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官为什么叫太君?
2020-08-18 13:05:20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短史记-腾讯新闻(ID:tengxun_lishi)
作 者 | 杨津涛
国产抗战剧中,
敌占区的民众,
尤其是基层汉奸们,
称呼日军官兵为“太君”。
这里的“太君”,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
“太君”是古词新用
说起来,“太君”一词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古已有之”。
在唐代,三、四品官员的母亲,被称为“太君”;在宋代,对妇女有“郡太君”“县太君”等封号。
杨家将系列小说中,老令公杨业的夫人“佘太君”,应该是中国人了解最多的一位“太君”。
图:北京百望山上的佘太君庙
当然,日军官兵被称为“太君”,和该词的历史用法——尊称有地位的女性,并无关联。相关例证,大都见于各种回忆资料中。
比如,1938年,一小股日军路过湖北浠水的洗马畈,翻译周宾是当地人,和日军军官关系不错。他借机说:
“太君,这地方是我的家乡,父老乡亲都很淳良,请求皇军在十里之内不要行动,周某感激不尽。”①
让人意外的是,日军军官答应了他的要求,果然在洗马畈附近没有行动。
又如,1942年,在江西彭泽,日军士兵和村民见面,场景是这样的:
“……领头是红脸鬼,这家伙是驻在小望夫山的小队长。他腰挎手枪,一副凶神恶煞面孔……红脸鬼一人向公屋这边走过来。
机会来了!五个人见红脸鬼进来,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太君来的好!’红脸鬼意想不到,这里竞遇上了这几个难以找到的大大的苦力,也得意地狞笑着。
高叫:‘苦力大大的有,你们统统的上山干活!’大个子王兴槐随手拖来一把椅子,指着说:‘太君的请坐,农民上山干活的好’……”②
有关“太君”词源的猜测
对于抗战时期“太君”这一称呼的由来,研究者们先后提出过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太君”是日语“大人”(读音taijin)一词的音译。
在日本,“大人”通常被用来指称“德高望重的人”“地位高的人”,及父母、老师等。③
第二种说法:“太君”来自日语“大君”(读音taikun)。
在日本,“大君”常常被用来称呼外国将军,因此有人推测,
“日军侵华,对侵略者来说是在国外,中国又有‘太君’一词,读音又相似,有人遂在翻译时将‘大君’翻成‘太君’,马屁拍得恰到好处。”④
第三种说法:“太君”译自日军中“队长”一词。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一般汉奸只能接触到日军基层官兵,如队长、军曹等。
其中,日语“队长”(读音taichou)的发音和“太君”相近,而中文里,“太”和“君”两个字又常用于尊称,因此汉奸们“为表阿谀奉承”,“拼凑组成一个新造词”,即“太君”。⑤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但“真相只有一个”。
图:连环画《鸡毛信》插图
首先,从读音来看,日语“大人”无疑比“大君”、“队长”更接近汉语“太君”的读法。尤其“队长”的读音taichou,与“太君”taijun,可以说相差甚远。
其次,再来看合理性问题。说汉奸故意将“大君”翻译为“太君”,以取悦日军的说法,完全无法成立。
因为“太君”在汉语中并非常见敬称,日军官兵不会知道“太君”的含义,那如此翻译,又怎么会有“拍马屁”的效果呢?
更何况,“大君”一词,在日本曾用来指代天皇,后来幕府将军对外自称“大君”,侵华日军使用这个词的机会微乎其微,不可能是常用词“太君”的来源。⑥
相比之下,日语“大人”和汉语“太君”的对应关系,无疑更让人信服。
“太君”就是日语“大人”
为证明此种关系的存在,学者孙雪梅进行了深入研究。
她翻阅大量史料后发现,“日方资料中所记载的中国人对日军及日本人所使用的称呼,出现较多的是‘大人’二字。”
有意思的是,日本军人在使用“大兵中国话”(一种杂糅了中、日两国词汇的语言)时,认为自己发taijin音,说的是汉语“大人”;
中国人听日本军人以此尊称地位较高者,则以为他们说的是日语,并有意识地模仿,“用‘taijin’来称呼对方”。
久而久之,即如孙雪梅推断的那样,
“中国人就取其谐音,将‘taijin’一词以古已有之的‘太君’二字读之、用之,并理解为代表‘长官’之意。”⑦
在孙雪梅研究的基础上,张守祥等分别采访了能够熟练使用汉语的日本人、国内资深日语教师,及曾在伪满上学的老干部,证实“太君”的日语发音非常接近taijin。由此推知:
“大量日方回忆录中提及的‘大人’称呼并非他物,就是当时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太君’。二者尽管形式不同,但表述对象相同,主要都是特指那些‘高高在上’的‘日本鬼子’。”⑧
对于“太君”一词的真实含义,当时的侵华日军的确能大致理解。
如关屋宏行的回忆录中写道,“老人称我为太君。这是在恭维我,是对地位远高于自己的人的敬称。”
图:1937年,日军在上海附近搜查过路的中国百姓
甚至在某些时候,日本军人自己也用“太君”这个词(中国人听来是汉语“太君”,日本人说的也许是日语“大人”)。
陈锡联在蟠武战役中,曾抓获一名只有十六七岁的日军士兵,名叫山田——“当时他藏在柴草堆里,被发现后用不太熟悉的汉语连说‘太君饶命’”。⑨
另据北京海淀区的一些村民回忆,1945年抗战胜利前,“日本人自知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每逢中国人叫他们‘太君’时,就说,‘以后我们该管你们叫太君了。’”⑩
综而言之,抗战时期被汉奸用来称呼日军官兵的“太君”一词,与日语“大人”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在战争后期,“太君”成了中、日两国人都能听懂、同时使用的一个词。
①周正藩整理:《日军路过洗马畈》,《浠水文史 第18辑》,第182页。
②魏自克:《活捉日军小队长》,《彭泽县文史资料 第3辑》,第26页。
③苏明顺:《对“太君”一词的考证》,《日语知识》2000年第2期。
④袁颖华:《对“太君”一词的再考证》,《日语知识》2000年第5期。
⑤⑥金星:《由抗日影视剧中“太君”一词引起的语言学思考》,《文教资料》2012年第25期。
⑦孙雪梅:《为何称“鬼子”为“太君”?》,《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4期。
⑧张守祥、王凤莉、于湘泳:《从中日史料的角度再考日伪时期的“太君”用法》,《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5期。
⑨陈再方:《陈锡联:在太行山与日军斗智斗勇》,张铁柱等主编《父辈的抗战》,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253页。
⑩严宽:《日伪西郊机往事谈》, 《海淀文史选编 第6辑》,第215页。
*文中未标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