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他是什么派的代表人物?
2020-05-22 10:54:40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能人文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辛弃疾,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他是什么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南宋时期已经沦陷的北方金国占领区,但是辛弃疾并未忘掉恢复祖国山河的梦想,1161年金兵打算南下,两年后,年仅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聚众两千多人展开反金起义,后来投奔当时最有实力的耿京部,担任掌书记。
然而起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奸贼偷了辛弃疾的军印打算叛逃,被辛弃疾狂追三天而斩杀,后来迫于金兵的压力,耿京部打算与南宋取得联系,就派辛弃疾南下联络,然而等辛弃疾完成任务北回的时候,耿京被叛徒所杀。
辛弃疾得到噩耗后,非常愤怒,率领50多人直接袭击金人营地,将叛徒生擒,随后南下,辛弃疾此举获得宋高宗赵构的赞赏。
南下后的辛弃疾一生都在呼吁北伐,希望收复故土,假如真的让辛弃疾率军北上,也许就了却了辛弃疾的愿望。只可惜,南宋政权偏隅东南不思进取,辛弃疾从一个武将逐渐蜕变成一个文人,在此期间辛弃疾创作大量文学作品,成为南宋著名的大词人,文学家。他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机会去施展抱负,年轻时的满腔热血也只得化作白发时的声声长叹。
用“壮志难酬,孤芳自赏”这八个字来形容辛弃疾的境遇再合适不过了。后来康熙帝评价他: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人无人矣,持患高宗不能驾驭之,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实践中把宋词的思想艺术水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是自苏轼后,宋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他是宋代写词最多,也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在词坛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现存词600余首,汇集于《稼轩长短句》。他的词善于把记事、状物、抒情和议论融会贯通,集豪放、激励、沉郁、明快和妩媚一体,形成了辛词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为后世所推崇。”
辛弃疾的文学造诣很高,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也占有着一席之地。他写的词在当今也备受推崇,并且也是在两宋词坛流存作品至今数量最多的诗人。他的词作大部分都创作于闲居时节,这体现了创作与其经历的相关性,同时也印证了“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由于他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所以他不得不把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雄心壮志诉诸笔端。时过境迁,虽然壮志未酬,但是却得到了文学上的桂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辛词的艺术成就也对词境的开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词这种文学体裁刚刚兴起之时,多数描写的是宫怨闲愁,而到了辛弃疾手中,词境变得宏大,其谈事说理,议论朝政、寄情山水、诙谐讽刺,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使词在题材方面有了一定的拓展。由于其自身经历的特殊性,他既有报国的雄心壮志,又有真才实干,早年起义抗金,后来又独立创建“飞虎军”,这样的人进行词的创作,自是能别开生面,开拓一片新天地了。
辛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很独到。由于辛弃疾饱读诗书,谙熟经史,在其所创词中经常引经据典。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征。辛弃疾能够借助古典的形象来抒发当时的心志,并且能够用得恰到好处,挥洒自如。如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是将三国中的人物,霍去病的事迹与廉颇的事迹加以引用,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炉,可谓鬼斧神工之笔。并且其善于捕捉艺术形象,在许多词中都是截取其中的某个画面或者风景,寥寥数笔,即勾勒出生动形象的一幅画面,犹如传神的简笔速写,可谓词中有画。
辛词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同样令人赞叹。其熔铸经史子集的语言于作品之中而加以灵活运用,并且能赋予新的含义。如《水调歌头》中“万钟于我何加”即是化用孟子的语录而来,“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贺新浪》中的“白发三千丈”明显取自诗仙李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辛词的许多描写田园生活、乡村景致的词作都有这样的特点,平易通俗语言的运用,既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又收到了清新明丽、活泼生动的艺术效果。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几首著名的词。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