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都打不过秦国,那为什么不学习秦国的变法呢?

2020-08-30 18:00:20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
战国的故事大家知道不,今天就由历史随心看小编带你了解。

曾经最有希望统一的国家是三家分晋前的晋国,毕竟由晋国而生的韩赵魏都强盛一时,尤其是其中一支魏国在魏文侯首开变法和广揽人才后,风头最尽,三代统治者延续,在战国初期堪称最强者,打得旁边的秦国节节败退,河东之地尽失,几乎到了灭国境地。

一连串的失败然后才使得秦穆公郁郁而终,其后的秦孝公嬴渠梁不堪国家贫弱,“列国卑秦”才发布求贤令,引来当时大才商鞅,主持变法,开启了秦国变法图强的序曲,由此秦国走上了强盛道路,限制权贵,开始发展农耕生产,联通六国物资,经济人口迅速增长,以军功可以评定爵位。

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都打不过秦国,那为什么不学习秦国的变法呢?

其实,秦国变法不是领战国之先,其他六国也先后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变法。比如韩国申不害,楚国吴起变法,齐国发展海洋渔业等,但有个问题都不如商鞅变法的彻底,都属于部分变法,因此导致权贵继续保有权利,不能综合凝聚全国最大的国立。

更不利的问题是,吴起因楚王身死而变法废除,自己也被乱箭射死,齐威王变法虎头蛇尾,至于韩国申不害也强一时而已,只有秦国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是后续的秦惠文王等始终保留变法成果,更延续变法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也是秦国之幸运。

更为秦国东出助力最大的,是秦国具有在关中平原的腹地基础上,派出大将司马错攻取了当时在东方诸国不重视的巴蜀大地,并进行大量的水利建设,使得当地成为秦国另外一个根据地和大粮仓,也吸引了更多人口的涌入和自然增长。

所以,论当时的国土广大比较,也只有灭了越国的楚国可以媲美。但是,楚国始终在国家治理上犹如分封下的诸侯国,国王没有亡国的紧迫感,想要变法的屈原也无法撼动其他贵族的利益,整个国家就被几个大姓贵族把持着,始终在维持着原状,自然在国力上无法与强秦抗衡。

倒是原本默默的赵国,在备受北方边境游牧民族军事威胁下,练就了一支劲旅骑兵,而雄主赵武灵王开展的胡服骑射改革,也使得赵国军力一跃成为当时军事力量的佼佼者,可以与秦军锐士一较高下。

长平之战时,与几乎精锐尽出的秦军在上党地区抗衡的廉颇,如果能够有足够的粮草,秦军很难突破赵军阵地,而这时赵国还有名将李牧率领着北方抗击匈奴的一支强大骑兵。

还有一个微妙的现象,就是秦国朝堂和领军的很多将领,其实都是来自六国的一些有名望的大族子弟,他们在本国得不到重用而被秦国所吸引,举家迁徙而效命于大秦帝国。秦国正是利用改革和政策吸引了六国人才,为自己国家发展和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到灭国之战开启时,秦国国力已经大大领先任何一个六国,只有结合六国全部力量才能相抗衡。这一点列国也知道,秦国也知道,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合众联横。可以说是可惜,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短视的人总是多过高瞻远瞩的,贪图眼前利益的总是多于长远利益的。秦国顶住了少有的几次列国合作,倾力攻秦的危险,总是用分化瓦解让列国合作良好的局面崩溃消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原本六国藐视的边陲小国秦国,就这样走上了一统天下的道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就是历史最终的选择和答案。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战国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