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怎么收复台湾的?

2020-05-19 08:07:58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被动的。因为,在清军的重重压制之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郑成功可以回旋的战略余地越来越小,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清复明大业,不得已而兵发台湾。以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满清入关后,在内地逐渐站稳了脚跟,国力越来越强大;相反明王朝气数已尽,已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特别是攻克南京的战役失败后,郑成功损失惨重,实力大大削弱,可以回旋的空间是厦门和金门二个小岛,不可能与强大的清军正面对抗。在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前提下,他必须拓展新的“根据地”,否则将坐以待毙。

关于以上这些,郑成功是很明白的。此时,南明永历皇帝虽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旧部支持,但也经受不住清军打击,已经退入了缅甸境内,只有攻取台湾,郑的抗清大业才有出路(见赵尔巽等《清史稿 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十一》:“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换句话说,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军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成功很自然地把注意的焦点转向了台湾。正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有“台湾孔子”之誉的沈光文在《台湾赋》中所说:“金门寸土,不足养兵;厦门丸城,奚堪生聚?”

这个时候,郑芝龙当年的一个部下何斌(又名何廷斌,福建南安人),从台湾来到金门,言及台湾诸事。据说,何斌逃离台湾之前曾经暗中派人测量了进入大员湾的鹿耳门水道,到达厦门以后向郑成功献上了一份秘密地图,标明船舰如何航行才能绕过荷兰炮台在鹿耳门登陆。何斌自告奋勇充当向导,无疑对郑成功率兵复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且,对台湾,郑成功也是熟悉的。早年,父亲郑芝龙就曾屯兵台湾为盗。《清史稿》载:“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当年,郑芝龙曾招纳福建漳州泉州地区的数万灾民去台湾谋生,“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黄宗羲《赐姓始末》)。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或许是组织大规模移民去台湾的第一人。也就是说,台湾有众多当年郑芝龙的追随者。郑成功故此大喜,他深知,此去台湾,应该是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

综上所述,真正促使郑成功下决心收复台湾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他需要一块足以解决几十万兵员的粮饷物资供应的后方基地;二是他根据各种渠道(包括何斌提供的情况)获悉荷方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战则必胜。箭已经搭在弦上,正如俗语所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郑成功翘首以待,一旦适宜的季节风来临,他的舰队就将破浪前进,向预定的目标驶去。

收复经过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康熙元年初(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领土台湾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台湾,东汉三国时称夷洲,隋称流求,历来是中国领土。三国时吴国和隋朝都曾派官员到台湾。南宋时台湾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统管,明万历年间改称台湾。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民众对开发台湾都作出了贡献。

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驻印度尼西亚)派军舰到台湾窥察港口。次年荷舰复至,并派兵50人在岛上筑堡,遭当地民众袭击退走。四年,荷军指挥官宋克率舰13艘,侵占台湾西南部。后筑台湾城(荷称热兰遮城,今台南市西安平镇)与赤嵌城(荷称普罗文查城,今台南市)。

崇祯十五年(1642),荷军击败侵占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地的西班牙殖民军,又夺占台湾北部。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实行军事镇压、政治分治、经济掠夺,并以台湾为基地在沿海劫商掠货,俘获华人为奴。台湾人民不堪殖民统治,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清顺治九年(1652),台湾人郭怀一领导起义群众1.6万人抗荷,历时15天遭镇压,郭怀一及部众1800余人被荷军杀戮。殖民者的暴行,激起台湾人民的仇恨和反抗。

十四年,郑芝龙旧部、充当荷兰翻译的何廷斌(又名何斌)从台湾到厦门,劝郑成功收复台湾。十六年,何廷斌向郑成功献台湾地图。郑军因忙于休整和抵御清军南下,未定进军台湾之事。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根本之地。郑军抓紧检修战船,筹措军火军粮;派人前导引港,探测航道,侦察敌情,对外封锁消息。郑成功命部将洪旭、黄廷等辅佐长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将渡海登陆官兵集结在船,严加管束,听令待发。

三月廿三,郑成功乘侵台荷军兵力薄弱(千余人)及其援军受季风影响难以赴台之机,亲率将士2.5万人、战船数百艘为第一批,在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下,由金门料罗湾出发,次日至澎湖,遇风待机。三十日夜,郑军由澎湖启航,四月初二晨抵荷军疏于防守的鹿耳门港(今台南市安平港北)外。郑成功乘中午满潮,率师通过道纡水浅的北航道,驶入鹿耳门港,令水兵4000抢占北线尾岛,全歼荷军守兵;自率主力通过大海湾,直插禾寮港,在岛上数千同胞接应下上岸。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多次组织反扑。在海上,荷舰四艘攻击北线尾岛外郑军。郑成功遣部将陈广、陈冲等率战船60艘包围荷舰,以炮火击沉荷主舰赫克托号,以火船烧毁荷船格拉斯兰号。在陆上,揆一遣汤马斯·贝德尔上尉率鸟铳兵240人,袭击登上北线尾岛的郑军。郑军将领陈泽以兵800迂回侧后,重创上岛之荷兵。

四月初三,郑成功乘胜扩大战果,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城内水源,在城周布设火器,对荷军形成军事威慑。遣送俘获的赤嵌守军头目描难实叮之弟夫妇回城劝降。初四,描难实叮因势穷率众出降。郑成功予以厚待,又派描难实叮去荷兰总督及评议会所在地台湾城招降揆一。初六,揆一遣描难实叮见郑成功,许以赔款换郑军撤走,被严词拒绝。次日,郑军主力移师一鲲身,威逼台湾城。揆一凭借坚城利炮和守兵千人,拒绝投降。廿四日,郑成功以台湾城孤,遂改攻城为围困待降;同时分兵收复岛上其他失地。五月,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又下屯垦令解决军需,严肃军纪,惩办不法官兵,还到高山族同胞居住区察访、慰问。在郑成功优俘政策感召下,荷军中黑人士兵亦倒戈降附助战。郑军未到之鸡笼、淡水等地,台湾同胞自动拿起武器驱逐荷军。

荷兰东印度公司为挽回败局 ,派海军统领雅科布·卡宇率舰船12艘、士兵720人增援台湾,于闰七月廿三与揆一合兵攻郑军。双方激战半个时辰,郑军将领陈泽、陈继美等率部击毁荷船2艘,俘荷船艇5只,击杀艇长以下130余人,卡宇败逃,台湾城荷军遂处粮尽援绝的困境。十月初一,揆一再次向巴达维亚求援。荷兰殖民者复命卡宇为司令、康斯丁·诺贝尔为副司令率兵救援,又被郑军击退。

台湾城被围困八个月后,第二批郑军登陆。十二月初六,郑成功下令炮轰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发射炮弹2500余发,当晚破城。龟缩台湾城内的荷军残余600余人,由于伤残、饥病,几乎丧失战斗力。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愿在优惠条件下交出城堡。十二月十三(1662年2月1日),揆一代表荷方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中国。

郑成功收复中国领土台湾 ,得到台湾同胞的支持;在作战指导上,能正确选择战机和打击方向,利用季风、潮汐出敌不意登陆;同时,以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配合,终获全胜。它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郑成功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