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2021-02-20 14:47:0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不到两年,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就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
齐桓公开始飘然起来,他对管仲说:齐欲霸天下,伐宋为始。
管仲苦口婆心地劝,也没能劝住。
果然,齐桓公出兵伐宋,各诸侯兴师来救。
齐桓公吃了败仗,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他问管仲:齐国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车辆千乘,明显占据优势,为何还打不过诸侯之师?管仲也不客气,直言不讳地说:于外,出师无名,于内,民心未归。
焉能不败?齐桓公不服气,反问道:齐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了,怎么还民心未归呢?管仲觉得是时候给齐桓公讲讲道理了,不然这位年轻气盛的齐桓公又要做出什么激进的事情来。
他语重心长地说:国强在于民富,而民富并只是填饱肚子。
老百姓今天能吃饱饭,明天能不能吃饱饭呢?明年呢?下一代人呢?他们心里没底,总有担心和忧虑。
将士们打仗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受伤了,牺牲了,他们的父母怎么办,妻儿怎么办?将士们心有顾虑,战场上又怎能拼尽全力呢?齐桓公恍然大悟,连忙问:若要百姓将士乐而无忧,该如何处理呀?管仲缓缓说道: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齐桓公越听越兴奋,这九惠之教分明就是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果在齐国实行,那百姓和将士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齐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管仲怕齐桓公只是头脑一阵发热,坚持不了多久又半途而废。
于是他又说:九惠之教,重在君上修德齐身,亲身示范,形成制度,坚持不懈。
九惠之教,首当其冲要做好敬老。
在咱们齐国,七十岁的老人,国家可免一子徭役,每年送三个月的肉食。
八十岁的老人,国家可免二子徭役,每个月都要送去肉食。
九十岁的老人,国家可免全家徭役,每天都要送去酒肉。
此外,还要安排官员去核查,饭菜、肉食做得精不精细,老人们还有什么要求和喜好,国家都要去尽量满足。
这些老人如果去世,由国家提供棺椁安葬。
只要把敬老的事情做好了,其他的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齐桓公觉得办法是很不错,但又担心国家财力办不到。
管仲又说:国家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众乐而无忧,必然勤于劳作,百业就会兴旺,老百姓就会逐渐富裕起来。
老百姓富了,国家自然就富了。
国家富了,又有更多的财力去实施九惠之教。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齐桓公大喜,让管仲立即在齐国全面推行。
不到三年,齐国就迅速强大了起来。
齐国不仅国强民富,老百姓更是安居乐业、知礼守法、谦让互助、和谐有序。
齐国的硬实力、软实力均双双一流,由此成为了春秋晚期公认的“霸主”。
九惠之教,不仅强大了齐国,也为后世提供了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的样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厚重的人文价值,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先人们的智慧,不仅表现在治国理政的具体措施上,也表现在他们对人文关怀和文明进步的探索和实践上。
真是实实的温暖,满满的感动,深深的敬佩!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