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年为何要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国藩彻底决裂?
2020-09-09 17:50:43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很多历史爱好者不懂左宗棠,下面就跟随历史随心看小编看一看吧。
一左一曾,两个大清中兴的重臣。
一个满腹经纶,为人坚韧。一个恃才傲物,军事才华非常突出。两人既有惺惺相惜之意,同时,晚年的左宗棠和曾国藩矛盾重重。都是大英雄,为何要撕破脸?
(一)左宗棠看不上曾国藩的能力和做事方式。
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1岁,但是,曾国藩的仕途要比左宗棠顺利得多。
曾国藩23岁中举,27岁中了进士。而左宗棠20岁就中了举人,但三次会试却一无所获,没有捞到“进士”的功名。
曾国藩不算是那种玲珑剔透的人,显不出聪慧和机灵,也不是那种才华横溢的人,无法引起众人的艳羡。论其诗文,还能说的过去,论其军事才华,一般的不能再一般,曾经被太平军逼的差点跳河自杀。
不过,曾国藩毅力非常了得,很坚韧,这是他一大助力。另外,曾国藩的识人眼光非常厉害,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被曾国藩举荐,成为朝廷的肱股之臣,一代巨擘。
相比而言,左宗棠却是个极具才华的人,军事才华特别突出。
虽然左宗棠没有考中过进士,但声名远播。在湖南那片土地上,都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的传说。
早期,还是一个“家庭教师”的时候,就被两江总督陶澍赏识,并结为了儿女亲家。而陶澍的女婿胡林翼,更是极其推崇左宗棠。
就这么一个人,和当时的风云人物林则徐谈论一番后,被贴了个大大的标签“不世出的奇才”。
名声太大,被两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先后聘为师爷。在师爷的位置上,左宗棠的表现非常突出。
当曾国藩接触到这个奇人后,合作仅仅一次,立马另眼相看,后来举荐为浙江巡抚。
虽然曾国藩很看重左宗棠,但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能力,以及做人方式看不上。
左宗棠比较直爽,而曾国藩比较讲究程序和礼仪;左宗棠做事大开大合,极具魅力。而曾国藩讲究一板一眼,循序渐进;左宗棠更注重做事,曾国藩更讲究做人。
因为做人做得好,“太平天国起义”又被平定,所以,曾国藩被誉为半圣,深受朝野的认可和喜爱。
可,这样的曾国藩,却恰巧不被左宗棠欣赏,这是两人后来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因为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左宗棠和曾国藩翻了脸。
太平天国整体被灭后,曾国藩开始向朝廷报功了,其它的一切都没问题,只是,关于洪秀全幼子洪天贵福的事情,曾国藩报错了。
曾国藩报给朝廷的消息是: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 焚。意思是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贵福已经死了。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让朝廷高兴的,曾氏兄弟一时之间被放到了神坛上,朝廷的各种认可纷沓而来。
而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左宗棠竟然发现洪天贵福根本没有死,而是在太平天国的余众保护下,逃到了安徽广德,计划往江西方向而去。
直爽的左宗棠直怒了,这不是瞒报吗?靠着假消息,为自己的仕途加砝码,这太过了。于是,左宗棠的奏折就上去了。
这下马蜂窝捅下了,曾国藩就算脾气好,也是怒了,毕竟,瞒报如此重要的信息,是欺君之罪,轻则影响仕途,重则危及生命。
起初,曾国藩也是争辩过,后来随着洪天贵福落网,以及曾国藩调查清楚了此事,曾国藩只得如实上报:是下面人的疏忽导致出现了错误信息。
慈禧等人还是原谅了曾国藩,毕竟,曾国藩帮助大清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关。
只是,生性耿直的左宗棠和曾国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左宗棠为什么先不提醒曾国藩,而是直接上奏呢?
(三)左宗棠纵然天赋英才,但不愿意有不正之风发生,当然,还有一点小嫉妒。
平定“太平天国”谁的功劳最大?当然是曾国藩了。
可是,所有的功劳都是曾国藩一人的功劳吗?并不是。
曾国藩仕途顺利,平定太平天国又是大功一件,所有的赞誉和封赏都向曾国藩涌来。而此时,偏偏曾家兄弟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就已经报功朝廷了。
那么,其它人该作何感想?如果功劳可以虚报,这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恶劣的军队和政府的陋习。是可忍孰不可忍,本来对曾国藩兄弟等人的一些做法看不上,如此一来,左宗棠直接上了奏折,至于曾经曾国藩帮了自己的那份情,左宗棠好像早已不记得了。
不过,话说回来,左宗棠在被曾国藩欣赏前,就已经有好多位大佬欣赏,甚至连咸丰都知道左宗棠此人,都想给个知府当当。所以,曾国藩相对于左宗棠,其实就是做了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做了雪中送炭。
从各种情况来看,左宗棠显示了他的直爽,一切好像都是从大局出发的。但是,无论怎样,左宗棠多少都会有一丝的嫉妒心在做崇。
虽然两人矛盾不少,但是,两人却又互相欣赏。
曾国藩曾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而在曾国藩的葬礼上,左宗棠送来了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谁说两人只是矛盾?实际上,虽然有矛盾点,但两人间也存在着浓浓的欣赏之意。
两个一等一的人才,一对给清朝续了命的忠臣,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桥段。只是,他们曾经的辉煌,还是没能给清朝太多生存的时间,毕竟,王朝已然腐朽,大厦处于将倾,谁也改变不了大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