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老子为师 道教始祖老子是什么样的人
2020-07-16 19:32:39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总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据史料推断,在孔子三十岁之前他曾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道家思想奠基者老子为师学习知识。
孔子雕塑
孔子去洛阳的路途很远,但是孔子不畏困难,日夜兼程。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的城门外,他看见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城门外。孔子心想:“这就应该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孔子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吧?”老子有些奇怪,自己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为什么他会认识自己呢?老子很疑惑。孔子说到:“学生孔丘,是专门想你讨教学习的。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早就听说你来这,我便在此等你。学问研究上你与我差不多,为什么你还要来向我学习呢?”孔子听了之后说:“谢谢老师在这里等我,学习是无止境的,你的学识渊博,我如果跟着你学习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自己的学问肯定会有所提升。”
于是,从那天之后孔子总是跟随着老子,虚心的向老子请教,之后孔子成为了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两个人,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道为中心,为我们世人留下了很多知识,两个人的文化,在世上流传几千年至今都不熄不灭。
老子是什么样的人
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卒于公元前471年,本名李耳,字伯阳,也有人称他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县人。相传,老子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眉毛和胡须就是白的,所以被称作老子。他一生功绩无数,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老子铜像
从他的生平来看,老子是一个无为而清净的人,他诲人不倦,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关爱,智慧无比的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这些性格都可以从他的生平和著作中看出来。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无为”,他最理想的生活是虽然和邻近的国家能相互看到,甚至连鸡鸣声也能听到,但是最好老死不相往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中庸,并且提倡消极应对事情的人。
在《道德经》中,老子着重强调了朴素的辩证法,意思是要顺其自然,对一些事物不能强求,用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主张对任何事物都持有辩证的态度,持独立的批判能力。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有好也有不好,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老子主张的“无为”和《道德经》的精华朴素的辩证法,这些学说对中国的哲学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直至今天,老子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上的名人。
老子的名言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是实在的话越不好听,然而好听的话却不实在。
老子像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爱听好话,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一颗很是粗大的树木,是从一颗小树苗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也是从地基开始累起来的;很远的路程,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它们的语句和写这句话的人相同,但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是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自夸,才能显的明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自我;不自我夸耀,才能见功底;不自我矜恃,才能长久。
老子对这一点很是重视,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用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我们知道,这些名言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怎样才能面对自我?什么才能被称做是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做刚愎自用?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老子与百姓生活
世人谈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国小民,他的无为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老子是如何想到研究宇宙来源,他和孔子是朋友还是师生,他的家庭又是怎样的呢?他交朋友又是以怎样的原则呢?
老子像
我们看到有人练太极,会经常说以柔制钢;我们看到有人在下围棋,会经常说知白守黑;我们看到有人在写书法,也会说知白守黑。我们经常听到人说要观一隅而知全局,要有全局观念。这就是老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出出可见。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也时常实践着老子的观念。他教导人们不要只是追逐功名利禄,人的生活里不是只有竞争,人要学会进取,但不是贪得无厌。他更多的是教导我们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人不能被生活所控制,也不能被失败击晕了头脑。学会了洒脱的对待生活,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要保持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态。
老子教导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被生活所扰,也不会因困苦而丢失品格。尽量以一颗平淡的心去对待生命中的悲与喜。我们做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从圣人身上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想知道更多关于老子的内容,就可以看看老子与百姓的生活,看看老子与我们有何不同。
承袭上千年文化,开启下万年的老子,用他智慧的眼睛告诉我们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老子智慧
世人常认为老子具有其他人没有智慧,是因为他拥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这双眼睛看过了世间的丑态,洞悉了世间的世情。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他人所不具备的智慧。老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淹没,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在时间的打磨中越发亮眼。领越老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人生思辨和处事智慧,让人能保持心的宁静和生命的禅意。
老子像
老子的智慧在于他遵循事物本来的发展轨道,不强求改变,只要我们遵循世间万物,并且让它们自然生长。以无为来实现有为。其实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引导事物的发展顺着原来的轨道,自由发展,干预事物的发展,往往与事物的发展背道而驰。天地万物都有自己存在。在发展的规律当中,只要是符合自然的,那便是最好的。
老子强调为人处世的精神应当是舒适的,不用过分苛刻自己,更无须苛刻他人。也别过分的重视事情的结果,凡事谋定后动。这种人生的智慧要求我们,学会努力让自己和他人开心,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让人更懂得生活的禅意和美好。
老子认为不强求改变,遵循自我,不是随心所欲。人活着,要以一颗豁达的心,才能让人活的更开心,所谓的痛苦也只是暂时的,懂得为人处世,懂得人生的意义。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间的缩影,懂得生命的智慧。
老子的出生
老子是春秋时期出生的,他的出生向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被彭祖的后裔,所以希望他造福百姓,于是把他降生在李氏女身上。史记中对他的出生也不过寥寥几笔。老子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时被紫气环绕,连天空也被紫气包围。村民都认为这是吉兆,老子的母亲李氏在生老子的时候难产,在即将弥留之际,李氏用菜刀割开自己的肚子,并留下遗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为苍生造福。这样,李氏去了,老子却活下来。
老子像
刚出生的老子,脑门是圆的,鼻梁却很高,小小的人头发却是花白的,另外,老子的耳朵大的出奇,所以起名为李聃。有趣的是,因为老子出生的年份是虎年,村民就叫他狸儿,后来就演变成李耳。
老子的名字来历,也还有另外一重解释。据说是老子的母亲因为怀胎时间长,又因为在生产之前吃了李子,所以叫李耳。
老子从小就聪明,对国家政策,战争,祭祀,观星测象之事关注异常。为人心地善良,经常帮助村民,长大之后,如同他母亲期望的成为了一个造福苍生的人,成为道教的创始人。
至于老子究竟活了多少岁,肚子里有多少学问,谁也不清楚。对于人们来说,他就是那个道骨铮铮的老子。至于他留给人们的,虽然不是财富,却是比财富更加重要。最重要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