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正统王朝?何为正统王朝?
2020-09-03 04:20:30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元朝到底是不是正统王朝,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统。正统一词出自于《春秋》,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可见正统王朝实际就是礼仪之统,只要认可中华礼仪文化者,便为正统王朝。而不是民族或血统(也有地域限制,仅限于中原周边民族,即海内非海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达到文化认同。由此,楚,越出身夷狄亦是中原霸主,金世宗也被誉为“小尧舜”。
元朝国号建立于1271年,但是从实际来看,从元世祖忽必烈继位的1260年开始,忽必烈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以华夏文化为核心其他文化为补充的帝国,这一点从他的即位诏书便可以看到:
【中统建元诏】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创,未遑润色之文;政事变通,渐有纲维之目。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惟即位体元之始,必立经陈纪为先。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颂。於戏!秉箓握枢,必因时而建号;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敷宣恳恻之辞,表著忧劳之意。凡在臣庶,体予至怀。
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而后历代元朝帝王虽受到反汉法派的阻挠但是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行汉法治国。忽必烈,因为汉人世侯的反叛,与儒臣之间产生隔阂但是后来南贤之冠赵孟頫,叶李的到来,这种影响在逐渐消除,设立大司农司,以燕公楠为大司农,组织编写《农桑衣食辑要》在各地劝课农桑恢复生产,修复运河。元朝不行科举也仅仅只是许衡认为科举,重诗赋,轻经义,要反其道而行之。
元朝虽很长时间不开科举,但是也是有选举制的《元史》:中书省臣奏,皆以为天下习儒者少,而由刀笔吏得官者多。帝曰:“将若之何?”对曰:“惟贡举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帝可其奏。继而许衡亦议学校科举之法,罢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事虽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
元人可从军、上地方书院和官学、当胥吏,通过军功、考试、晋升一般都还是有当官的机会的,不开科举,不代表就没有其他的选官途径,科举即使对于汉族王朝来说,也只是选官的主流,而不是全部,宋明40%--50的官僚,也要通过其他途径招录,毕竟国家治理方方面面,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还要照顾广大的军功阶层、权贵阶层和各类专业部门还有庞大的吏胥集团
即使不开科举,或者中后期科举重开但名额有限,但并没有对元代汉人当官产生多大影响,早年的汉人世侯、军功集团,中后期的胥吏迁升和部门考试,以及少数开国即加入统治集团的大根脚,都是入仕的门路,即使仁宗年间延佑复科,但名额有限,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大的影响,汉人依然以做吏胥由吏入官,以至于当时人惊呼:天下科举入仕者十之一,由吏入官者十之有九
元朝也有礼乐制度,远仿大唐,今学宋金。
世祖至元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朝仪。自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册宝,暨郊庙礼成、群臣朝贺,皆如朝会之仪;而大飨宗亲、锡宴大臣,犹用本俗之礼为多。
若其为乐,则自太祖征用旧乐于西夏,太宗征金太常遗乐于燕京,及宪宗始用登歌乐,祀天于日月山,而世祖命宋周臣典领乐工,又用登歌乐享祖宗于中书省。既又命王镛作《大成乐》,诏括民间所藏金之乐器。至元三年,初用宫县、登歌、文武二舞于太庙,烈祖至宪宗八室,皆有乐章。三十年,又撰社稷乐章。成宗大德间,制郊庙曲舞,复撰宣圣庙乐章。仁宗皇庆初,命太常补拨乐工,而乐制日备。大抵其于祭祀,率用雅乐,朝会飨燕,则用燕乐,盖雅俗兼用者也。
元之礼乐,揆之于古,固有可议。然自朝仪既起,规模严广,而人知九重大君之尊,重其乐声雄伟而宏大,又足以见一代兴王之象,其在当时,亦云盛矣。
因此元朝不仅有文化认同且从国家,民政,礼乐,选举等制度都继承于前代并有所发展。绝对是中原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