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东魏历史介绍 东魏皇帝是谁?AD534-AD550

2020-05-21 19:06:21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东魏,北朝的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与西魏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从而奠定了北朝分裂的既成事实,中国大陆也进入了南北朝末期的“后三国时代”。

 

1介绍
  简介
  北朝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历一帝,约十七年(534~550)。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见尔朱氏之乱),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永安三年(530),孝庄帝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节闵帝)。太昌元年(532),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版图疆域
  在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欢家族手中,执政期间关东地区胡汉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东魏与西魏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从而奠定了北朝分裂的既成事实,中国大陆也进入了南北朝末期的“后三国时代”。由于占据了山东传统富饶地区,东魏当时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都居三国(东魏,西魏,南梁)之首。
  
2重要帝王
  东魏孝静帝(534年550年),即元善见(524年551年),北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高欢善于玩弄权术,权势益大,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天天都提心吊担,对高欢颇为畏惧。高欢执政至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而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他见篡魏之时机已到,於次年(550)废帝而自立,改国号“齐”,东魏亡。
  北齐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封王诸子为县公,邑各一千户;奉绢三万匹,钱一千万,粟二万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顷,园一所;于中山国立魏宗庙。次年即天保二年,元善见被高洋以毒酒毒死,终年仅二十八岁,年号四:天平、元象、兴和、武定,谥号孝静帝,庙号昭宗。
  孝静帝自幼聪明,能洞悉先机,且好文学,美容仪。力能挟石师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从容沉雅,有孝文风。但只是一个傀儡,始终未能亲政。
  
3时期事件
  主要事件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不愿作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高欢随即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从洛阳迁都于邺,史称东魏。次年(535),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为东魏政治中心。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政权。实质上是北魏将领和河北大族相结合的产物。他为了获得鲜卑贵族的支持,竭力推行鲜卑化的政策,为了得到汉族豪强地主的拥护,听任他们贪污聚敛,为非作歹﹐吏治日趋腐化。
  东魏与西魏相较,东魏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达。高欢屡次发兵进攻西魏,企图吞并对方。天平四年(537),东魏军西,在潼关左边的小关遭西魏军袭击大败,大都督窦泰自杀,高欢被迫撤军。此后,在沙苑之战(537)﹑河桥之战(538)﹑邙山之战(543)中双方互有胜负。武定四年(546),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战五十余天,他病倒军中被迫退,次年年初,死在晋阳。其子高澄﹑高洋相继掌握东魏政权。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玉壁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丞相高欢率军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城池的攻坚战。大统十二年八月,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治玉壁)刺史,率军镇守玉壁。不久,东魏丞相高欢亲率其部众自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九月,东魏军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使东魏军不能得逞。 东魏军改变战术,挖掘10条地道,集中兵力,攻击北城。韦孝宽则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攻车”撞击城墙。韦孝宽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
  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攻城不克,遂派人劝降,亦被韦孝宽回绝。高欢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战后,西魏文帝元宝炬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侯景之乱

 

        南朝萧梁末年北齐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叛乱。侯景,原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竟说夜梦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梦,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大行台。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东魏又进击侯景,景众4万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骗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东魏继而实施离间计,佯称与梁议和,挑拨侯景反梁。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诸攻具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书·侯景传》)。侯景过江时兵不过8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10余万,甲士2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30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略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 ·侯景传》)。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4大墓和遗址
  东魏大墓
  2007年6月28日,考古工作者在南水北调邯郸段磁县的考古发掘中,抢救发掘了一座未遭盗掘的东魏时期的大墓。该墓有明确纪年,其墓内壁画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大墓全长25米、深10米,从斜坡墓道向下要经过过洞、天井、甬道才能进入墓室。墓室接近方形,地面大部分铺设着青砖,顶部塌落。考古人员在墓室内西侧壁上发现了东魏时期最早的青龙图案,虽历千年,但彩绘青龙仍栩栩如生。由于这座大墓没有被盗过,考古工作者还在壁画的下方成功出土了190多件陶、青铜、瓷、石等陪葬品,其中彩绘陶俑就有145件。陶俑有的手握盾牌、有的骑在全副武装的战马上,俨然是一副行军出兵的装扮。更为难得的是,墓室内发现了清楚记载墓主人身份的墓志。根据墓志可以断定墓主人叫元祜,皇族,葬于东魏天平四年(即公元537年)、官至徐州刺史、死时56岁。
  大墓位于磁县讲武城镇,传说这里曾是曹操习武练兵的地方,就在这座小镇上有一大片墓群,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些墓是曹操的坟冢。这座大墓的发掘,用实物证实了这片墓群其实是东魏时期的皇家墓地。
  东魏在我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17年,所辖地域主要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此次发掘的大墓年代明确,出土遗物对东魏的编年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长城遗址
  东魏肆州长城分布于宁武县、原平市境内的6个乡内,大体呈东西走向,现存遗迹的实际长度约为60余公里。
  宁武县段
  现存遗迹起自距宁武县城西7.2公里处的榆庄乡榆树坪村。然后顺管涔山东坡下行至苗庄村与苗庄城址北墙相连,又跨越恢河后,沿凤凰山西坡而上,经东坝沟、东庄乡三张庄后村,并于三张庄村东5公里处进入原平市。境内大体呈东西向分布,全长约18公里。
  原平市段
  东魏长城于宁武县东庄乡三张庄后村向东5.5公里延入原平市,经后口、龙宫、段家堡、官地等四个乡,于官地乡黑峪村北300米处止。境内约长43公里,大体呈东西走向。 (1)后口乡段
  自北梁村西1公里处始,东经北梁村、白草窳村、縻子洼村、长畛村、于长畛村南100米越无名河、北同蒲铁路,又经四十亩村,进入龙宫乡界。大体呈东西走向。只有四十亩村附近局部南折,全长约为19公里。墙体多为片石构筑,只有在縻子洼东北的西梁、长畛村西1.5公里处的南梁等段落为土夯。石筑墙体两侧的垒砌石片大部分剥落,遗址主体个别地段保存较好,现保存于地面的残段最高约为3米,顶宽1.5―3米,基宽3―6.5米。长畛村西300米处的南梁长城遗址上有一座棱台形烽燧,现存残高1米,基底5×5米,顶2×2米,砂质片石构筑。
  (2)龙宫乡大立石村至段家堡乡南土妥村段。
  长城遗址由四十亩村南入龙宫乡大立石村,又东行经陡沟村、段家堡乡下马铺村、西庄头村、南土妥村,并于南土妥村南500米越阳坡河东入官地乡。全长约17公里,大体呈东西向。这段长城遗址均由砂岩质或铝、锰等矿石垒砌而成,大部分受到损毁,个别段落保存尚好。现存残高1―2.5米,顶宽2―2.5米。该段长城遗址有一个特别之处,墙体剖面包含有多层木炭灰及木炭,墙体表面大多凝结成块状,个别块状上有褐色或淡绿色玻璃质晶体,火烧痕迹明显,在当地百姓中流传有火烧边墙的传说。
  (3)官地乡黑峪村段长城遗址。
  始于村西南2公里,局部北折,于黑峪村北的山梁上,约长3.5公里,大体呈南北向。墙体一半为土夯,一半为片石构筑,损毁严重,现存残段高0.7―1米。在与段家堡乡南土妥村交界处的长城遗址内侧,有一处障城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0米,宽25米,墙体全部为黄土夯筑,现存南墙残段长约10米,残高1.8米,顶宽1.4米,基宽2.5米。障城周围采集素面板瓦等遗物。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