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人守孝三年为什么?古人守孝三年里做什么

2020-11-30 10:54:03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那是封建王朝时代的事情。

守孝三年是中国的传统,早在汉代就开始了,成为国家制度。

传说,这是孔子的主意。

孔子和弟子宰我讨论父亲死后的礼法。

宰我认为,没有必要痛苦3年时间,一年就足够了,不然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而孔子说,如果你自己心安,就可以不用3年。

不过,孔子又认为宰我缩短时间,是不仁义的行为。

中国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对于守孝看的很重。

从汉代开始,朝廷的官员必须守孝三年,到东汉已经开始普及到普通的社会精英人物。

即便很小的官员,父母去世也必须去职回家3年,之后才官复原职。

同时,守孝三年期间不能胡来,有很多要求: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

古代一个皇帝曾经去看了当地一个著名的孝子,说他守孝超过3年,还居住在父母墓地傍边的小屋。

结果这个皇帝看到孝子有几个只有二三岁的孩子,破然大怒,怒斥:你在父母陵墓傍边,都干了些什么勾当。

即便是国家一号权臣,诸如张居正,遇到这种事也必须去职,不然会遭到舆论极大的攻击。

自然,普通人就没有这么严格要求。

比如清代的读书人,父母去世以后只要12个月就可以参加科考,不需要三年。

至于普通小民哪里有条件守孝,最多过完“末七(断七)”,前后49天,就恢复正常劳动了。

不讲究的底层平民,头七过完就得下地了,不然全家吃什么。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守孝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