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印度的种姓制度,世所罕见,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2021-01-18 14:06:05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世所罕见,到底有什么讲究呢?印度13亿左右人口,约80%的居民信印度教。

因为种姓制度,这些教徒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不同的社会等级(身份)集团,在印地语中叫作“阇提”,葡萄牙人称为“卡斯特”,中国通常称其为“种姓”。

印度的种姓制度不仅存在于印度教中,伊斯兰教、锡克教也受到它的影响。

在印度教中,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集团: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他们的地位最高,掌握神权,主持祭祀;第二等级为刹帝利,他们掌管政治和军事权力;第三等级为吠舍,他们是普通百姓,为农牧民及工商业者;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他们的地位最低,是杂工、仆役或奴隶。

这四个等级的种姓在古代印度就已经产生,并对印度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又派生出许多亚种姓,据说印度全国有3000多亚种姓,而这些种姓家族又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

在印度,还有一种人被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

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属于社会边缘人,干的都是扫地或处理动物尸体的粗活。

他们只能居住在村子外面,或者被指定的区域内。

而且,他们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合用一口水井,他们也无权进入寺庙拜神。

印度古老的宗教文献《梨俱吠陀》,在记录种姓制度最初的形式时,用了“瓦尔纳”和“达萨”等词汇,瓦尔纳有肤色、品质的意思,达萨的意思是奴隶。

开始的种姓制度只有雅利阿和达萨两个瓦尔纳(种姓),后来慢慢变成了四个。

当原始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时,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逐渐形成,种姓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于是又逐渐分裂出了许多亚种姓。

在古代印度,统治阶级利用种姓制度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

为此,他们还编造了许多关于种姓制度产生的传说。

印度的种姓是世袭的,所以不能变动。

因为种姓族群各自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受到这种制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已经影响了印度社会几千年,而且各种种姓制度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有些种姓对道德要求很高,如果触犯了种姓制度的规定,严重的会被逐出种姓。

而那些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人,生活则更加悲惨。

虽然印度在独立后,种姓制度予以废止,然而种姓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至今依然有很大影响。

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政府也意识到种姓制度于印度而言,是一种文明进步的障碍,但人们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也没好的办法加以清除,只能在印度宪法中规定一切印度公民权利平等,并且贯彻到各项政治和行政事务中去。

应该说,印度政府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印度人的种姓制度意识正在淡化。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印度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