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考状元有多难?考中能当上大官吗?告诉你真相

2021-10-19 10:46:42 历史 火焰山花花 °c 繁体
A +  A -

每年各地高考状元都会引起一番热议,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在旁人看来都拥有无比光明的前途,那么在古代呢?古代的状元都有什么样的“就业前景”?他们有得选吗?

古代科举制度是百姓唯一能当官出人头地的途径,科举不像我们现在的高考是一年一次,而是三年一次,所以对百姓来说机会就显得尤其珍贵,当时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是悬梁刺股、寒窗苦读,然而内卷到死也只能有一个状元,一旦成为状元就可以保证入朝当官,走上仕途。

但考中状元,只能证明你考上了朝廷的编制,一般来说,并没有规定,状元一“出道”就能够成为几品官。在不同朝代,状元兑换官职的含金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来看一下状元是怎么诞生的:

乡试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则被称为状元。其实会试过关,就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进士了,因为殿试一般不会除名,只是给你赐个进士出身,证明你小子成了天子门生。但是正常情况下,会试过关者被称为贡士。

殿试过关的,当然就是进士了。考上了进士,一般来说,朝廷就会直接给你安排工作了。包分配是没话说的。而进士里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更是会受到朝廷的重用。那么历朝历代,是如何重用状元的呢?

一、唐朝状元,是可以托关系获取的。

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才刚刚兴起没多久,所以压根就不怎么完善。大部分官职,依旧是靠走关系获取,这是古代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

而且唐朝每次科举,平均只在全国录取二三十名进士,甚至有一个都不录取的情况。如此稀少的数据,使得考进士做官几乎成了一条行不通的路。

于是乎,不少文人开始走其他路线,比如说找关系。李白不就是找关系成了翰林学士嘛!他没有资格参加科考,所以就找到了玉真公主,在她的推荐下,李白成功入选唐玄宗的翰林学士。

玉真公主除了帮助李白,还帮了一位大才子,那就是诗佛王维。这回可是帮了大忙,因为在她的努力之下,王维直接成为了那一届科举的新科状元!

那么王维成了状元以后,被任命为什么职务呢?他最早的职务叫太乐丞。主要负责音乐、舞蹈的培训,相当于皇家培训班的老师。

你看,这能叫重用吗?这只能叫有口饭吃吧?由此可见,唐朝的状元,刚进编的时候,其实地位也不怎么样。

唐朝还有一位很著名的状元,那就是陈子昂。他是靠自己的炒作把自己搞成了状元。早年他怎么考都考不上进士,但是他很有钱。

所以陈子昂就在长安街头花百万钱买了一把胡琴,并且邀请周围那些达官显贵们第二天到他家欣赏音乐。

结果第二天大家很好奇地赶来了,陈子昂却当着众人的面将这把胡琴给摔了。同时拿出了自己的文章诗词给大家一一欣赏。他表示:一把破琴大家如此偏爱,我陈子昂的锦绣文章难道没人欣赏吗?

其中不少达官显贵读了陈子昂的诗文以后,纷纷赞叹,认为陈子昂是个奇才,将来能成为天下文宗。自此陈子昂名噪一时,再次参加科考一举高中状元。

陈子昂高中状元以后,被任命为麟台正字。这是个啥官职呢?相当于是皇帝的众多秘书之一,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成为一方大员。由此可见,即使你在唐朝考上状元,也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走。

二、宋朝的状元,含金量就高一点了。

宋朝是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的一个朝代,因此在这个朝代诞生了太多太多的大文豪了。比如说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在宋朝。

宋朝的科举之所以这么牛,还得感谢一下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人品虽然不咋地,但是对科举的贡献比较大。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进士依旧没有扩招,还是每次录取二三十人。可是宋太宗通过斧声烛影夺取皇位以后,总觉得得国不正。为了让文人们拍他马屁,少些点他的劣迹,他开始收买人心。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进士扩招。

因此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宋朝的进士录取数量高达一两百人,最多的时候,一次录取五六百人。这可把读书人们高兴坏了。

所以宋朝的读书人别提增加了多少了,一来进士录取率高,二来士大夫地位高。能在这么多人里面成为状元,自然是不简单的。那么宋朝状元初次步入职场,担任什么官职呢?

苏东坡那一届的状元章衡,他初入职场,被任命为湖州通判。这是个啥官职呢?指的就是州府的副长官,地位仅次于知府,而且对知府有监察的责任,主要掌管地方上的粮食生产、运输,水利疏通,民间诉讼等等。

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官职了,毕竟你初入职场,就成了地级市的二把手,你还想咋样?现在让你考个编,也只能在基层为人民服务吧?

宋朝的状元,基本上都能一出道就成为地方通判。这已经是冗官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所能给的最高待遇了。那种一中状元就成为翰林学士的,只能出现在传说中了。

三、明清的状元,一般都要从翰林院修撰做起。
 

明朝清朝,对状元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高中状元,绝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考上以后,一开始也要从翰林院修撰做起。

这是个什么官职呢?主要就是负责处理公文,记录皇帝言行,讲解史料等工作。也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属于从六品职位。

别小看了从六品,这可是人家的起点!很多人混了一辈子,也只是个七品县令,人家一出道就是从六品,后面还有无限可能。

而且他们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事,所以做的事很容易让皇帝知道,在皇帝身边待一段时间以后,皇帝也能知道将其安排在什么职位上比较合适,因此晋升的速度也远比其他考中进士外放地方当官的人快得多。状元这个身份是可以用一辈子的,自带主角光环,一路开挂。

具体来说,状元得到的最大利益就是称得上火箭的升迁速度。状元从一开始被授予从六品修撰,在翰林院修史书。他们是京官,在京城升迁速度很快。而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丞相基本都是翰林院出身。非翰林院出身基本做不到丞相这一步。%20多数状元都出身名门。这并不代表他们都走了后门,名门之后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育条件比较好。从小到大不需要为生活烦恼,只需要埋头读书就行了。

而且家里会给你请非常优秀的老师辅导你读书,这是寒门子弟难以企及的。很多人说现代才有了内卷这个词,其实早在古代,内卷就很严重了。

名门之后有若干,比拼的除了智商这种无法改变的东西外,基本上就是从教育资源上下手了。寻找各大名师一对一辅导,几乎成了状元成才的必经之路。

当年宋太祖为了防止权贵操控科举,刻意选拔一批寒门状元,倒是扼杀了这股风气。可惜并没有维持多久,该卷的还是卷。

从唐朝科举兴起到清朝科举灭亡,历史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文武科举都加起来,一共产生了777位状元。文状元从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朝的孙伏伽,到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清朝的刘春霖共计504人;武状元从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朝的员半千,到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清朝的张三甲共计273人。

 

讽刺的是,这些历经千难万阻才熬出头的状元,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都没留下多少痕迹,能够留名青史的武状元更是凤毛麟角。相反那些作品流传千古、被后人反复考究的大才子却都没考中状元,甚至仕途寥落,比如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名震一时的大才子,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以至于苏洵发出感叹“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状元   当官   高中   唐朝   明清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