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在战国前中期,为何齐楚两个相邻的强国关系十分友好?_强国

2020-07-12 21:50:13 历史故事 赫连曼安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在战国前中期,为何齐楚两个相邻的强国关系十分友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大分裂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周王室分封的诸侯脱离了周朝的统治,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展开了日益激烈的斗争。

以三家分晋事件为节点,之前的时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之后的时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极少有诸侯国能在这两段时期内都维持强大,比如春秋时期的绝对霸主晋国,到了战国时期就消失殆尽了;而在春秋时期缺乏存在感的燕国,到了战国时期却可以位列战国七雄之一。

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只能让人感慨时势造英雄。

如果评选横跨这两段时期的绝对强者,恐怕只有两家当之无愧,一个是远东霸主齐国,另一个则是南方王者楚国。这两个国家历史悠久、发展迅猛且军事力量强大,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始终屹立不倒。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为何这两大强国的领土紧紧相邻却罕见发生冲突,反而关系友好呢?

春秋时期,齐楚矛盾被晋楚矛盾所掩盖

在春秋初期,齐桓公凭借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带领齐国崛起,被称为春秋首霸。在他的领导下,齐国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社会财富得到了巨大的积累,太史公曾经点评道: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管仲

除了狠抓国内的经济建设,齐桓公在对外征讨上也是一把好手,他不仅帮助过卫国、燕国等诸侯国抵抗狄人和山戎,还带领齐军攻打鲁国、楚国等当时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齐桓公的征讨并非胡乱征讨,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像郯国这种弱国被齐国吞并,但是整体上来说,他兴兵的理由离不开"尊王攘夷"这四个字。

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差甚远,所以楚人以蛮夷自居

当时,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衰败,不过也远非之后的东周时期可以相提并论。春秋多义战,齐桓公为了使自己出兵符合大义和占领道德高地,在管仲的建议下,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有了这个口号,齐国就可以打着周王室的口号,去消灭威胁到自己的各种势力。

南方的楚国素来不服从周王室管教,并且以蛮夷自居,因此自然成为了齐桓公讨伐的主要对象。齐桓公三十年春,他率领诸侯讨伐蔡国,蔡国大败;继而盟军接着讨伐支持蔡国的楚国。

楚国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大将屈完带领强大的楚军和齐军以及盟军对峙,士气完全不落下风,最终,两国各退一步,签订和平盟约后,各自领兵回国,齐楚第一次正面战争也草草收场。

崛起的晋国成为了齐楚共同的敌人

从此之后,齐楚暂时进入和平时期,暂时没有发生冲突的机会。随着春秋首霸齐桓公去世,西北的晋国开始崛起,结过了霸主之鞭,其实力甚至远远超过了桓公时期的齐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

另一方面,始终存有问鼎中原之心的楚国,开始和晋国进行中原地区霸权的争夺,二者的斗争也贯穿了整个春秋中后期,由于齐楚矛盾被晋楚矛盾所掩盖,齐国和楚国未曾发生过战争,始终和平相处。

战国初期,两国战略方向未曾发生重合

时间来到了战国初期,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被魏氏、赵氏和韩式瓜分,最终晋王室被消灭,导致这一事件的起因就是晋国卿族的势力过大,在和王室争夺权力的斗争中胜出。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乡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战国时期战争形式升级

由于晋国灭亡,天下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战国七雄为首的国家都想尽办法拓张领土和抢夺资源,齐国和楚国也不例外。

齐国开始向北蚕食赵国和燕国的边境地区。

楚国则将战略重心投向了消灭越国,希望将核心势力东引。

最终成功达到目的,消灭了越国王室,驱逐了众公子。

"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从春秋进入战国的一大特点就是战争形式的升级,由于天下诸侯兼并之势愈演愈烈,之前的争霸战争变成了灭国战争,失败的诸侯会成为战胜国的养料,任凭资源、财富和人口被吸收消化,快速提升后者的综合实力。

齐国北方的山河之险众多,南边反而是一片开阔地

不过灭国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那就是势力稍弱的诸侯为了保全自己的基业,抵抗决心空前高涨,国内百姓全民皆兵,誓与国家共存亡。再加上当时诸侯国已经学会了充分运用外交手段,借助共同的利益来寻找盟友,因此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也导致了强大的诸侯国不敢穷兵黩武,只能寄希望于通过一场场的胜利逐渐建立起优势。像强大的齐楚二国,分别盯着燕赵边境和越国全境,亦步亦趋,稳扎稳打,无力也无心开辟第二战场。

虽然齐楚两国边境的城池都可以成为两国来回争夺的对象,但是由于两国在正面战场都有明确的敌人,战略方向未曾发生重合;双方又不愿意放弃弱小的对手,优先和强者进行决战。

因此两国的边境线一直很安稳,没有出现过摩擦和冲突,使得齐楚之间出现了相对友好的外交局面。

战国中期,秦国崛起成为两国共同敌人

到了战国中期时,由于齐国国内政坛出现了一些乱象,导致自身实力大幅衰退,在和燕赵的边境摩擦中无法继续占据优势,甚至将占领燕国的城池悉数归还,因此势力范围还是停留在之前的地盘。

而楚国那边,则已经基本消化了越国的土地和百姓,彻底将势力东引,在定都寿春和,和齐国成为了近邻。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崛起

按理说,这时候齐楚很容易战略方向的重合,开始发生摩擦,不过由于秦国的突然崛起,天下诸侯开始将其当作一致的敌人,最终在苏秦的合纵提议下,组成了战略同盟共同抗击秦国,齐楚也不例外。紧接着,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

在六国合纵攻秦后却没有取得胜利后,齐楚都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齐国素来奉行中原均势,希望各个诸侯间能达到平衡,以免出现一个巨无霸,对齐国的存续造成潜在的威胁。

楚国更是和秦国之间存在领土的接壤关系,其丹阳地区和秦国的蓝田地区,被秦国控制的武关阻隔,如果秦军偷偷出关,西部地区缺乏有效抵抗的守备力量。

而且之前楚国觊觎的巴蜀之地此时已经被秦将司马错所占领。

我们知道,楚国的整个势力范围是沿长江而建,如果秦军走水路沿江而下,可以通过长江和其支流在数日内抵达楚国境内各处,而楚国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建立起前沿防线,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张仪诈楚破坏了齐楚同盟

因此,齐国和楚国开始逐渐意识到秦国崛起对天下形势和自身安危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不约而同地将秦国视作共同的敌人,表达出愿意联合抗秦的决心。

不过当时秦国的主要对手,是三晋而非齐楚,于是希望通过外交和齐楚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比如和楚国通婚、向齐国提供重利约定一同对抗赵国等。

这些手段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过齐楚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秦国的提防之心,为了维护自己后方的稳定,核心势力在分别华夏东部和华夏东南部的齐国和楚国,开始主动避免双方发生摩擦,并且达成了战略互助的约定。

结语

从地缘因素看,齐楚两国之间存在大量的边境地区,而且这些地区和传统的中原地区重叠,不论是社会发展进度和人口数量,都处于当时的中上水平,足以成为两国的重要助力。

除此之外,齐楚两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愿意对外征讨的传统。两国的初始土地都比较小,正是他们在抓住春秋初期各个诸侯实力都比较羸弱的先机,迅速通过攻伐取得了大片土地和资源,才得以在诸侯中崛起。

齐桓公执政时,对楚国的态度也比较强硬,将其视为提升国力的潜在目标,这是由于齐国的地理因素决定的,当时齐国周边只有五个大国可以攻伐,其中燕鲁因为历史渊源不好下手,宋国又基本保持中立,晋国实力强大,想要突破只能通过楚国的路线了。

楚国对于齐国的威胁,采取了积极抵抗的态度,两国一度要爆发巨大的战争,不过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和楚国同时感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威胁,因此被迫停战,从四处攻伐的发展方式进入到维护霸业的发展方式,因此两者间多年来不愿和对方决战,采取了和平共处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1《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2《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

3《史记·三十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

4《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 》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齐桓公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