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清末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有94人回来?实情令人感慨_幼童

2020-02-18 00:03:03 历史故事 纵古观今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清末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有94人回来?实情令人感慨

洋务运动”本是清政府自己发起的一场自救举措,为了拯救国家当前面临的危机,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每年斥巨资投入6万多两白银,以供当时清政府派去的一批120名的留学儿童,希望通过这群聪明的孩子,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将来回国报效祖国,意图逆转清廷的落后局面。

洋务运动

据钱钢/胡劲草所著的《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书记载:这120名儿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从上海出发,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旧金山求学。

天资聪颖的他们学习能力极强,学习又刻苦努力,深受美国的导师们喜爱。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这些留洋儿童也对外国的民主政治和文化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加自由民主的外国文化,让他们纷纷向往。于是他们纷纷剪掉了自己的长辫,换上欧美流行服饰,每日混迹在美国的朋友圈中,甚至有一部分人加入了基督教,开始信仰上帝和耶稣。

申报

本计划15年的留学生涯,正是因为官费留学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清廷不得不紧急召令这120名留洋儿童回国。1881年,离开故土整整9年的孩子们踏上了归国的轮船,并且当时《申报》也对官费留学儿童作出批评:“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他们的意见非常之大。并且根据《清史稿》记载,这120名留洋儿童最终回来的只有94人。

那么其他26名留洋儿童去了哪里?原因令人感慨

留洋儿童

首先,当初选择留学人员的时候,更多地只是考虑儿童的聪慧程度,而忽略了其他,导致其中有一部分儿童天性调皮捣蛋,静不下心来学习,导致成绩太差,被学校退学提前回国。还有就是路途遥远,需要坐船颠簸数月之久,再加上美国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与国内也是大不相同,使得一部分身子骨差一些的儿童病倒病死在了路上或美国境内,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最多的一部分未归国的留洋儿童却是有着其他原因

天资聪慧的他们很快就熟悉了美国的文化和科技,但随着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的了解,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清政府的愚昧无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想要帮助祖国变得更好,可他们更加清楚,如果不改变政治制度,无论如何发展,清政府都会成为压在全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如今就算应召归国,也无法改变国内的情况,他们区区百余学生,终究还是力量有限。

留洋儿童

最后,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为了等待更好的归国时机,这一部分人坚定地留在了美国,拒绝了清政府的召令。因此,最后只有96名留洋儿童归国。

归国却备受挤压

只可惜,这些学得西方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少年们归国之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他们一身的才华,在清政府和军阀的掣肘下,根本无从施展。

就连国内的人民群众对于他们都是非议不断,很多人觉得这94名归国留学生出身各有不同,有的起于微末,根本指望不上他们能在美国学到什么真正的技术,也不相信美国会真的把知识教授给这些留学生。甚至有的人认为,这94人一直生活在国外,已经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还忠于祖国,要把他们都关押起来。

詹天佑

直到袁世凯实行新政之后,他们的地位在国内才逐渐缓和,他们在新政策的号召下,踏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94人中,有为中国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梁如浩和詹天佑、高级顾问唐昭仪、中国最早的外交家黄开甲。

结语

留洋儿童

当时的清政府早已病入膏肓,这些人纵使回到了祖国也是有心无力。不过在后来的祖国建设中,他们都在各行各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清政府当时既想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又想学生继续把皇上当成天,这是何其愚昧的事情。不过,这120名留洋学生称得上是清政府做得最正确的一次决定,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资料:

《清史稿》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申报》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清政府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