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的贤相李德裕与唐武宗君臣相知曾一度展现出了中兴的迹象李德裕为何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中兴局面?
2020-05-26 11:16:34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李德裕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两度入朝为相,受到牛李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与唐武宗君臣相知,成为晚唐绝唱。李德裕为何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中兴局面?
李德裕出身河北名门赵郡李氏,先祖在唐朝历任高官,比如说他的父亲李吉甫,就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依然刻苦学习,不过他不喜欢读死书,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因父亲在朝廷担任宰相,所以李德裕为避嫌,一直在地方上工作,“累辟诸府从事”。
直到唐穆宗即位后,李德裕才到朝廷任职,不过由于“牛李党争”的原因,他很快被排挤出朝廷,先后在浙江、四川任职。李德裕在地方工作期间,凭借自己的才能,将地方治理得非常好,“德裕所历征镇,以政绩闻”。在唐文宗时期,李德裕一度入朝担任宰相,但很快就被外放地方。
唐武宗即位后,一心想要复兴唐朝,第一时间把李德裕调入朝廷,直接任命为宰相。会昌年间,李德裕“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对内打击藩镇势力,平定泽潞地区;对外击破回鹘;同时他还抑制宦官的势力,裁汰冗官、改革朝政。在唐武宗的支持下,李德裕一展雄才,开创“会昌中兴”。
不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史学家,都对李德裕的评价很高。比如说诗人李商隐称赞李德裕是“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宋人胡寅认为,“武宗用李德裕为相,唐室几于中兴”。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则将李德裕,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们是中国六大政治家。
不过李德裕最终没能实现中兴唐朝的理想,因为他被另一位明君害死,而那位明君就是唐宣宗!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矫诏,拥立武宗的叔叔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也算是唐末的一代明君,被誉为“小太宗”,可是他在理政的第二天,就罢免了李德裕宰相的职务。
与此同时,唐宣宗任命李德裕的政敌白敏中、崔铉为相,他们不断罗织罪名,对李德裕进行打击报复。李德裕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崖州就是现在的三亚,不过那时候非常落后。李德裕毕竟是宰相,很有威望,不能直接处死,所以唐宣宗采取“贬死”的方式。
在唐朝、宋朝时期,不少著名的人物都是被“贬死”,比如说寇准。850年,在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崖州后,李德裕经不起身心的双重打击,最终死在崖州,时年63岁。唐宣宗虽然算是明君,不过他在位期间任用的宰相,没有一人可以达到李德裕的水平,对此后世评论道,“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李德裕为何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中兴局面?
首先,李德裕所以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会昌中兴”的治世,主要就在于李德裕的个人能力上。历史上李德裕早年,并非一直就任于唐王朝中枢,而是因为“牛李党争”的原因,常年被外放于地方,且一连就是数朝的时间。换做别人,也许早已失去了斗志。但外任期间的李德裕却总能够将任职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对此《新唐书》曾有言“德裕所历征镇,以政绩闻”可见,李德裕在治理上是颇有能力的,同时在地方任职的期间也使李德裕洞悉到了唐王朝的症结所在。
会昌辅政期间,李德裕针对乱局开出了一剂又一剂药方。尤其是在面对泽潞镇叛乱的时候,李德裕更是力排众议,并指出“泽潞国家内地,不同河朔”而在这之后则是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以河朔藩镇来制衡泽潞。这样精明的决断同时也表现在其运筹帷幄攻破回纥,以及裁撤冗官等等方面。由此可见,李德裕所以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中兴局面,主要就在于李德裕的个人能力上,而早年在地方任职的经历则是为李德裕日后施展才华的基础。
除了李德裕个人的原因外,其能够协助唐武宗促成中兴,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唐武宗李炎。唐武宗李炎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是颇有昔年唐宪宗的风范。尤其是在用人方面,唐武宗往往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纵观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时间里,其每遇要事,总是会对李德裕言听计从,并且还授李德裕以处置的大权。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武宗的这一点,不论是平回鹘还是弹压泽潞,李德裕都能够毫无阻力的起草诏令、运筹帷幄。
其次,唐武宗时期中书省职权的加强,同时也给了李德裕以大展拳脚的机会。自“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内部则衍生出来枢密使的官职,而这个官职多由宦官掌握,而枢密使在中书宰相之上的情况也成为中晚唐宦官乱政的肇始。而到武宗一朝,中书省的职权则得到了很大程度地发挥,究其根本,主要还在于唐武宗对宦官势力的遏制,从而使得李德裕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历史上的李德裕,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晚唐第一能臣,而他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也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只是奈何大唐王朝的问题已经深入骨髓,历史却没有给足李德裕以充分的时间,最终使得“会昌中兴”这一治世成为了晚唐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