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死因是什么?历史随心看告诉你
2022-07-01 11:22:5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编者按:《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传庭死,而明亡矣。本文就来讲讲孙传庭的最后岁月。
崇祯十五年(1642)十月,孙传庭在柿园之役败后,根据此战中暴露的问题,开始做针对性的调整整顿,以期有益于下次战争。首先,明军不宜再主动出击,坚守潼关才是上策。因为此时的起义军已非往昔的流寇之态,他们已具备了和官军打大仗、硬仗的实力。
其次,鉴于柿园之役中士卒的无组织无纪律,孙传庭上疏希望袭用自己当初在做陕西巡抚的时候的旧法,终于重新练得新军。再次,针对柿园之役中粮饷不济以致士卒士气低落而战败的情况,孙传庭开发了一种秘密武器——火车。这实际是一种木制战车,既可载火炮甲仗亦可载辎重,可谓融作战与后勤于一体。同时,火车战则驱之拒马,止则环以自卫,可为战阵中攻守兼备的武器。孙传庭为此命白广恩为火车营总兵,勤加操练。
▲火车复原图
▲白广恩降清后画像
与此同时,孙传庭也关注着李自成的动向:四月,李自成、罗汝才内讧,李杀罗而并其众, 罗部下有不愿从李者,竟来投靠了孙传庭,孙传庭无疑也向这些降人问过了李自成的情况。而在五月,当李攻打郧阳不利时,孙传庭亦曾派高杰往救,小胜了李部,这当然也有提升士气的效用。
▲李酒宴杀罗
而李自成在柿园之役击败孙传庭后,势力也继续壮大。十一月,李自成等围攻汝宁,执杀保督杨文岳,基本扫清了河南境内的明军。随后,又大举南下湖广,驻守此地的左良玉部不战遁逃,十二月,克襄阳,十六日又入荆州,旋于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初一进占承天府, 并拆挖了嘉靖帝生父的显陵,十八日再下汉阳,只因江水湍急而暂缓攻取武昌,退返襄阳。不久,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建立政权,初步表明了要与明廷分庭抗礼乃至取而代之的意图。至此,除张献忠外,李自成已成为明末起义军的共同领袖。而这样的形势,自然使得崇祯忍无可忍。但是朝内已无人可用,于是他就把希望全寄托于孙传庭身上。面对秦地士大夫的屡上书催战,孙传庭还能不予理睬,但在崇祯的催促下,就无法再置若罔闻了。当崇祯手令下达后,他只好上书请战。
▲李自成定都襄京
所以到了五月,孙传庭踏上了他最后的征途。孙传庭此番的部署原本是:以副总兵高杰将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雒为犄角,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军,其余蓟辽总兵白广恩、副总兵郑嘉栋、赵华枝等,俱督师进讨。高杰所统为贺人龙旧部,骁悍敢战,以之为中军,既能保护主帅安危,又可令孙传庭将这支骄兵牢牢掌握,以使其不敢妄动,收一举两得之效。牛成虎在柿园之役中表现积极,自仍以为前锋。在出潼关后,孙传庭还檄令左良玉兵发汝宁,希望能对李自成形成夹击之势。如此布置,体现出传庭用兵的审慎。但因为起义军情况的变化和明军内部的不协,终令此等部署化作空谈。其次,官抚民、陈永福等根本号令不动。这样一来,反而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而当李自成听闻孙传庭发兵河南后,将主力屯于襄城、郏县之间。因为有惩于柿园之役中轻敌遭败的经历,便固城自守,明显摆出要与孙传庭打持久战的阵势。因为他清楚,孙传庭此番是被逼出战,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必会随其进兵而逐渐困难,河南此时又天灾人祸不断,以致赤地千里,明军也难以就地解决粮草问题。襄城离自己的根据地南阳、襄阳不远,起义军是不用担心后勤问题,所以只要与孙传庭相持下去,明军定会不战自乱。
▲襄城、郏县示意图
事实的结果也是如此,明军八月初六出潼关,到十六日才抵洛阳。由此也可见孙传庭此次进兵的谨慎。随后明军打下洛阳之后,孙传庭才明白他得到的是座空城,明军不可能再此固守,再加上收复洛阳使得崇祯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以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便再三催战。以致明军战争准备不足的缺陷已开始显现,再加上连日的暴雨。粮草根本无法送达。这样一来,孙传庭就是想持重,也难以办到了。
而孙传庭的改变进军速度,正合李自成心意。因为孙传庭一旦将战线拉长,就会使他愈加远离后方,从而更难得到补给,这样明军只能依靠随身带的粮草勉力支持,待其彻底断粮时就再无胜算了。孙传庭也知道他既已决心速战,就必须在火车上所载的粮草耗尽前与李自成决战,所以他在八月二十一日进逼汝州,起义军守将李养纯投降,并告诉孙传庭说李自成屯精锐于襄城、郏县一带,并将粮草屯在了唐县(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孙传庭据此情报,自率大军攻打襄城、郏县,派游击折增修由鲁山小道袭取唐县。这样进兵,一可以在决战前拔去李自成的两处援应,二则因唐县既为起义军囤积粮草之地。明军此时正缺粮,若攻取二地可得补充,三是此二地在义军而言也是重地,若攻之,李自成必来救援,届时孙传庭即可与其决战,达到速战目的。因此,九月初八,孙传庭攻郏县,李自成果然在十一日派兵来救,双方激战两日,明军皆胜,孙传庭随即督军猛攻郏县,终于克之,折增修也于此时攻下唐县,并把起义军存留于此的辎重尽数掳获,孙传庭的前两个作战目标均得实现。得到补充后,孙传庭将所得的物资及粮草堆积在了汝州的长阜镇,然后决定一鼓作气,进攻襄城。
李自在得到郏县、唐县均被攻占的消息以后,立刻发兵准备先夺回郏县。十三日,李自成亲督万余精骑赶到郏县,明军携新胜之威,再次击破起义军,生擒了果毅将军谢君友,同时,乱战中,明军还砍断了起义军大旗,几乎活捉李自成。李自成大败之余只得退回襄城坚守。
▲李自成根据地示意图
战至此,双方其实都已疲惫,起义军虽大败而归,但可凭借襄城坚守不出,而明军虽然之前获得一系列胜利,但随后攻打襄城多日无果,反而伤亡惨重。随后李自成又派出南阳方面的剩余部队绕过郏县,袭取了长阜镇,截断了明军粮道。孙传庭眼见攻城部队粮草日益减少,没几日可能又要断粮,只得下令回师打通粮道。于是,他命白广恩所率火车营,与高杰跟随自己去打通粮道,而陈永福继续围困襄城,这样部署一是为迷惑起义军,给他们明军尚与之相持的假相,二是避免了大军全动引起混乱以致李自成趁机来攻。
但是这样的部署造成了陈永福所部的兵变,原来陈永福所部见孙传庭带走了自己本部的秦军,自己却被留下来做挡住李自成的替死鬼,于是其部下很多人便拒绝执行命令,也一起跟在后面撤退,陈永福连斩数人也不能阻止,最后只好跟着一起撤。但这一撤,让李自成乘机发起了总攻,撤退中的明军一下子从撤退变成了溃败,白广恩所部的明军甚至为了逃命,居然将火车推倒在路旁,将道路堵塞,以阻止李自成的追击。但结果不但没有阻止追兵的到来,反而更激发了起义军的歼敌之心,最终明军在汝州被起义会追上,双方激战,明军惨败之后诸部西奔,一直退到了四百余里外的孟津,孙传庭这才止住了溃败。
▲双方主要作战区域汝州及孙传庭囤积粮草的长阜镇
▲孟津所在位置
这次战役,诸多史书称为汝州战役,孙传庭此番战败,死者四万余,失亡兵器辎重数十万。陈永福也投降了李自成。
▲汝州之战总体示意图
孙传庭在汝州惨败后,只得再次退守潼关,崇祯接报后,毫无例外的将责任推给了孙传庭。将其贬官,随后却又担心起义军攻破潼关后直取西安。只得下令升白广恩为援剿总兵官,同孙传庭一起镇守潼关,保住陕西。
▲潼关博物馆实景照1
▲潼关博物馆实景照2
▲潼关博物馆实景照3
▲潼关博物馆实景照4
就在明军互相推卸责任的时候,李自成开始了进攻陕西的计划,按照他的部署,他将自己统领刘宗敏等主力,由洛阳往西攻打潼关,然后继续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刘体纯等从邓县出发,取道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二,起义军前锋李过已经打到了潼关东面的阌乡县,在此缴获了孙传庭的军旗,便率领一小部分人伪装成明军向潼关东城门进发,守关的明军将领李继祖误以为是哪里溃败的明军,没有仔细查问就打开了城门,结果李过一入城就朝东城门发起了进攻,李继祖这才发现是起义军,孙传庭听闻立即调来数千人增援,由于起义军兵少,除了李过带着少部分撤出外,其余均被杀,明军半日就结束了战斗。
▲李过偷袭处
偷袭失败之后,孙传庭更加强了戒备,准备死守潼关,并做出了如下部署:高杰驻守关门西南面的凤凰山,白广恩驻守南原,并与高杰成犄角之势。同时派想要将功赎罪的李继祖驻守麒麟山山脚下的陶家村,陶家村的西面是南原,东面是上南门,守住这里就是守住了上南门与南原的制高点,更可以分散起义军进攻潼关关城的兵力。应该说孙传庭这样的部署充足的利用了潼关的有利地形。不过,地形再有优势,此时的明军却有致命的问题:兵力不足。
▲孙传庭布防图
十月初六寅时,李自成的主力已经全部赶到了几年前的惨败地:潼关南面,并且立刻发起了进攻,首个攻击目标便是李继祖驻守的陶家村,此时的李继祖其实已成了一支孤军,西面不远处的白广恩根本不敢前去营救,在绝对兵力的优势下,引咎自责的李继祖率领所部明军不到一个时辰便全部战死。李自成占领此处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头号战将刘宗敏率领攻打上南门,自己则亲帅一路攻打南原的白广恩。
▲李自成寅时攻击处
陶家村的失守对于孙传庭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奈何他兵力有限,无法布置更多的兵力给李继祖,等到他得知李继祖所部被歼之后,此时上南门已经受到了刘宗敏部的猛攻。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持续到了午时,所幸上南门有孙传庭亲自督师,刘宗敏的攻城部队始终没有登上门楼。但是,同时间的战斗也发生在了白广恩所驻守的南原,随着李自成不断地投入更多的兵力,白广恩所部明军的兵力不断的在减少,双方惨烈的拉锯战中,李自成再次亲自上阵拼杀,起义军凭此一鼓作气攻破了白广恩的防线。
防线被突破后,白广恩所部的明军开始溃败,争先恐后地想要逃入主关城。但是孙传庭早已下令关闭城门,不许逃兵入城,溃败的明军只得从南水关潜入,城外的李自成便尾随其后,并趁势夺取了南门。《潼关县志》记载了当时守南门主将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的对话与战死的情形:吾辈沐国恩,受朝廷爵禄,不能捍卫封疆,今正吾死之日耳,后遇闯军大呼:闯贼,吾掌印张尔猷也,与贼战,中数枪死。
南门失守后,潼关关内守军大乱,进城的起义军与明军在潼关内城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本来还想回援的白广恩与高杰见到南门被攻破,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全面的溃败,一路向西逃往了固原。申时时分此时的城内大部分明军不是投降就是被歼灭,所剩的仅仅是孙传庭为数不多的亲兵,战线也不断的向西压缩,最终退到了西门,在西门也破攻破之后,孙传庭见大势已去,拔出了崇祯亲赐的尚方宝剑自刎而死。
李自成破潼关之战,从凌晨到日落,大约打了十个小时,洛川与潼关城内血流成河。最惨烈的南门地区,有多处被称为血泊巷遗址,直到民国还在。李自成在找到了孙传庭尸首后,不顾诸多起义军将士要将其挫骨扬灰的请求,坚持厚葬,表达了对大明王朝最后忠良的敬重。
▲双方巷战区域
孙传庭死后的第二年(崇祯十七年)三月,明王朝灭亡。《明史》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到了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廷为收揽人心,树立忠节观念以巩固统治,特对前朝忠臣予以表彰,孙传庭也在其中。他被追谥忠靖,并为其建造了祠堂。
▲代县孙传庭墓实景照1
▲代县孙传庭墓实景照2
▲代县孙传庭墓实景照3
▲代县孙传庭后人所立忠靖坊
▲代县孙传庭后人所建边靖楼
▲三河汇流处
▲孙传庭战死处、西门遗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