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曾国藩杀了多少人 梁启超如何评价曾国藩

2020-07-25 15:07:36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曾国藩杀了多少人

腐朽的清政府卖国求荣,对人民剥削压迫,百姓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哪有多余的钱来上缴国库,偿还你清政府无能欠下的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并占领南京还改名为天京,对抗清政府。

曾国藩的<a href=http://lishisxk.com/tags-etagid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湘军</a>

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为了抗压太平天国,在自己老家拉帮结派,办了一支小分队,湘军。表面上看湘军是在受训练的正规军,其实曾国藩暗地里也干着不好的事。有百姓来抗议,曾国藩抓到就是杀,连问也不问。“曾剃头”这个外号就是当地人对曾国藩的称呼,说是他杀人就像剃头一样快、狠。

1858年,湘军攻下九江城,在江西省内屠杀太平军将士和家属两万多人,1862年,湘军又攻下宁国府(在安徽省),进城以后马上开始了大屠杀。过了两个月,城内城外的尸体还没有人收埋。

“曾剃头”这个外号不是白叫的,曾国藩除了杀害太平军,还把屠刀指向了平常百姓。在湘军攻入南京城后,曾国藩更是对城中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手下士兵按家按户的搜查,看到财务就抢,看到活人就杀,南京城里血流成河,尸体把秦淮河都堵住了,河水被染成了红色。

湘军一进城就放火,冲到哪里烧到哪里,傍晚时分城中已是一片火海,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更有无数百姓死于屠刀之下。

至此,天京城已成为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宛如一座空城,百姓不要说家破人亡,想必应是来世相见罢了。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梁启超对曾国藩持高度肯定的评价,梁启超认为曾国藩功德高尚,有很高的志趣,不仅仅在近代来说是这样,很可能至古以来都是不多见的;不仅在我国是这样,在世界史上可能也是如此。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但是梁启超也认为曾国藩并非是那种具有超群绝伦的天赋的人,反而是当时时代中最民不见经传的,或许他是诸多英雄豪杰中最笨拙的,原因是曾国藩的一生中遇到了太多变故,太多的际遇导致曾国藩从来没有顺利的做好一件事过。然而曾国藩最后还是拿到功德,获取名分,甚至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更显得他的成就纵古观今都没有能超越他的人,也就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梁启超总结出的原因,是因为曾国藩一生都在为超越普通的碌碌无能之辈而努力,他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不断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阅历,他不以余力的从事任何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算历尽重重险阻也不能让他失去斗志。非常耐心的积累知识,谦虚的接受建议,勤奋的落实执行,这样刚直品质的存在,如此的坚定有气节,以诚心为向导,这样艰苦的品性,这样忧国忧民的本心,是曾国藩能够达到常人不能到达位置的关键所在。梁启超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他所处的那个时期还是处在壮年时期,还能参政议政,中国一定能够通过曾国藩的治国方式获得救赎。

曾国藩的书哪本好

如果你想了解曾国藩的政治家生涯,想要知道他职业生涯的所作所为,那么《曾国藩家书》就是你需要好好专研的著作。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从多个方面阐述曾的戎马一生。为人处世的时候,除了自信,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要有铁血般的意志,下定决心要坚决执行,切不可半途而废,不然终将一事无成。特别是在失败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丧气,重整旗鼓,另起炉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持家教子的时候,勤俭两个字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告诉孩子们每用一块钱都要思考它的意义,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风调雨顺,要是过足了富家子弟的生活,要是哪天经济拮据了,就等于天塌下来了。所以就要致力于学问研究,有了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了。

治军用人的时候,正所谓用兵之道,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武器再先进,技术再强大,没有愿意为你上刀山下火海的将领们,所有的战事胜利都是空话,我们不仅要以礼治国,更要以礼治军,国家如此,军队更加如此,对待当兵的,就是要和他们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地方。设计战术战略的时候,应该是以守为攻,先防守,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敌情,在指定战术方案的时候,也处于有利的一方。

在选武将的时候,多选讲求仁义的,决定战局走向的往往是一念之差,往往在军心散乱的时候,风吹草动都能让大家变成一盘散沙,要是每个人怀着仁义,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就算世界末日也能克服过来。《曾国藩家书》中展露的点点滴滴都是曾国藩后来回忆人生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后人的启发作用也尤为重要。

曾国藩祖父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年少的时候很贪玩,又好吃懒做,常常白天的时候还呼呼大睡,周围的长辈都讽刺他,说他以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出息,会成为败家子。一天,曾玉屏忽然顿悟了,发现自己在这样下去必将一事无成,真的要成为邻人口中的笑柄,于是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他开始认真务农,因为踏实肯干,家境也就渐渐好起来。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

曾玉屏知道自己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后果有多严重,长大以后非常想忘掉这段伤心史,常常为自己小时候不认真学习感到羞耻,长大之后就非常喜欢接待读书的人,很希望有学问的人能来家中走访,自己好向他请教学习。对待有品德的人,他非常敬重,不敢怠慢,邻里有发生口角,曾玉屏时常出来主持公道,遇到无理的人,他会严厉的呵责,曾玉屏还时常会拿出余钱用来救济贫苦的百姓。

曾玉屏是曾国藩一生最敬佩的人之一,曾国藩敬仰祖父的为人,他知道,祖父所作的救济难民,关心邻里,接待宾客,虚心学习等举动,不仅对曾家人,甚至对于邻居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曾玉屏也成为受人尊敬的存在,为曾家的未来日理万机,不辞辛劳,这位年迈的老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求发展。

也许是因为行善积德的缘故,或许是老天保佑,曾玉屏的儿子成为了曾氏家族的第一个秀才,这因为如此,生活在穷乡僻壤的曾家才有机会当官从政。

曾国藩官职

曾国藩的不同人生阶段,所取得的官职是不同的。早期的曾国藩,将心思花在学术研究,考取功名上,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文人唯一的出路,从中进士到进入翰林院,在受到赏识后连连升官,在内阁学士和刑部侍郎上都任职过一段时间。

及各种官职与一生的曾国藩

及各种官职与一生的曾国藩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曾国藩在家乡兴办团练,用来为抗击农民起义做充足的准备,虽然在当时曾国藩似乎与朝廷脱开关系,并没有担任正式的官职。但是曾创办的湘军是脱离于朝廷的团体,而曾是整个军队的统帅,兵权在握的曾国藩,自然不需要再向朝廷谋求一官半职。也就是这个时候,曾有了称帝的念头,但是随后冷静的曾国藩马上否认了这个念头,当务之急是全力围剿太平天国运动。

慈禧上台后,曾国藩拥有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官衔,两江总督,掌管军权,在和平的年代,我们需要军队维护和平,在动乱年代我们需要军队报名。此番任命,正合曾国藩之意。天京的攻克,和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密不可分,曾国藩立了头等功,武英殿大学士的职位也就显得名至实归。在处理天津教会案件的时候,曾国藩激起了英法的愤怒,他强硬的态度让清政府吃了不少苦头,李鸿章代替曾国番的职务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几年。曾国藩重新回到两江总督,却也物是人非,找不到当初那份亲切。清政府在后来加封谥号“文正”给曾国藩,可以说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最高嘉奖。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张仲超编著的《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是对曾国藩在提升自我修养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曾国藩在修养省心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于如何才能让身心放松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后世很多人多少都受过曾国藩的思想熏陶。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据说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一般人很难全部做到,能遵循个一二点已经很不错了,算是生活品格较高的一类人了。首先要保持衣冠外貌的整洁,时时刻刻不忘检查自己是否有违背义礼的念头,在处理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做到,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精神状态始终要保持明朗。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静坐思考,反省自己性格中与仁义相违背的地方,静坐也必须到道正襟危坐的要求,看上去就应该和宝鼎一般沉稳。天刚亮就必须起床,睡醒后就不能赖床。

阅读的时候要是一本书没有读完,就绝对不能看别的书籍,这样做对自己的道德和学问的进步都会起到消极作用。每天阅读历史书籍,以史为鉴可以治天下,这句话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个过程还必须持续数十年才能算完成。说话时一定要谨慎,曾国藩将这个作为最高品性,少说话多做事这一点的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每天将真气蓄在丹田,为人处世光明正大,对得起所有人。学习新知识,在读书时几下笔记,将书中描述深刻的地方反复思考,研究。

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辛苦,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饮食也要规律营养。无论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多么繁忙,都要留出给自己写几篇文章的时间,来检验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吃完饭以后写半个小时的字,让自己每天保持写字的机会,可以解决应酬的书信问题到了晚上不出门,多做学问。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