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国黄金十年?
2020-10-07 18:20:57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嗨我们有见面了,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民国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吹不黑:1927年至1937年是旧中国名副其实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达到了解放前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峰;只可惜随后发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家陷入长达数年的战火之中,国民经济也被全面破坏。
对于这“黄金十年”,我们要抛弃意识形态、抛弃绝对的错和对的看法,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待,就可以得到客观的认知。
一、看经济指标三大主要经济指标中:
工农业总产值:由1920年的229.98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306.12亿元,年平均递增1.80%;
国民收入:由202.37亿元增加为258.01亿元,年平均递增1.53%;
人均国民收入:由45.99元增加为57.34元,年平均递增1.39%。
三项指标都在1936年达到旧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三大产业发展比例:
农业:由1914年的68.22%下降为1936年的64.51%;
工矿交通业:由1914年的13.28%增长为1936年的15.53%;
服务业:由1914年的18.50%增长为1936年的19.97%。
人口数:由1914年的4.5亿增加到1936年的近5.2亿。
由此可见,“黄金十年”中,一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较以往有大的进步;二是产业结构的趋向合理化;三是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二、“黄金十年”产生的原因1927年至1937年,国际环境恶劣、国内也处于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危机之下,国家经济能取得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1)政府强势主导
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有名无实,军阀各自为战,直到1927年蒋介石在各方势力大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宣告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才建立了相对强势的中央政府,并主导全国的经济建设。
(2)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1927年至1937年,也是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
从民国建立到1927年:政局不稳,北洋军阀混战、国民军北伐以及国民党内派系大战不断,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而1937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更是陷入了常年的苦战之中,经济趋于崩溃。
因此1927年至1937年这难得的十年相对稳定时期,是“黄金十年”发展的政局保证。
(3)制定全国经济发展战略
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财政整理委员会,并于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会议,7月又举行首次全国财政会议。
据统计,“黄金十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共颁布涉及经济方面的法规多达200多条,对完善预算制度、统一全国度量衡、税费改革、关税自主以及金融、农业等放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黄金十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4)国际、国内市场扩大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相互间的进出口更加多元化、总量也持续增加;同时,更重要的是,国内市场需求量的提高。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的旺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黄金十年”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比如人才的大量引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等等,都是促使“黄金十年”发展的原因。
三、该如何评价“黄金十年”首先,武断的否定“黄金十年”是极不负责任的,不能因为是国民政府主导的这次经济发展,就全盘予以否定。
其次,“黄金十年”实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可以说,这十年的经济发展,为抗战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经济保证,国民政府才能在抗战前期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持续作战而没有迅速溃败,为后期组织抗战奠定了基础。
再次,“黄金十年”是解放前中国难得的一次追赶世界的机会。
如果不是战争中断了“黄金十年”的发展,旧中国追赶世界的步伐就会更快一些,中国也将在世界上具备更大的话语权。
总的来说,“黄金十年”虽然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的、以国家资本主义为特征的一次经济大发展,对普通百姓来说生活水平提升有限,但仍然是值得历史纪念的,我们也要做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