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2022-05-24 14:29:47 历史 汉史钩沉 °c 繁体
A +  A -

公元前342年,庞涓带魏武卒连夜赶到马陵道,忽见一棵大树横在半路。于是点燃火把,只见树上刻着“庞涓死于此地”。同时,上万名弓弩手朝火光射来,庞涓悔恨道:“是我辜负了师兄弟之情,遂使孙膑庶子成名啊”!

原来,万箭齐发、射死庞涓的孙膑,正是儿时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的师兄弟。庞涓率先出师,做了中原霸主魏国的将军。他深知孙膑才华远胜自己,将来沙场相遇不是对手,就派人请孙膑来魏国做客。

利用将军职权诬陷孙膑,挖了孙膑的膑骨毁其肉身,在孙膑脸上刺字灭其精神。势单力孤的孙膑突遭庞涓陷害,只得哀求齐使带其入齐保全性命,并改名为“膑”牢记耻辱,等待时机、沙场雪耻。但当时魏国是中原霸主,齐国远不如魏国,孙膑报仇谈何容易?

直到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兵8万围困邯郸,孙膑才等到了赵、齐联合抗魏的机会。齐威王命田忌、孙膑领兵支援赵国,孙膑仔细评估战力,发现与魏武卒正面作战不利。但既然庞涓主力攻打赵国,魏国腹地空虚,攻打魏国必然势如破竹。

如果魏国都朝不保夕了,那赵国之围不战自解,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核心思想。于是,孙膑放弃直接救赵,而是一面派人佯攻魏国重镇平陵,一面率战车主力袭击大梁。一时间,魏国都城大梁,经济重镇平陵同时告急,庞涓急忙抛弃辎重、回援大梁。

以逸待劳的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全歼魏国8万疲惫之师,这就是让魏国实力大损的“桂陵之战”。此后十年,庞涓、魏惠王痛定思痛,君臣齐心、励精图治十年,魏国竟然又有了恢复中原霸主地位的迹象。

所以公元前342年,国力大涨的魏国,再一次进攻韩国。庞涓麾下魏武卒悍勇善战,韩国军队难以抵挡,韩昭侯只得向齐国求援。孙膑故伎重施,又用“围魏救赵”之法,攻打魏国都城大梁。有了此前桂陵之战的教训,庞涓不再轻装简行,时刻警惕齐军埋伏。

无奈之下,孙膑又生奇计:第一天留下十万大军吃饭的灶台;第二天留下五万大军吃饭的灶台;第三天留下三万大军吃饭的灶台。庞涓见状非常高兴:“我听说齐军怯弱畏战,想不到才入魏境三天,就已经溃散了大半啊”!

于是,中了孙膑“减灶之计”的庞涓,抛下步兵主力。带领魏武卒精锐,又一次进了孙膑“围魏救赵”的埋伏圈。庞涓连夜追击至马陵时,见大路中间横着一棵树,便命士卒下马挪开。聚拢的火把中,“庞涓死于此地”几个大字,映入了庞涓的眼帘。

埋伏在此的1万齐国弓弩手,见峡谷火光升起、万箭齐发,一代名将庞涓就此消亡。这就是战国军事家孙膑的复仇之路,先后两次“围魏救赵”,同出一辙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一模一样的攻击大梁、半路伏击,就是让一代名将庞涓次次中招。

那么庞涓作为魏国名将,为什么不会总结经验教训,接连在孙膑同样的招数下连吃两次亏?这是因为孙膑的“围魏救赵”,本质上是一条阳谋——大梁是魏国的都城、魏王的所在地。无论桂陵之战,还是马陵之战,庞涓都将魏武卒主力带去攻打赵国、韩国了。

此时魏国空虚,齐国主力来袭,魏王时刻有城破被擒的风险。庞涓支援的速度越快,魏王对庞涓就会越满意。所以庞涓回援,就意味着军事生涯的失败,赵国、韩国之围必解。庞涓拒绝回援,就意味着政治生涯的失败,魏王必然会记恨自己见死不救。

因此“围魏救赵”,魏国都城大梁告急时,不管庞涓回不回援,孙膑都是赢家。庞涓拒绝回援,魏王战后第一个不会放过庞涓;庞涓选择回援,那遥遥上千里的撤军路上,随时都有孙膑的伏击地点;不管庞涓怎么选择,孙膑都能在复仇路上更进一步;这就是阳谋的可怕之处,也是孙膑的智慧和高明之处!

智慧是世间最珍贵的之物,也是最难得的之物。但明代一个叫冯梦龙的人,却写了一本千古奇书——《智囊全集》。这本书从先秦到明朝,讲述了1238个名人智慧故事,孙膑、张仪、陈平、张良、范仲淹诸葛亮卫青等事迹尽在其中。

曾国藩将它放在床头,日夜捧读;纪晓岚一日三读,倒背如流;都是为了吸收其中蕴藏的智慧。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全书有厚厚的6本,文言文、白话文兼具,价格仅为39元,一本平均不到7块!

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横条,即可拥有↙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庞涓   孙膑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