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北地区割据政权:公孙燕国历史介绍
2020-05-20 20:13:04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史上都说“三国鼎立”,其实在三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由于它远居东北一隅,相比于三国的耀眼光辉不免暗淡了一些,从而被人们忽视。该国就是辽东的小霸主燕国,虽然面积不大,但实力相当雄厚,不可小觑。
这个燕国实力雄厚有什么证据呢?这里有一组数据,当时辽东人口达七十万,而刘备苦心经营的蜀国才九十万,由此可见,在重量级上其与蜀国是一个量级的,该国从董卓时一路存活到司马懿掌权近50年的时间,在群雄乱世的三国时代,这个辽东小霸主究竟有多能耐呢?
辽东公孙政权自190年初具规模,到238年为司马懿所灭前后存活48年,经历了三代四位统治者: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创建者公孙度少年有成,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幽州刺史,在董卓把持朝政时,已经在辽东做了四年太守了,后来经过同郡人徐荣的推荐,董卓承认了公孙度对辽东的控制。
公孙度首先巩固政权,然后着眼东北以外的范围。当时辽东郡东有玄菟郡和乐浪郡,东北就是高句丽,北方则为扶余部落,西边是乌桓。公孙度首先选择收拾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自西汉时就存在,经常侵犯汉朝边境,实为一大隐患。公孙度本打算会是一场浴血奋战,没想到幸运的是一战就搞定。之后公孙度又平定了境内的山贼,开始坐稳政权,野心更加膨胀,于190年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自此正式成了一方诸侯。
接下来的几年里,公孙度西征乌桓,北克玄菟郡、乐浪郡,并将势力一路发展到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设立了带方郡,为了便于统治,将女儿嫁与百济。公孙度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东至日本九州岛的邪马台国,北到扶余,西至乌桓都臣服于公孙氏。不仅如此,公孙度还派柳毅夺取了山东青州东莱诸县,至此控制了渤海、黄海的交通要道,一度成为东北亚霸主。
汉献帝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孙子公孙康即位。就在公孙康即位的第三年发生了一场大事,这一年袁尚、袁熙逃到了乌桓,曹操一路追杀过来,破之,屠柳城。乌桓的单于们和二袁逃到了公孙康的地盘,以求庇护。公孙康是怎么做的呢?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果断将一行人砍头,将脑袋给曹操送上门。曹操原本打败乌桓后已经精疲力竭,辽东这块硬骨头也非一朝一夕能啃下,看到公孙康既然如此谦逊、识趣,也就罢了,于是兴致盎然地打道回府了。
公元221年,公孙康去世,当时他的儿子尚小,公孙康的叔叔公孙恭被推举为辽东太守,此人比较软弱,后被长大后的公孙渊也就是公孙康的儿子取代。此时的中原已成三家鼎足而立的局势,互相牵制互相观察,寻找突破点。
魏国主要是向西域经营发展,蜀国则是向云南地区发展,吴国积极发展海外关系,到达了台湾和东南亚,东北亚在辽东政权的控制之下,吴国无从插足。吴国在与魏国的交手中,深知辽东的战略重要性,孙权屡次派使者去辽东游说,与之联盟,以此来牵制魏国。公孙渊作为辽东霸主,一直就不甘心屈居魏国之从属地位,如今吴国伸出了橄榄枝,于是于魏国决裂,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
这次公孙渊可捅了马蜂窝,以前魏国不收拾你,是因为除了你有点实力外,更重要的是你老实、谦逊,如今撕破脸了,魏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公元238年,司马懿帅军讨伐辽东,最终破襄平城,公孙氏辽东政权灭亡。
对于公孙氏的覆亡可以说是“成也辽东,败也辽东”,本来凭借偏居一隅而发展壮大,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其无法向中原广阔拓展,虽然在东北亚可傲视四方,但一遇到强大的中原枭雄,还是只有败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