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
2020-09-16 11:10:17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很多历史爱好者不懂戚继光,下面就跟随历史随心看小编看一看吧。
提起戚继光,人们熟知他是抗倭名将。而且,马上会联想到他的戚家军,他创制的鸳鸯阵。不过,除了鸳鸯阵,戚继光还创建了拒马阵——或者说是鸳鸯阵的2.0版。
只是拒马阵与鸳鸯阵相比,名气就小了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抗倭英雄北上“防虏”
“抗倭防虏”是明王朝中期的首要军事任务。主要纵观戚继光的戎马一生,他的军事生涯前期,主要是在东南沿海抗倭,后期主要是北上“防虏”,也就是防备北元蒙古,时间更是长达16年。
隆庆二年,倭患被基本肃清后,一道圣旨发到戚家军的大营,要求他率军北上“防虏”。对此,与戚继光并肩作战抗击倭寇的俞大猷,给他写了一封信:“大丈夫在世,要与一代豪杰争品色,宜在于东南;要与千古豪杰争品色,宜在于西北。”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东南抗倭的功绩,足以使戚继光成为当代的英雄,但是要留名于史册,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千古名将,还是要去西北“防虏”,建功立业。
2、拒马阵横空出世
卫青、霍去病千古留名,依靠的是主动出击。但是,明朝不是汉朝,隆庆帝也不是汉武帝,所以戚继光率兵出塞的任务是防御。
有效的做好防御也并非易事。好在俞大猷在对付蒙古铁骑上颇有心得,他创制了兵车营,用兵车对付骑兵。戚继光吸收兵车营的精华,结合鸳鸯阵的特点,自创了一套车、步、骑协同作战体系——
“当战时,车环于外,马步援兵贯之于内,而营外复连以拒马,枪锋刃向外,不必挑濠而濠之险在我,不用依城而城之势在营,况以火器更番举放,杀手三叠出追,则步骑递用,而出奇无穷。”
这套战法,是根据蒙古铁骑擅长骑兵战术而制定的,精华部分在于车、拒马等物,用来减缓蒙古骑兵的冲击,火器和步兵、骑兵轮番出击,战术变化多端。阵中火器进行第一波远程打击,随后士兵用长枪、筤筅(láng xiǎn)近战。
请注意:筤筅就是戚继光抗倭时发明的一大杀器,通常用大毛竹制成,“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顶端保留粗大的枝杈,可以“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力气大的士兵手持筤筅充当前锋,长枪手策应在后,挑人、刺马一举两得。
3、拒马阵为何名气较小
戚继光为抗击蒙古铁骑量身定制的拒马阵,是对自己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用的鸳鸯阵的改进和升级。同时,还首创了“空心台”战术,就是在前线大量修筑碉堡,上层瞭望敌情;中层是战斗室;下层是休息室。空心台下还有屯田军队,战时与台上的守军相互配合,平时在台下屯田自给自足。
拒马阵、空心台……戚继光做好了一切准备,就差几场战役来留名军事史册了。计划不如变化快,就在此时,俺答汗接受了明朝的册封,表示不再与大明为敌。北元蒙古最大一股军事力量——土蛮,也只是在辽东一带挑衅。
戚继光镇守的蕲州,基本没遇到大挑战,敢来一较高下的只有朵颜部的长昂、董忽力这样的小角色。这些小部落与强大的戚家军一触及溃,因此,戚继光北上后的战绩远不如他在东南抗倭时。
1584年,戚继光被罢免了广东总兵官,度过贫病交加的4年后黯然离世。死后2年,在其子戚祚国请求下,明朝才下诏予以祭葬,谥号到万历的末年才赐予。
再来说下戚家军的结局。
戚继光去世后,戚家军一直驻扎北方“防虏”前线,“九塞、五岭满地浙兵”。1592年,抗日援朝战争爆发,戚继光的老部下吴惟忠率浙兵大放异彩,成为日本、朝鲜人眼中的威武之师。这也是戚家军在历史上最后的一次耀眼闪光。
等到后金崛起,戚家军的战斗力不再,甚至衰败不堪,主力部队在一次次战斗中损失殆尽,最终彻底消亡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记事本末》、《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