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卓越超群政治军事才能的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2020-06-08 16:18:19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拥有卓越超群政治军事才能的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成了很多人心中崇拜的对象,与此同时,水镜先生司马徽在推荐诸葛亮时的一句“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话也流传开来。建安三年,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并在此处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要知道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淡泊名利,不轻易投靠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去拜访司马徽,与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就曾称一般的读书人与见识浅薄之人无法认清天下大势,唯有诸葛亮与庞统这样的当世人才才行,从而让刘备得知了世间还有诸葛亮这个人。
除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外,徐庶也曾向刘备极力推荐过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在自己的母亲被曹操抓住后,不得已奔赴许都之前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但实际上,徐庶在离开刘备之前,就曾推荐过诸葛亮,当时刘备希望徐庶带诸葛亮来见自己,但徐庶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只能,不能让他主动来投,而是要刘备亲自去邀请。
在历史上的诸葛亮同样不凡,那么为何诸葛亮选择刘备呢?
此为本人的一点见解,我个人认为,其实不是诸葛亮成就刘备而是刘成就了诸葛亮的一生,值三国乱事,诸葛亮出山时,天下群雄中真正可以让他立足而又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就只有刘备了,其当时并无显赫名声,吸是一诸葛村夫,躬耕于南阳,苟活于乱事.天下郡雄当以曹操实力最为强劲,但曹武有夏侯兄弟,张辽,于禁等,文有程昱荀攸贾羽等.恐怕给诸葛亮施展的天地并不大.孙权帐下众将,多江东人士,十分排外,且有周榆为军师.并无诸葛亮的用武之地.余者之辈不是言不正名不顺,就是实在上不了台面.吸有刘备一人,虽只有新野一地,但战略位置极佳,且手下有猛将关张赵,再加上刘备本身为刘皇叔的政治光环,必可成就大事。
但成就三分天下刘方首功当为诸葛亮,但其人太过专横,扶持党羽.以荆洲人为主,但其身在蜀中不知发掘人才,而极力压制,并大搞法制国,说穿了也就是一种手段.和当年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长征入陕一样大搞三反五反,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搞掉刘志丹.诸葛亮的这种行为,倒至后来蜀中无大将之局.多次伐魏,若不是司马懿出于其政治目地,恐怕他早就死在自己的空城计之下.数年兴师伐魏,使本就最弱的蜀国耗尽国力,成为最早灭亡的国家。
再观其出师表,本人认为,《出师表》有丰富的含义,既是诸葛亮控制刘禅的手段之一,也是诸葛亮心声的流露;是诸葛亮面对蜀国政坛全体观众的一场表演,也是能从“字缝”中洞见其中潜台词的珍贵脚本。
《出师表》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先帝”。在全760字中,“先帝”竟有13个之多。正文第一个词就是“先帝”,最前面几句话中,几乎句句都有“先帝”。诸葛亮把“先帝”挂在嘴边上,随时提醒刘禅,你老子说了:“汝与丞相从事,事之若父”。通过打这张万无一失的“先帝牌”,诸葛亮才能独揽蜀汉军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除“先帝”外,出师表中另外两个出现最词是“宜”和“不宜”。“……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全然一副爸爸教训儿子的口气,看来诸葛亮“相父”当得确实理直气壮.恐天下人人得而杀之的奸雄操也不过尔尔。
千百年来人们不禁会思考: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何未能完成复兴汉室而一统天下,终其一生,三国还是那个三国,在他离世后不到30年蜀汉国灭亡,面对这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一、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犯了企图用战争手段解决竞争中衰退的问题
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复兴汉室?却演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悲剧。诸葛亮的北伐失利首先就是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因为他过于依赖运用战争手段解决己方在竞争中衰退的问题。所以,诸葛亮制定的以攻代守的军事策略,缺乏对当时蜀汉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民心向背等因素在治国平定天下中所发挥作用的正确认识,表现为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这样,不仅决定了诸葛亮北伐战争的失败,而且注定了蜀汉的最后覆灭。
二、在军事斗争的实施上,犯了战略制定、军事指挥和用将三个失误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渲染的用兵如神,民间对诸葛亮奉若神明,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并纷纷为其最终的失败找来“不得其时”等的借口。诸葛亮的失败的根源在于其军事战略与实践的屡次失误。
在军事战略上,诸葛亮的失误始于隆中对,诸葛亮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表面看来,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似乎不错的方案。但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很清楚,荆州益州相距千里,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信息堵塞,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失去兵力上的优势。这个战略实施的结果就是,刘备、关羽、张飞、黄忠等战死,丢失了荆州之地。可以说隆中是蜀汉的建立基础,也是蜀汉的衰亡祸根。关羽镇守荆州、刘备进攻东吴、诸葛亮北伐中原都是根据这个战略计划,三分兵力依次展开,前两次分兵失败很惨,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诸葛亮的北伐将蜀汉国的本钱耗费殆尽。
在军事指挥上,首战没有做到临阵指挥,又犯了分散兵力的失误。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分兵一部攻打箕谷,另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在张郃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亲率主力挥师进击街亭,与马谡内外夹攻,展开决战,战胜张郃。但是诸葛亮偏偏走错了这关键的一步,造成了不可扭转的局面。诸葛亮要对街亭之败承担指挥不当的责任。
在选用将帅上,犯了疑人也用的失误。刘备入蜀,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急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错用关羽守荆州失守,也失掉关羽,蜀汉遭毁灭性的打击,局势从此无可逆转。马谡失街亭是为纸上谈兵,不得已挥泪斩马谡。失去街亭,使唾手得到的南安、安定、天水不得不拱手相让,不得不撤军,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
四、在政治组织路线上,犯了分地域用人和不培养人才的失误
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是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其一直置身于政治军事斗争的风口浪尖。刘备是对诸葛亮有很大程度的依赖,可见诸葛亮不一般的能力。诸葛亮在用人思想上有局限,带有一种地域色彩。荆州人士是他们依靠的中坚力量,国家不任贤达而认老乡,对待益州原有人士则是采取恩威兼施、戒备打击的用人方法,如此导致了人才的匮乏。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托孤辅助刘禅,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做法断不可取。一个领导者如果不懂得授权分权,养成属下懒惰,不动脑筋,事事依靠的习惯,当出现问题时他们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如何培养得出人才呢?诸葛亮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用人法则,导致了即使有人才,他不能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大胆工作,尽情施展才能。这样,在诸葛亮死后也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蜀汉存活不到30年被灭。
五、在意识形态上,犯了封建血统论、对主愚忠和唯心主义的失误
诸葛亮是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代表,其行为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养子刘封不是正滴血统,不能担任继承人的位置,于是就千方百计的限制并处死他。刘禅性格懦弱,诸葛亮为了扶植他,尽人臣之道,竭股肱之力。诸葛亮是愚忠之臣,不敢触动天子,刘备起兵伐吴,没有死谏阻止,以致于使蜀汉伤筋动骨。诸葛亮是唯心主义者,相信天地神灵,他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就一直压制,这样就严重摧毁了蜀国人才。诸葛亮有嫉贤妒能的思想,魏延出计策他不用,作为辅政大臣李严却没有一点实权,廖立楚之良才被废为平民,这些都是对人才的扼杀,从而造成蜀国人才的严重匮乏,这是蜀国最先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