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少数民族之夫余与高句丽介绍 夫余与高句丽民族简介

2020-05-21 19:09:55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夫余是历史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关于其兴起过程,今所见资料最早是东汉王充在《论衡?吉验篇》中追叙夫余国来历的传说,后为《魏略》转载。大意为:橐离国王的侍婢因受从天而降的“气”有孕而生东明,国王恶之,先后弃之于猪圈、马栏,猪马皆以“口气嘘之”,得不死,国王疑为天生之子,乃令其母收而育之。及长,善射,王恐其夺己之权,又欲杀之。东明知后惧而南逃,渡掩派(亦作施掩)水,至貊故地建夫余国,自为国王。自此,夫余日渐兴盛,成为汉魏之世东北地区盛极一时的大族和强国。

  

西汉时期夫余(右上角,点击查看大图)

  兴盛后的夫余,共有8万户,大体分布于东近今张广才岭与挹娄接壤,西至今吉林省双辽县至白城市一线与鲜卑为邻,北达小兴安岭以南的松嫩平原,南抵辽宁开原县北,中心地区则位于今吉林农安县境。这里应当谈到,史书中还记载有卒本夫余、南夫余、北夫余、东夫余等。卒本夫余为高句骊国始祖朱蒙从夫余国南奔至卒本川后所用的称号,高句骊兴盛后遂不用其名,南夫余为百济国的别称,因其始祖温祚王为朱蒙至卒本川后娶妻所生之子,当朱蒙在夫余之妻所生子类利来高句骊立为太子后,温祚与兄沸流恐为类利不容,南逃至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创建百济国,以扶余为姓,示不忘本,故百济曾有南夫余之称。至于北夫余、东夫余皆为夫余的别称,北夫余是相对卒本夫余和甫夫余而言,东夫余是指“西徙近燕”前的夫余讲的。

夫余博物馆

  邑落内的“下户”,隶属豪民。建立了一支2万人以上的军队,兵种分骑兵、步兵,皆以弓矢刀矛为兵器。然氏族社会全民皆兵的情况尚存在,各户皆有“铠仗”,有敌,诸加率众“自战”。设立牢狱,对犯罪者惩罚苛严,规定:杀人者处死,家人也被没为奴婢;发现盗窃,以十二倍罚之;男女淫乱,妇人妒,皆杀之,尤憎恶妒妇,杀之暴尸山上,如女家欲收尸,须交一定数量牛马赎取。人民地位的高低、贵贱差别悬殊,国王、诸加、诸使、豪民属统治阶级,下户、奴婢为被统治阶级。下户为类似隶农的平民,奴婢为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奴隶,奴隶主可以任意打、杀。

  

  社会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两大生产部门,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发展达到的水平,从考古发现看,夫余故地属两汉时代的墓葬中出土的许多型制与当时中原地区相同的镰、、锸、锄等铁制农具,说明夫余的农业生产虽不能说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同,但相差不会悬殊过甚。史载以六畜名命官,也说明畜牧业在夫余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夫余区域内不仅“地宜五谷”,而且还“多山陵、广泽”,广大的丘陵和沼泽地,为畜牧业提供了极有利的场所。牲畜有马、牛、猪等,尤产“名马”。此外,居住丘陵地区的夫余人,还从事狩猎业,捕打貂、狐、狐狸等;居住江河沿岸的,兼事捕捞业,捞取的“美珠”,大者如酸枣。渔猎品中的珍品,除部分被夫余贵族们留作自用外,主要用于向中原王朝纳贡和对外交换。

  


 帽儿山夫余土坑木椁基挖掘场面

  文化方面

夫余人尚白,平时穿白布大袂、袍、裤;出境穿缯、绣、锦、罽,贵族还加披狐狸、狖白、黑貂之裘,帽饰金银器。以兽皮为鞋。使用殷历。以殷历正月(汉腊月)祭天,称“迎鼓”,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连日“饮食歌舞”,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有军事也祭天,是为了了解征战的凶吉。饮食器具深受中原影响,皆用俎豆。老幼均好唱歌,外出途中边走边唱,“通日声不绝”。无文字,使用汉文不普遍,有事派人“传译”,跪地以“手据地窃语”相告对方。会同、拜爵、揖让升降之礼,与中原同。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和野兽伤人,聚居村落多作城栅,皆圆形。早期居半地穴式的木结构房屋,公元1世纪后(东汉时期)已有宫室建筑。婚姻为一夫一妻制,仍保持“兄死妻嫂”的习俗。人死,一般停葬五月,以久为荣;如在夏天,以冰冰之。葬有椁无棺,流行厚葬,随葬物为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钱币等,奴隶主贵族以奴隶殉葬,多者达百人。

  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以汉族为最早

夫余族的先世本居中原,与华夏族联系密切,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公元前2世纪初,汉武帝在东北一带设立玄菟等四郡后,夫余归玄菟郡节制。从此臣属关系十分密切,连夫余王用的印章,也由汉廷发给。如西汉末王莽篡位后,为胁迫周边各族顺从,所派五威将帅到各地更换印缓,引起貊族系反抗,夫余中断了与王莽政权的关系。刘秀重建东汉后,东北各族纷纷臣服,夫余即恢复了与汉王朝的关系,并于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遣使朝贡,光武帝厚赐答之。此后来往不绝,一般通过玄菟郡,如汉廷送给每世夫余王死后随葬所用的玉匣,均事先存放在玄菟郡,其王死后来玄菟郡“迎取以葬”。238年(景初二年)曹魏司马懿讨平公孙渊,在玄菟郡府库里就发现了一具玉匣。夫余与东汉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夫余为汉守边。122—123年,高句骊太祖大王先后率马韩、东1万余人两次袭击玄菟郡,夫余王遣子尉仇台将兵两万与汉州郡兵协同作战。但是,东汉和夫余的统治者也经常出现磨擦,不免兵戎相见,但持续时间不长。如111年(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乐浪”郡,旋“复归附”;120年(永宁元年)夫余王派子尉仇台“诣阙贡献”;122年尉仇台率兵助汉反击侵玄茧菟的高句骊军,夫余王于136年(永和元年)还亲到“京师”朝贡。又如167年(永康元年)夫余工夫台率2万人“寇玄菟”郡,大败后,174年(熹平三年)又复遣使纳贡于汉。降至汉末,因中原动乱,公孙度割据辽东,度为控制日趋强盛的高句骊、鲜卑,以宗女妻尉仇台,从此夫余断绝了与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关系,臣属于公孙度,由辽东郡管辖。三国时,改臣曹魏,仍由玄茧郡节制。正始年间(240—249),魏幽州刺史毌丘俭奉命征高句骊,派玄菟太守王颀与夫余联络,时简位居为王,派“大加郊迎”,为魏军提供“军粮”。西晋建立后,夫余频频遣使向晋武帝朝贡,274年(泰始十年),晋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由平州护东夷校尉管辖

  285年(太康六年)后,鲜卑慕容氏连续袭击夫余,正是在西晋王朝的保护下,使夫余国破而复立。

  夫余统治挹娄,自西汉至三国初,前后长达400年左右。由于夫余贵族向挹娄横征暴敛,迫使其于曹魏黄初(220—226)中起而反抗,夫余统治者虽多次派兵征讨,但终未能再使挹娄屈服。夫余与高句骊的关系,由于同出自貊,加之高句骊国的始祖出自夫余,故两族交往很密切。不过在交往中的主从地位,前后有变化。朱蒙建国后,迫于夫余的威力,公元前24年(东明王十四年)遣使向夫余“馈方物”。公元前5年(瑶璃王十四年),夫余王带素因高句骊不交“质子”,发兵5万进攻高句骊,因大雪人多冻死,被迫还军。公元9年(瑠璃王二十八年),带素又派人逼高句骊相待“以小事大”之礼,高句骊屈从之。当无恤(大武神王)为王后,高句骊已强盛,便于公元21年(大武神王四年)发兵攻夫余,次年两军交战,夫余王带素被杀,带素从弟闻讯率万余人投奔高句骊。对峙了一个时期后,公元77年(大祖大王二十五年)夫余向高句骊贡三角鹿、长尾兔,从此夫余转而臣服于高句骊。后来,由于夫余在高句骊与中原王朝的冲突中,一直站在中原王朝一边,当谈德(一名安,即好太王)为高句骊王后,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为其所有,时中原地区群雄相争,无暇东顾,高句骊以夫余“中叛不贡”为由,于410年(好太王二十年)发兵进攻夫余,拔64城、1400余村。从此,夫余完全被高句骊控制。


  夫余族的解体,起自285年(太康六年)。是年,鲜卑首领慕容虎率部向辽西扩展,遭到晋军打击后转而东向,进攻夫余。由于晋平州护东夷校尉鲜于婴未发兵相救,夫余王城破,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廆在返军时途中,掠走夫余万余人。晋武帝念夫余“世守忠孝”,罢免鲜于婴,改派何龛代之。何龛于次年派督护贾沉护送虑子依罗返回故土“复国”。夫余受打击后,元气大伤。此后,廆还每掠夫余人出卖,晋廷下令司、冀二州,“禁市夫余之口”,延缓了夫余共同体的解体。慕容皝称燕王后,不断向外扩张,346年(永和二年),他派长子儁与子烙率骑17000余大规模进攻夫余,俘其王玄及部众5万余口而还。后来皝以玄为镇军将军,妻以宗女,夫余被纳入前燕的统治下。370年前燕亡后,夫余先后改属前秦和后燕。这时高句骊已进入鼎盛时期,前述高句骊好太王于410年进攻夫余,用武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时挹娄后裔勿吉也在崛起,公元5世纪末,向西发展,夫余为勿吉所逐,其王率“妻孥以国”于494年(高句骊文咨明王三年)降于高句骊。夫余国至此灭亡,夫余共同体也在南奔北逃中解体。

  夫余存在历600余年,自公元285年后其成员去向,主要有四:一是被鲜卑慕容氏掠走。仅前述的两次已有7万多人,占夫余8万户约40万人的1/6,这还不包括廆每掠了卖于司、冀二州的。二是被兼并或投奔于高句骊。410年好太王进攻夫余,按其共兼并64城,1400个村庄推算,当在10万人以上,占夫余总人口的1/4以上。如果加上494年夫余王率领投奔的,则夫余人转入高句骊的人数,远比慕容氏掠走的多。三是勿吉在西逐夫余时,有一部分夫余人被俘掠,也有不少逃走山林未投奔高句骊,数量一定也不少。他们后来成了粟末靺鞨的一支,渤海国建立后,他们是扶余府的居民,四是在夫余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遗民北渡那河(今嫩江下游)建立豆(达)莫娄国自保,723年(开元十一年),其首领朝唐后,名不复见,当为兴起的黑水靺鞨兼并。


 高句骊国的建立与发展

  

  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一带,高句骊国的建立,标志着高句骊族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是高句骊共同体兴起的开端。以后,随着高句骊国的强盛和破灭,高句骊共同体也随之壮大发展和解体。

  

西晋时期高句骊

  高句骊国建于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传说始祖朱蒙(一作邹牟)出自夫余,为夫余王金蛙在长白山南所得女子柳花(河神女),因感日照有孕卵生。金蛙见柳花生一卵,弃之猪、狗,皆不食;又弃之路,牛、马避而走;再弃之野,鸟以翼覆之。金蛙欲剖之,终不能破,只好归还柳花;柳花以物裹之置暖处,旋一男婴破壳而出。长至7岁,自作弓矢,百发百中,因名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金蛙长子带素要父除之,金蛙未纳,使之养马。后带素与“诸臣”又欲谋杀之,柳花知后让朱蒙远走,他便与乌伊等3人南奔,途中又获3人,同至卒本川,结庐于沸流水附近山上,称纥升骨城(故址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东北30里的五女山上)。随后建国称王,袭用高句骊族称作国号,以高为姓。高句骊国的建立,是高句骊族社会发展的结果。但透过这个传说扑朔迷离的情节,看到了高句骊族与夫余、貊族的源流关系及其受夏商周文化的影响。


  

  高句丽王城图

  朱蒙建国后,为求发展,采取对邻近同族系诸部兼并的扩张政策。建国初,朱蒙亲至沸流国(在今富尔江流域)以相射校艺显示实力,迫使沸流国王松让次年“以国来降”。公元前32年(朱蒙六年),又发兵攻大白山东南人国(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取其地为“城邑”。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在今图们江流域)而有之。朱蒙死后,后继者皆世代相承地把向境外扩展作为基本国策。
  

  瑠璃王(朱蒙子,名类利,一作如栗或闾达)时,因先受夫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后又受王莽欺凌,向外扩张暂时为之收敛。到后期,又开始发兵侵梁貊(约在今太子河上游)。无恤(一名莫来,即大武神王)为王后,为反抗夫余压迫,公元22年亲率兵攻夫余,杀其王带素,将来投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椽那部。接着,公元26年又通过兼并盖马国(在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国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闻盖马国王被杀,惧祸及己,同年“举国来降”。瑠璃王在位后期,曾一度攻取汉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而有之。

  

  高句丽壁画

  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代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在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为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整顿内部,加强集权;对被征服部落和民族,顺者抚之,逆者讨之。宫及以后诸王对辽东地区的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慕容氏的多次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顶之灾。向南的发展也不顺利,369年发兵2万侵百济败还,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围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钊)出城拒战,中矢身亡。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骊在发展中再度受挫。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创导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提高人民素质;颁布律令,严饬法纪。经过10余年的治理,经济有了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高句丽瓦当

  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次年又开始向外发展。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凭借“国富民殷,五谷丰熟”,接连对新罗、百济、夫余等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兼并。

  413年巨连(亦单称琏,即长寿王)即位,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使高句骊国先后扩展之地得以巩固,民户三倍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鉴于先世向西发展多次受重创的教训,时北魏又日益强大,统一朝鲜半岛成为其政策的重心。为实现其宏图,427年迁王城至平壤城(今平壤市)。此后,朝鲜半岛三国(新罗、高句骊、百济)的角逐,迄无休止,直至高句骊灭亡。

  

西晋时期高句丽

  未迁都前的高句骊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辽河,南达汉江以北,东北有栅城(今吉林省辉春市)地,西北约以今第二松花江左岸一线为界。高句骊国直到破灭时,只是在东南、西北、西南稍有拓展。高句骊人除从军的驻防于各地之外,主要聚居在以今吉林省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流域和松花江上游的辉发河一带。内分五部:涓(一作消)奴部、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反映了高句骊国前期高句骊族成员的组成情况。大体上说,涓奴部,亦称掾那部、西部、右部,即原沸流国王松让所在部落,在今富尔江流域,故史称高句骊初以此部为王,夫余王带素被杀后万余名投奔高句骊的夫余人被置于此部;桂娄部,亦称内部、黄部,在今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中心的浑江和鸭绿江中游,系朱蒙等人归附地之部落,故史称涓奴部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为王;绝奴部,亦称提那部,为五部中的北部、后部,在今哈达岭以东的辉发河流域,世与王族联姻;顺奴部,亦称东部、左部,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是由最先被征服的荇人国居民改组而成的;灌奴部,亦称贯那部、南部、前部,由盖马和句茶国居民改组而成。五部之外的沃沮等被征服部族,公元3世纪后也被同化于高句骊族,多数仍居故地,只是在被征服时有部分被俘掠的迁居他地。


高句骊族是秽貊族系继夫余之后第二个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王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在嫡长子“不肖”的情况下才由次子继立,或实行兄终弟及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王权仍受到氏族制的制约,公元3世纪末为王的烽上王相夫,在“人相食”的灾年中大修宫室,国相仓助利谏之不听,即与群臣迎立相夫弟之子乙弗为王,相夫与二子惧,自缢。王国以下设有处理军政事务的各种职官。职官名称和序次,诸史记载不一。《三国志》等云,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一作古雏大加)、主簿、优台丞(或作优台、干台)、使者、皁(一作帛)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其中对卢与沛者,有前者则不置后者,反之亦然;古雏加为掌宾客之官,如汉之鸿肿卿。另外,诸“大加”亦自置使者、皁衣先人,但其“会同坐起”,不能与“王家”使者、皁衣先人同列。

  《魏书》记载较略,名曰谒奢、太奢、大兄、小兄。《隋书》和《新唐书》等皆云其官凡12级,但序次和名称又不相同。《隋书》则依次为:太大兄、大兄、小兄、对卢、意侯者、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新唐书》依次是:大对卢(或曰吐摔)、郁折(主图簿者)、太大使者、帛衣头大兄(秉国政,三岁一易,善职则否,凡代日,有不服者则相攻,王闭宫自守,听胜者为之)、大使者、大兄、上位使者、诸兄、小使者、过节、先人、古邹大加。后期有称莫离支者,比唐之兵部尚书、中书令。另外,大城置傉萨一,比都督;余城置处闾近支,亦称道使,比刺史。上述差异,除职官设置前后有变化的原因外,颇疑撰史者对高句骊官制不十分明了。应指出的是,《三国史记?职官》下引朝鲜国《古记》载,高句骊职官有左辅、右辅、大主簿、国相、九使者、中畏大夫。由于立国后高句骊实行对外扩张,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兵数各时期史书未载明,但从612年(隋大业八年)隋炀帝征高句骊调集100余万军队未能取胜,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率大军攻下白崖城后,高句骊北、南部傉萨引兵15万(包括部分靺鞨兵)来援看高句骊后期的总兵数,至少在30万以上。军官有大模达(比卫将军)、末客(比中郎将)等。作战中的功勋卓著者,国王常赐给食邑。食邑中的居民,须纳租赋,承担徭役。一般居民,早期由各部首领统之,后期由州县管理。“大家”和“下户”是高句骊社会中的两大对立阶级,“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由于对下户性质认识不一,今学术界对高句骊国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政权,众说纷坛,迄无定论。


  此外,还有两种地位最低下的人户:一为“烟户”,是在对外战争中被掠夺来的,国王死后为守墓户;二是奴婢,来源于被杀罪犯的家属等。租税按户征收,税每岁每户纳布5匹,谷5石;“游人”则三年一税,10人共交纲布1匹。租分上中下三等,耕户每年交谷1石,或7斗,或5斗。尚无牢狱之设。对犯罪者由“诸加”评议判处,被诛者妻子连坐,没为奴婢。对叛变和谋逆者用刑最严,均缚之于柱,而斩之,并籍没其家。临阵脱逃、杀人行劫者,亦处斩。盗他人财物,以10倍(后为12倍)罚之。由于用刑严峻,社会内部罕有犯罪者。


  高句骊社会生产的门类齐全,有渔猎、畜牧、农业、手工业等。农业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不过,早期由于分布在今浑江流域一带的山区,地少而瘠,虽力耕作,收获极薄,故高句骊人有节食习惯。已知养蚕,用于缫丝织锦帛。公元3世纪时,农业中已存在雇佣劳动,如西川王孙乙弗(后为美川王),因父被烽上王疑其有异志见杀,畏祸及己,隐名埋姓,逃至水室村受雇于阴牟家“佣作”。渔猎业在社会生产中,已退居辅助地位,但由于农业收获有限,狩猎仍是补充衣食之需和习“骑射”的一种一举两得的生产,故一直为高句骊人重视,山上位宫(197—227年在位)就是一位“便鞍马,善射猎”的好猎手。畜牧业以养“便登山”的3尺马闻名中原。传说朱蒙即乘此种属“果下马”种的马。手工业行业很多,有纺织、建筑、冶炼、制陶、酿造、工艺美术等。其中建筑业独具风格,以善作山城,好修宫室为当时邻近各民族所不及。冶炼的金银,除用作冠饰外,是用作向中原王朝的贡物之一;铁除了自用,也用于对外交换,室韦人所用“金铁”率赖其供给。


文化习俗,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深受汉文影响。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使用汉文。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六》载,公元372年(小兽林王二年),王国中央始“立大学,教育子弟”。此后,高句骊人读书蔚然成风,各地设有“肩堂”(一种大屋),未婚配前的“子弟”往读书习射。教材为五经、诸史。传入的汉籍除五经外,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等,尤以梁萧统编《文选》最受喜爱。衣著平时穿布帛,节日衣锦绣,以金银饰冠带,有等级之分。随山谷筑住屋,除王宫、官府、佛寺以瓦为屋面,平民居室皆以草盖顶。

 

  外出走路多急行。婚姻以男女相悦为前提,实行男先就女家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谈成后,女家于屋后筑小屋,名“婿屋”,男届时暮至女家户外,跪拜乞求与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允之。待生子长大后,男携妻子而归。无财礼之聘,男家只在成婚时送女家一些猪酒;若有受财物者,以为卖婢,人共耻之。史称“其俗淫”,“多淫祠”,反映了高句骊社会内部还有群婚制遗风。人死,殡三年择日而葬。葬时,早期将死者生前金银财物随之入葬,后则置于墓侧,由“会葬”者争取而去。对死者,只在死时哭泣,葬时则鼓舞作乐以送之。俗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名曰“东盟”,人皆衣锦锈。俗敬鬼神,372年前秦遣使送其佛像经文后,遂流行崇佛。后来也信道教。高句骊人性“凶急,喜寇钞”;爱洁净,好歌舞。当夜暮降临,“邑落”男女不分贵贱,辄群聚歌戏。乐有五弦琴、筝、筚案、横吹、萧、鼓等。发掘的墓葬表明,壁画艺术相当发达,并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