眼光的人才,而利令智昏出下策,此后吴蜀俱亡,也可说因吴国据荆州而不能用以争天下,蜀国出秦川而无宛洛战场。
六出祁山,诸葛亮粮食只在周转困难,不在数量缺乏,西南得到开辟,从年年要用兵镇抚变为可得到出钱出兵的后方,蜀国耕地开垦和人口连年增加,战争刺激了需要,可说是经济的催化剂。蒋费等人看到了疲蔽,没有看到发展,而诸葛亮是平衡这两点的大行家。自诸葛亮去世后,蜀国闭关自守多年,所谓黄老清静无为之术,经济未见发展,只有退步,可见消极政策不见得是经济发展的好办法。而诸葛亮北伐,更可见其战略眼光,以中原的发展速度和蜀国的国力,不采取积极措施只有灭亡,设想不出击而发展上超过魏国,一来地理上不允许,二来即使能够发展出奇迹,魏国不会打进来?它是不会看蜀国坐大的。诸葛北伐,某认为其志尚不在和魏决战,隆中对已经无法实现,西蜀过于闭塞,不是发展之地,诸葛亮的战略大约是夺取凉州,俯视秦川,占据战略制高点,同时开发尚武的凉州地区,作为伐魏基础,和魏决战,还要等到 一旦天下有变 ,比如司马曹爽变乱,蜀中过后方知,出兵已晚,凉州就可以旦夕闻之,立即利用时机。某认为孔明想法里过早决战有害无益,所以才坚决拒绝魏延的奇袭计划,那是要和魏国摊牌的,蜀汉还没有那个实力,但是有不能影响士气,才有那一段不能服众的解释。这是战略家和战术家的眼光区别。应该说,出祁山伐魏是攻守兼备的妙棋。
人才凋零,和诸葛亮有一定关系,比如他重视儒将,提拔人物上缺乏刘备的慧眼。但最主要的还是西蜀自身的制限,失去了荆州,蜀国就退出了中原,从而失去了对中央地区的政治影响,地理远了,经过时间的磨蚀,渐渐魏国的正统即为人所接受,蜀国得到中原人才源源接济的局面就此消失。蜀汉人才很少是自己培养的,大多是处于躲避中原战乱或者随刘备入川。蜀国本身的地理和基础限制了它本地人才水平,试想如果诸葛得到凉州,蜀国的人才来源也会发发生巨大的改观,其得到的将不止姜维,而且包括关中带有兴汉思想的人士。可惜诸葛亮这个战略没能实现。
至于说没有实现恢复汉室的梦想,战略态势不利是一个方面,中原政权没有出现穷凶极恶的暴君,暴政也是一个原因,唐朝李氏得天下,后唐沙陀入中原,与其说是他们厉害,不如说是隋朝,后梁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自己让出了江山。诸葛亮运气不够好。
以西蜀一地抗衡天下,并真正让中原镇怖如临大敌,非诸葛不能为也。诸葛亮不仅仅是鞠躬尽瘁,而且采取了当时可能采取的最正确的措施和魏吴周旋,没有诸葛,蜀亡国久矣。
做事情折了几个跟头,才对诸葛亮如此同情。所谓做事者,比旁观者要难得太多了。记得明季熊廷弼一代名将,虽积重难返而挺身为北边之任,屯军坚壁,士气为之振,明军由每战必大败而小败,而互有胜败,满人乃断鲸吞之念。熊有一方小砚,常携带身边,每自赏玩。然冰甲铁衣,不似廷议之寒。言官不习兵事,终以不能全土苛责熊公,崇祯性躁,以熊公出力不尽为由而为又一袁崇焕。熊公被杀,传首九边。收熊公之所有,见此砚,有自篆一绝,曰: 自渡辽,携汝伴,草军书,恒夜半,余之心,唯汝见。”
余以为此千古绝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