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当太子时想巴结卫绾,卫绾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汉景帝当了皇帝为何还重用他?
2020-08-16 08:25:08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汉景帝对卫绾这叫拉拢,不叫巴结。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的汉景帝问什么还重用卫绾,那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了”。
卫绾出身不高,在汉朝想向上爬自然要谨小慎微。身为太子的汉景帝请文帝身边的近侍吃饭,卫绾不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表态,自己心中只有汉文帝,从没想过另攀高枝,留好后路。汉文帝时期的近臣大部分都是出身勋贵之家,卫绾一个“司机”出身,能得到如此高位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对于汉文帝,卫绾自然是感恩戴德,要处处表现自己的忠心。当时身为太子的汉景帝请文帝身边的近臣吃饭,用意很明显,就是结好文帝身边的人,以为内援,为今后接班做准备。
太子请吃饭,就算是出于礼貌也不应该拒绝。勋贵出身的子弟背景硬,底子厚,和皇家本身有可能亲戚套着亲戚,自然要高高兴兴的赴宴,和未来的皇帝套一套近乎。卫绾不行,出身不高,万一赴宴喝的高兴说错了话,引起汉文帝怀疑自己有二心,自己就只能重新回马厩养马当“司机”。万一汉文帝,想“杀鸡给猴看”震慑一下身边近臣,不要私交太子,希图富贵,卫绾就可能成了那只“鸡”,用来震慑出身高贵的“猴”。考虑到身家性命,这顿饭到底是吃不得。不仅吃不得,还要想尽办法让大家知道自己没去太子的吃请,不然低调处理,“史记”怎么会有记录,无他,还是想让汉文帝知道表忠心。
等到汉景帝当了皇帝,卫绾当时的不给面子就成了做事谨慎,实际上,卫绾除了一意讨好皇帝,做事谨慎,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就。后来能当上丞相,完全是因为皇帝想要侵夺相权,愿意任用弱势宰相。说白了卫绾对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两个字“听话”。当了皇帝的汉景帝先是把卫绾晾了一年多,这个是自然,当年敢于公开薄自己的面子,不教训一下怎么行。但是用还是要用的,毕竟老爹汉文帝在临死之前嘱咐过,那就先考察一下。汉景帝召卫绾同乘一辆车,这在当时是极高的政治待遇,在车上自然要说到旧事。
汉景帝就问卫绾:“晓得我为啥子叫你一起坐车么。”
卫绾此时早就没有了当时拒绝吃请时的义正言辞,把身段摆的非常低:“我本就是一个司机出身,侥幸到了今天的位置,想不明白为什么。”估计当时脸上还挂着受宠若惊的表情。
景帝看老小子身段摆的这么低,很高兴,接着问:“当年请你吃饭,你为什么不去。”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解释什么,特别不要显得很聪明的解释“你看你爹还没死,你就请我们吃饭不合适,我怎么能去呢?”景帝真的在乎这个事,就不会召见卫绾了,此时不过没话找话,随口一问。
卫绾很老道,就简简单单的回答:“我病了。”和当年不去一个借口,反正死无对证,还能显得自己老实可信。
果真景帝再一次拉拢卫绾了,“我要赏赐你宝剑。”
这个时候,卫绾再一次拒绝了汉景帝,还抬出了汉文帝:“先皇已经给了我六把剑,臣不敢再要赏赐。”当时大臣都会拿着皇帝给的宝剑换东西,卫绾出身低,自然缺钱,却把这些剑都留了下来,为的就是表忠心。此时汉景帝要赐剑,卫绾就有了表忠心的机会。
景帝果真问:“六把剑你都留着。”
卫绾回答“是。”景帝叫人取来宝剑,果真都没用过。其实宝剑又不是什么大物件,卫绾好歹是国家高级干部,家里别说六把宝剑,六十把,六百把也放的下,此时,卫绾拒绝赐剑,就是抓住机会表忠心。
景帝很感动,心想“老小子可以,是个听话可靠的人。”
之后,汉景帝对卫绾的任用就围绕着四个字“老实可靠”。先是让他给儿子河间王当太傅,河间王被卫绾调教的老老实实。后来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卫绾就成了太子太傅,御史中丞,位列“三公”。汉景帝身体一直不好,为了给年轻的刘彻铺路,连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周亚夫都杀了,却越来越喜欢“老实可靠”的卫绾,干脆让卫绾当了丞相。
汉初出强相,先不说“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一代名相萧何。按照陈平对汉文帝的说法,我作为丞相,除了你皇帝我不管,其他的我都管。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汉文帝的宠臣得罪了丞相张仓,张仓要弄死他,这位宠臣求汉文帝都没有用,后来汉文帝做和事佬,请两人吃饭,这位宠臣把头磕破了,张仓才放过他。周亚夫做丞相的时候也经常怼的汉景帝没脾气,连皇后的哥哥想封侯周亚夫都敢不批准。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卫绾这个丞相当的,却是让汉景帝很舒服,连多余的话都不多说一句,更不要说敢专权,敢驳皇帝的面子,说白了还是那四个字“老实听话”。
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