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以一敌众的原因
2020-11-30 10:52:10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在自杀前最后时刻,始终凝视着一张画像。
这张画像,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以普鲁士一个国家,遭受法国、奥地利、俄国、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欧洲军事强国的围攻。
腓特烈大帝在明知绝对不是对手的情况下,仍然苦苦支撑30多次战役,坚持了7年之久。
最终,因为敌国内部出现严重分裂,互相内讧而结束,普鲁士侥幸免于亡国。
希特勒凝视腓特烈大帝,恐怕就是在想,当年腓特烈大帝极度不力,眼看就要亡国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德国以一敌众完全是没有办法。
在一战中,德国好歹还有奥匈帝国这个盟友。而奥匈帝国是欧洲地区数一数二的领土大国,具有很强的实力。
而一战德奥两国还有互相的支援,并肩作战。
但二战中的日本同德国根本没有什么战术上的合作,只是一味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罢了。
德国当然也不想这样,但英法美是牢固的盟友,不可分割,德意其实无力抗衡。
而苏联或早或迟,都会同德国为敌。
至于意大利这种猪队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每次关键时候就倒戈投降。
所以,可以说德国以一敌众完全是没有办法,苦中作乐而已。
说起来凄凉,即便在德国倾全力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只有90万,而苏军有190万,德军还是进攻一方。
另一个倾全力的阿登反击战,德军出动20万精锐,但盟军高达70多万。
试问,这种仗还怎么打?
没法打。
标签: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