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杀岳飞的真正原因?
2023-06-16 11:40:54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赵构杀岳飞的真正原因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解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赵构杀岳飞是因为他不满岳飞的声望和影响力,而另一些则认为,赵构杀岳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政治利益。
之所以杀岳飞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岳飞不听话;
可是宋朝官儿的特色就是不听话,文官能当面痛骂皇帝,能写奏章从灵魂到肉体全方面贬低皇帝,不仅不会被杀,还能既成名还得奖。至于武将,不听话就更普遍了。比如同时期的四大将之一刘光世,此人无论是剿匪还是抗金,想干才干,不干就不干,赵构硬是拿他没办法。
所以听话与否,根本无关紧要。
二、钱;
岳飞等四大将,或者加上吴氏兄弟,成五大藩镇之势。不去说唐朝死于藩镇的前车之辙,只说当时赵构所面临的局面。
南宋地域之小,作为一个正溯王朝来说已经不够格了。尤其是战乱之末,加上花石纲之末,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之末,已经等同于在废墟上重建国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连年战争不止,军费开销巨大,五大藩镇时刻伸手要钱,这如何得了?
尤其是各藩镇辖区内军政财三权全盘自负,各有土地、酒、铁、盐等国家物质出产,如此一来此消彼涨,赵构不收军权不撤三大将不杀不废韩、岳,眼见得国家将不国!
理由看似充分吧。
可宋朝从来都是以钱买权高薪养官,甚至拿钱养饥民成军队,全额支付军人所有家属的国家。这是宋朝的立国之本。
钱少了就杀人……而且杀到如此厚黑无耻凶残阴晦,只能说有几分道理,却不足以采信。
三、上书请立皇太子;
这是历年总结出来的第二大岳飞致死原因。具体经过是在公元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的九十月间,也就是岳飞上庐山守孝,奉旨不得不下山领军的两三个月后。
那时他和岳家军的随军转运使薛弼一起去临安述职。他们坐船去的,在路上岳飞某天很严肃地对薛弼说,他要做一件大事。
之后岳飞经常一个人在船舱中提笔写字,内容不许任何人看。直到进入临安城。
岳飞当面把写的东西念给赵构听。据记载,岳飞突然间失态,他的声音不再洪亮,他的手颤抖了,勉强把奏章读完,脸色已经变得死灰一样。
这篇奏章是请赵构册立皇太子。
赵构很安静地听完,很平淡地回答说。爱卿你很忠诚,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将,这种事由你提出不合适。
岳飞失魂落魄地出了宫殿。
薛弼在他之后晋见,一见面赵构立即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会儿下朝之后去见见岳飞。因为岳飞的神色间似乎不大高兴,需要人劝解一番。
第二天,赵构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首相赵鼎。赵鼎大怒,严重鄙视岳飞的鲁莽粗陋不守本分,更进一步断定这一定是岳飞的某些乡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着取悦朝廷,哪知道适得其反。
以上即全部资料。
所以岳飞才会在朗读中突然失态,这证明他当时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么的严重。由此更能证明岳飞的多么的低能,要像小学生一样,送出状纸的一刹那,才知道自己的答案多荒唐。
可是有一个细节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早在岳飞之前的6年,上虞县的县丞娄寅亮就曾经给当时正在流亡中的赵构上书,建议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中选一位册立为皇太子。
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
很多人会说,对,就是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因为县丞手里没有兵,说什么做什么都无关大局不敏感。很好,有道理,但真正的内幕要在下一个问题时综合来说,才知道对错。
四、迎二圣回国;
这是公认的岳飞最大的失败。他天天念着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真要是成功了,置赵构于何地,难道要把皇位让给老爹、哥哥吗?
如果不让的话,置封建礼法于何地。尤其是当初他就任大元帅时的使命很清楚,钦宗是命令他带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为皇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脚。
而岳飞念念不忘于徽钦,纯粹是自绝于赵构。为了皇位,赵构必杀岳飞。
这观点简直错到了唐朝去,只有唐朝人才会不知道宋朝事,稍微知道些史实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事实是自从公元1135年,宋绍兴五年,宋徽宗赵佶死在五国城之后,岳飞就在任何场合、文字中绝口不提迎回二帝的事了。
那不是因为徽宗已死,没法迎回,而是当时女真人有了个阴谋。他们声称要把钦宗或者钦宗的儿子赵诺送回开封,由他们重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赵构,建立所谓的宋室正溯。在此前提下,岳飞怎么可能再提什么迎回二帝之类的话。
那样,等同于配合金国,做女真人的应声虫。
由此,岳飞在公元1136年之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迎回钦宗的话,在文字中也精心做过处理。比如就在请立皇太子风波的公元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的一份奏章里,写的是——“……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说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说天眷不说具体人,一切的终极利益都紧守赵构一人,岳飞在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
由此更证明了请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国欲扶植赵氏傀儡上台时,岳飞主动提议赵构立养子为皇太子,这是无可挑剔的忠诚!
哪怕这会激起时值壮年的赵构的强烈不满,岳飞为国家的安定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颤等丑态!
为了抵毁岳飞的形象,从古至今有无数别有用心的人非常用心地去做。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则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视觉调整个新的角度,无法正面解释的,不妨先设定它成立,即岳飞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那时历史会怎样,赵构会怎样。
历史的车轮会一直滚滚向前,时间是汽油,它像个永动机一样,没完没了的转。直到所谓的和平条约被打破。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和平。这是条铁律,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赵构应该会知道。
但是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以及刚刚过去不久的成例。即北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参照那时的历史,最初时辽国也曾咄咄逼人,可是军事对冲之后,两相无力,只好互相妥协,于是一直妥协了下去。
这时金与南宋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互换,与当年北宋、辽处于和平临界点时很像,那么为什么不能缔结又一个百年和平呢?
障碍就是岳飞。
前面提过北宋、辽的百年和平,就是这样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长期友谊,也曾经被人为的波折过,好几次滑向了战争的边缘。试问一但南宋、金之间出现这种状况,必须说明的是,参照和平无永远之铁律,这是一定的。
那时岳飞在,局势会怎样?
这个命题不必去假设,因为它在十几年后就发生了。金海陵王南侵,南宋屏藩尽废耆宿凋残国中无人,只好把老病将死的刘锜派上前线。可就是刘锜,就让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当头一闷棍。可以想见,当时如果岳飞仍在,以岳飞之能,以他不到50岁的年龄,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宋之胜可期。
可是之后呢?
挟大胜之余威,岳飞展平生之抱负,于战争中大放异彩,赵构唯一的选择仍然和第四次北伐时一样,硬生生地扼住岳飞前进的脚步……
历史真的在转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飞仍然成功,而岳飞也仍然继续忠贞,不会借机造反报复,可总这么折腾,总踩在刀刃上过日子,谁都受不了吧。
于是问题再回到原点。
想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杀掉岳飞!这还是把目光放远,放至无极远,从根本处考虑问题得出的答案。如果想得平实些,事情就更简单了。
皇帝与最强的将军一但反目,绝没有再次共处的可能!这是另一条铁律,放之四海皆准,绝无例外。
岳飞之死是必然的,致他于死地的是赵构的偷安、怯懦、阴毒心理,更是他本身超出时代限制的能力。他凌驾于同时期的所有战将之上,无论宋、金双方,都找不出与之匹敌的人物。人们习惯性地把完颜宗弼当成他的敌人,把韩世忠当成他的伙伴。可这两个人,从能力到品德、志向都与之相距甚远,根本没有可比性。
金兀术不去说了,一个常败将军而已,一个战场上的低能儿,说起阴谋策反什么的倒是专家。而韩世忠也让人失望,《宋史》关于他的评价是“……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除此以外,不见他拓地复疆,不见他兵锋直逼旧都开封!愈是关键时愈见其软弱,根本指望不上他。所以韩世忠可以活下去,他没威胁。
岳飞不一样。
说到功劳与业绩,不得不提一下吴玠,他是唯一一个与岳飞相近的南宋将军。南渡之后,他是最先重创金军的人,是收复失地、阻敌于国门之外、保全南宋于上流关键地带的人。他的下场很不错,病死的。其实就算不死,也不会到大理寺里去吃牢饭。
因为吴玠沉迷于享乐。炼丹、女色,是他的最爱,甚至他还送过美女给岳飞,可是被岳飞拒绝了。他爱这些享乐高于生命,真的英年早逝在这些东西之上……这让赵构放心,这代表他是可以收买的!而岳飞和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宣扬“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让别人怎么活呢,让别人怎么与他共存呢?
毕竟中国什么时候的文官没爱过钱,武将没怕过死呢?!
岳飞死在自己的素质上,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他是一份过于高贵的礼物,本就不是当时的中国所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