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死前说了什么,让他的朋友全都不见了
2020-12-29 10:28:45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包拯,字希仁,因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又敢于替百姓申不平,而被世人称为“包青天”或“包公”。
展昭,字熊飞,因自幼习武,善轻功,精袖箭,而又剑法绝伦,沉着内敛,忠肝义胆,星目剑眉,并有“南侠”(北侠欧阳春、小侠艾虎,合称三侠)之称,可谓“仗剑天涯”的侠士人物,曾深受少年男女们的追捧。
相传,宋仁宗天圣五年,28岁的包拯,辞别老迈的双亲进京赶考时,一日来到金龙寺,却差点丧命凶僧手中。不过,幸遇仗剑闯江湖的展昭而被救,而当时的展昭已有三旬之龄,应该比包拯还要大两岁。
经过一番交谈,包拯的一腔报国之情颇令展昭佩服。于是,展昭便打算追随包拯建功立业。
随后,展昭为包拯于土龙岗退劫匪,在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因此,通过包拯举荐,展昭被宋仁宗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并赐封号“御猫”。因此,二人的关系,绝对算得上“莫逆之交”。
可以说,包拯能有“青天”之名,展昭功不可没。
虽说,展昭跟随包拯曾立下累累功绩,但在“惩奸除恶”的过程中,同样也得罪了不少权贵恶人、小人。
那么,在嘉佑七年,63岁的包拯病逝前,胸藏智慧的他又是如何为展昭思谋退路的? 岁月催人老,莫如退隐颐养天年,以享天伦之乐
包拯临终前,于病榻之上紧抓展昭的手,断断续续地追忆着两人曾经在一起建功立业时的点点滴滴,可谓意气风发,胸怀大志。但是,如今的展昭却已是两鬓斑白的65岁老人。
因此,包拯伤感之余,落寞叹息一声:“岁月催人老,莫如退隐颐养天年,以享天伦之乐”
展昭听了包拯之言,也是深以为然。于是,当包拯死后,展昭手持湛卢剑,陪着爱妻丁月华及子女,悄悄回到了老家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过起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虽然,展昭再也不能仗剑立功,但总算落叶归根,完美落幕。
身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当回归御前,继续为圣上效力
也有说,包拯临终前,对展昭说:“你本就是朝廷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就算我走后,你也不要忘了当初的报国之志,可持我的临终遗书,继续为圣上效力,保护圣上的安危。”
于是,展昭最后回到了皇上的身边,继续履行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职责,直到死于任上。
远离朝廷是非,隐居避祸,安度晚年
还有说,包拯临终前深知展昭追随自己惩了无数的奸,也除了无数的恶,但也得罪了不少的权贵。所以,一旦自己身死,若展昭不能提早谋划,定然会遭到这些权贵的报复,将很难善终。
因此,包拯临终前和展昭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并劝展昭不可留恋官场富贵,应提前做好激流勇退的准备。如果,自己不幸身死,应立即上书告退。然后,一家人隐居乡野,当可安享晚年。
所以,展昭听从了包拯的叮嘱,在包拯死后,并过上了隐居而又安稳的生活。
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朝廷,后面的日子,你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江湖生活吧
更有说,包拯深知展昭的性格,身处官场,也是因为自己,仗剑江湖,逍遥自在,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一旦自己身死,应该还展昭自由,继续自己喜欢的江湖生活。
因此,当包拯死后,展昭便带着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等人,又开始了自己仗剑江湖、行侠仗义的生活。
我的日子不多了,你当速速离去,千万不可延迟,以免招来灾祸
包拯重病期间,已知朝中及各方对头都在盯着他,一旦不幸身亡,这些对头便会报复他身边的亲信。
所以,包拯在临终前苦苦劝说展昭速速离去,以免遭到各方对头的报复。但是,展昭重情重义,根本不为包拯的劝说所动,一定要守在包拯身边,以示自己有始有终。
结果,在包拯去世的当天,展昭就被朝中的对头逮捕入狱,并最终在默默无闻中死于监狱。
关于展昭的突然消失有许多版本,但究竟那种更加合情合理呢?
若以排除法,首先应排除展昭被捕入狱的说法。因为,包拯死时,宋仁宗还曾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在这种情况下,谁敢来惹事。
再说了,以展昭的身手,就算年龄大了点,要想逃离,应该也是件简单的事情吧。
所以,关于包拯死后,展昭被捕入狱的说法是说不通的。至于担心报复,劝说展昭退隐的说法,更加和展昭的侠义精神相悖。毕竟,侠之大义,何惧报复!
同时,以展昭耿直的性格,并不适合混官场,加之年龄也大了。所以,很大可能,在包拯死后,展昭便隐居乡野,过上了安享晚年的日子。这也较符合《三侠五义》倡导的“好人有好报,坏人没有好下场”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