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历史> - 正文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武艺超强秒杀马超,刘备毕生只怕他一人,最后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2020-05-27 14:52:14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武艺超强秒杀马超刘备毕生只怕他一人,最后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武艺超强秒杀马超,刘备毕生只怕他一人,最后究竟是谁杀死了他?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官拜偏将军。

8c6be9384c6f499a8b0613b06cc7f812_副本.png

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215年)末,进军巴西,迁徙民众到汉中,后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随夏侯渊在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军。次年正月,夏侯渊战死,曹军危急。张郃此时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马超是一员猛将,遇见张郃之时却被击溃,随后马超便骑着快马,去投奔刘备了。马超对付别人不难,对付张郃却是无从下手。张郃用兵熟练,精巧,他在曹操的部下任命时,多次与刘备的大军对战,几乎每次都能把刘备的军队打败,就算不能,张郃也能顺利的逃走。这让刘备对张郃很是畏惧,也很烦恼。一次刘备的手下将曹魏的部将夏侯渊斩杀了,刘备却不满意,原因就是张郃还活着,他活着刘备就不放心。

每次打仗,张郃无论是胜出还是战败,都能够顺利逃离危险。张郃不仅保命本领非常可以,打仗的本领也不错,他是刘备的心中所畏惧的最大的一颗毒瘤。刘备对张郃既害怕又想要将诛之而后快。也只有张郃,才能使刘备一次次震怒。这个说法并非没缘由,在《魏略》中就有提到过刘备对张郃的态度,“惮郃而易渊”。由此看来,刘备真的将张郃看的很“重”啊!

虽然刘备一直想要除掉张郃,可是他的大营中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战胜张郃。张郃骁勇善战,善于用兵,但是也有战败的时候,定军山一战中,张郃就战败了。战败了的张郃快速逃走,这次他保全了性命。宕渠之战张郃又一次打了败仗,但是他一如前往的保住自己的性命了。张郃真的是命大得很,又不怕死,每次作战他都全身而退,这才是刘备所烦扰的地方。

刘备心心念要杀死张郃,却到临死也没能够将张郃斩杀,刘备实在是死也不甘心啊!在刘备、曹操都去世之后,张郃还在前线作战,惹得刘备的部下很是苦恼,既恨又无奈。在街亭之战中张郃再次获胜,诸葛亮一次北伐失败了。接着第二次失败,然后第三次失败。诸葛亮三次北伐都没有战胜,心中自然是憋了一团火。此时的诸葛亮再也不想忍耐了,无论如何,下次战场上,张郃都得死。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击攻魏,包围了祁山的贾嗣、魏平部,这次诸葛亮设计了木牛流马作为运输粮草的工具来保证粮草的有效供给,完全是准备好打持久战的意思。

db47e902406b4bea9401b69abc22c27f.jpg

这次司马懿正在京师,魏明帝曹叡了解到战况,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又亲自率敌军来犯,西南边境战事吃紧,除了你,恐怕没有其他人可以应对了”,于是派他向西驻守长安,统领左将军张郃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防御蜀军。

司马懿到长安后,不敢怠慢,留部将费曜、戴陵领4000人在上邽(今甘肃天水)防守,自己则亲率主力西救祁山。

当时,左将军张郃建议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为大军的后镇,以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司马懿不同意,说:“如果前军能够独自挡住敌人,以待策应,张将军所言是也。如果不能独当,却还要分为前后,这就是为什么当年西楚的三军被黥布击败的原因啊。”于是挺进喻麋,与诸葛亮对战。

关于这一仗的详情我在守祁山司马据敌,追蜀军张郃中伏——司马懿(八)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最终因为西蜀运粮不利,负责运粮的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诸葛亮在撤军时,张郃追击到木门,遭到伏击,和诸葛亮军作战,被飞矢射中右膝,不治而亡。

大家可能很奇怪,张郃并没有被射到要害,怎么不治而亡了呢?我怀疑如果排除中的是毒箭的原因的话,很可能是伤口感染所致。不过很多读史的人都因为张郃这非要害部位中箭就死了这件事,猜度张郃是被司马懿借诸葛亮的刀所铲除的。

然而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我觉得不能因为主观的猜想而下定论。只能说在三国的名将中,张郃之死,确实存疑,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小谜团!

张郃死后,朝廷赐给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郃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并赐给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44a421031a904d5e9fef0c8ffb27d9f3_副本.jpg

不过诸葛亮让张郃却中了司马懿的计谋。

当时善弄权谋的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势力越来越大,况且曹氏有能力压制司马懿的“曹休”和“曹真”也都死了,独独剩下这个老将“张郃”尚可压制司马懿。自然而然的,张郃的存在就成了司马懿的“心腹大患”。

司马懿深知自己论实力并非诸葛亮对手,诸葛亮亲自北伐更是非同小可,只要“不败”其实就是“胜利”。诸葛亮时刻威胁着司马懿的前途,幸好诸葛亮北伐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转运粮草”。西川多险阻,这本是诸葛亮在这里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易守难攻;但想要出蜀地攻击他国,也是一件难事。司马懿正是抓住了这个“弱点”,硬是拖住诸葛亮率领的数十万大军,直接促使蜀军粮草难以为继,最终值得退军。

诸葛亮大举退军,正是司马懿趁乱追击的好战机。但司马懿更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从来没有谁能在“撤退”时占到诸葛亮的便宜。因此这个时间点既是“战机”又是“危机”,搞不好就弄个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想来想去,司马懿就想到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张郃。

魏帝本意并不是要张郃亲自出战,毕竟年纪高迈又是魏军“大皂”,其作用就是为了“监督”司马懿和壮魏军声威。可司马懿就没那么仁慈了,派张郃追击诸葛亮,胜了就是自己这位军事统帅“调配得度”,首功一件;如果败了,正好借诸葛亮之手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如此,张郃出战追击诸葛亮,无论胜败对司马懿来说都有利。

6d405d9d65664ad99d91002acecf550a_副本.png

司马懿派张郃追击蜀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喜事一件。因为诸葛亮深知张郃“将才”,在曹魏军中堪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况且张郃有阻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仇。此时如果能杀掉张郃,无异对曹魏政权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

这样,张郃的死就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共同的目标,又一次证明了两人的“英雄相惜”。果然,诸葛亮在撤退路上设伏,最后张郃被射杀。

张郃之死对诸葛亮来说无异是件天大的喜事,但这也正是诸葛亮犯下的重大错误。张郃之死替司马懿除掉了曹魏政权中仅存的强敌,司马氏从此独掌大权。

看来诸葛亮也并非神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死后,蜀国第一个被司马氏所灭。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