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生_欧阳修

2020-05-13 12:55:43 历史故事 小范说历史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生

苏轼一个一生中被贬三次,从一个名动京师的才子到身死异乡的老者。却一直在用一个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一切,我们眼中的颠沛流离在他的眼中却是诗情画意,苏轼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如若聊起苏轼就不得不说起他一开始进京应试的场景。当年苏轼首次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小试官是诗坛宿将。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撼了。当时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文章获得了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但是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著,为了避嫌欧阳修使其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后来才知是苏轼所著。欧阳修对苏轼的称赞使苏轼在京城名声大噪。每逢有新作,就会立刻传遍京城。

苏轼火了可是他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家乡传来了母亲病故的噩耗。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回乡守孝,一守,就是整整四年零十个月。守孝期满,兄弟返京,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任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到基层过度一下而已,以苏轼的才学,早晚是要入朝的。

果然,四年后苏轼如愿还朝,但伴随着这个喜讯而来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以二十六岁的年龄病逝了。苏轼与王弗伉俪情深。苏轼少年读诗时,妻子红袖添香;进京赶考时,妻子照料家园;为官凤翔期间,妻子王弗甚至可以说是他一个军师。如今,香消玉殒。

在还朝时,震动朝野的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赴杭州就任。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在杭州有了一点政绩之后就发生了我们人人都知晓的"乌台诗案"使他又被贬到了黄州在黄州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和《》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他自嘲一生都在为这张嘴而忙,没想到老来犯了错,险些亏了嘴。幸好,这黄州偏虽偏、穷虽穷,但是长江里的鲈鱼美、后山上的竹笋香啊。而且,他现在这个团练副使于国家没有什么帮助,却要国家发工资来让他买酒喝。那些想都不愿再想遭遇,他却可以这样美滋滋地说出来,在我眼里,苏轼的"吃"和他的"诗"是一样的,透着一股豪放。他自嘲一生都在为这张嘴而忙,没想到老来犯了错,险些亏了嘴。幸好,这黄州偏虽偏、穷虽穷,但是长江里的鲈鱼美、后山上的竹笋香啊。而且,他现在这个团练副使于国家没有什么帮助,却要国家发工资来让他买酒喝。那些想都不愿再想遭遇,他却可以这样美滋滋地说出来,在我眼里,苏轼的"吃"和他的"诗"是一样的,透着一股豪放。

苏轼一生被流放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偏远。苏轼62岁时,乘着一叶扁舟,来到了他此生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或许是难以承受,但在苏轼眼里,却早已算不得什么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仅仅十个字,既有人生无常的无奈,又有随遇而安的云淡风轻。

苏轼的一辈子颠沛流离,他也亮堂堂地活成了诗情画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提到了一种人,这种人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人叫做"古仁人"。我认为苏轼就是这种人。他在没有任何实质性错误的情况下,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把内心里的怨与恨施加给这个世界。他在密州救灾,在徐州抗洪,在杭州筑堤,在儋州教书,他留给世人的,都是美好。而他自己所承受的,是丧妻,是失子,是报国无门的遗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苏轼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