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全武功之清缅战争,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也继续向大清进贡_向大
2020-07-12 21:52:22 历史故事 赫连曼安 °c 繁体
A + A -原标题:乾隆十全武功之清缅战争,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也继续向大清进贡
导言:发生在乾隆早期的清缅战争,是对清朝西南地区的土司治理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清朝和缅甸的这场战斗以双方罢兵议和结束,虽然双方都不满,后世也多讥讽乾隆好面子,将打平的战争当胜仗,但是战争的结果是缅甸此后向清朝进贡了一百多年,维持了云南地区的边境和平,直到后来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也同意缅甸继续向大清进贡,直到清朝灭亡。
乾隆将此战收入十全武功,在战争上确实有些勉强,但是在政治上确实有必要,此战巩固了大清在云南边陲地区的土司的统治,将东南亚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持了100多年。
缅甸的崛起
清乾隆17年(1752年),缅甸的雍笈牙统一了缅甸后,持续向清朝云南边界进行征服,要求当时臣服于清朝的各个土司归顺,并且向缅甸上缴赋税。有不臣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清朝的军事支援。当时乾隆皇帝忙于用兵准噶尔,无暇南顾, 因此很多臣服清朝的土司无奈只能向两边进行进攻,当时边境一矿场场长带兵过江擒杀缅兵,却被认为是“杀良冒功”而处死 。1762到1764年,缅甸贡榜王朝的军队连年骚扰车里土司(今西双版纳)。
由于乾隆已经平定准噶尔(具体可看我的文章),因此不愿继续对缅甸妥协。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云贵总督刘藻上任后,按照乾隆的意思,积极防备缅甸军队的再次入侵,到了七月份,缅兵大兵入侵饱掠后自动撤退。而刘藻竞以“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上奏。缅兵于十月份再次以数千人的军队规模入侵车里,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其兵锋甚至深入内地思茅,向清廷宣布车里(西双版纳)为缅甸领土。刘藻率军收复车里,但是缅甸军队在云南游动作战,四处劫掠,清军只能疲于应付。竟然陷入缅兵埋伏被击溃。乾隆皇帝闻奏大怒,将刘藻降职湖北巡抚。刘藻受此打击,于三月三日夜自刎身亡。
清缅战争
当时缅甸在暹罗作战不利,精锐部队全部都在南方,新任的云贵总督杨应琚对此虽然毫不知情,但是仍然集结大军,准备向缅甸内陆进攻,1766年九月,杨应琚开始调集约14000军队,发布檄文号称“发兵五十万,大炮千樽”,向缅甸正式宣战。
缅甸在北部的军队了解清军的动向之后,缅兵在新街(今缅甸八莫)分兵两路,主力沿东北方进入中国境内,在铁壁关外楞木驻扎。另一路二千余人继续沿伊落瓦底江北上,抵达戛鸠后,东向攻入中国境内,再南下截断铁壁关清兵后路。清兵对此丝毫不知,云南提督李时升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铁壁关,第二日,命朱仑率4000余兵出关攻击。十七日,朱仑抵达楞木,当时早已严阵以待的缅甸军队使用燧发枪(购自东印度公司)向清军射击,清军装备的都是火绳枪,与之对抗伤亡惨重。
随后缅甸军队四处活动,使用火枪对清军予以重大杀伤,缅兵虽然屡战屡胜,但也很清楚本国军队主力远在暹罗,无法长期与清朝抗衡,压力颇重。所以,其作战目标就是以战逼和。于是,在楞木前线,缅将莽聂渺遮请求议和,但清兵要求缅甸递交降表称臣,谈判破裂。不久,楞木及铁壁关清兵被北路缅兵严重威胁后路,清兵狼狈撤至陇川。缅军主力四千余人攻入铁壁关,进军陇川。
在陇川,两军再次爆发大战。清兵战线崩溃,一路溃逃而回,兵员虽然丧失不多,但军械枪炮丢弃很多,而总督杨应琚仍以克捷奏闻。云南提督还想调兵三面围攻,但实在力不从心,无法有效组织反攻了。杨应琚也由之前的雄心壮志转为胆战心惊,赶紧派人到陇川命令朱仑与缅兵议和。议和后清缅双方只是暂时停战, 不久又打起来,清军虽有小胜,但是依旧伤亡惨重,杨应琚依旧以捷报上奏。
杨应琚一味按照前线清兵的捷报上报给乾隆皇帝,前后上报五六次之多,斩杀缅甸军队数万,但是战事依旧紧急,前方不停的要钱要粮要兵。乾隆感到很怀疑,于是派侍卫前去秘查, 侍卫将真实情况报告回来后,乾隆皇帝震怒,于二月将前线将领李时升、朱仑逮捕进京处死,三月,又将杨应琚
逮捕进京赐死。
此时清朝已经处死了两位云贵总督,封疆大吏了。而更让清朝担忧的是,缅甸大军已经攻占暹罗,准备撤兵回国,向北部集结。乾隆皇帝依旧对缅甸抱有轻视的态度,他决定撤换绿营兵,使用满洲兵来作战,清廷当时还有人想请暹罗出兵相助,但是被好面子的乾隆拒绝了。
清军大败
第三位云贵总督为外戚亲贵明瑞,在统一新疆时立过不少军功,调任前为伊犁将军,是员悍将。到任后,重新对前线军队进行部署,调满洲兵三千,四川绿旗兵八千,贵州绿旗兵一万,外加云南绿旗兵五千,合计二万五千兵。各种物资,医药从广西和四川源源不断运过来。
分两路进军。明瑞亲率一万七千兵为南路军,出宛顶由木邦经锡箔直捣阿瓦;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八千兵为北路兵,出铁壁关经新街进取猛密,再南下与明瑞回合阿瓦。每兵带足两个月的粮食,征马、驴、牛八万余为作战、后勤用。明瑞认为如果直捣阿瓦,缅甸将自顾不暇,加上立功心切,几乎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带在自己身边。
先说南路军,由于缅甸坚壁清野,明瑞走了好几天没有遇到一个缅甸士兵,后来侦知有九千缅兵屯驻蛮结(今缅甸南渡河以东),便于十一月二十九日率部直逼蛮结。蛮结缅兵在各险要处分扎十六营固守。对于南路军立即列阵冲杀,缅兵败退,被杀二百余名。缅兵兵器以火器为主,平地决战不是清兵骑兵的对手。
但是缅甸军队据守营寨,使用火枪,清军无法攻入,死伤惨重,有一名贵州藤牌兵王连看到木栅附近一处有些木料,容易攀登,从该处攀栅而过,一人在数百名缅军中冲杀,后续十余名清兵跟着攀登而进,在此掩护下,王连杀敌十余名后又拔开木栅,清兵蜂拥攻入,再次夺得一座营寨。明瑞又分兵配合其他各路攻下其他营寨。缅兵连续反击至晚上二更,见反攻无望,纷纷撤退,清兵全力追杀,直到第二日黎明时分才收兵。此战即蛮结之役,清兵杀敌二千余,俘三十四名,缴获枪炮粮食牛马甚多。乾隆皇帝闻讯大喜,封明瑞为一等公,贵州兵王连也直接升为游击。
蛮结之战后,明瑞更加轻敌,继续率兵深入,但是缅军坚壁清野,指挥部队四处偷袭清军补给,并从侧后对清军进行包围,清兵粮尽、马疲、人乏,明瑞无奈,只得下令退兵到孟笼处(今缅甸孟隆)。缅甸大军最后将明瑞大军包围。明瑞军后勤、军情线路被断绝。
到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正月初八,缅兵包围木邦(今缅甸兴威),守将珠鲁讷坚守十日后不支,自杀兵溃,总兵胡大猷、胡邦佑等战死,道府衔杨重英以下多人被俘,但缅兵不善打歼灭战,清兵大部仍成功撤回云南,同时云南巡抚派出的九百援兵也溃败而回。
再说南路军,将领额尔景额没有走几天就生病暴死,他的弟弟额尔登额接任北路统帅,额尔登额贪生怕死,云南巡抚、乾隆皇帝数次令额尔登额率兵转至木邦,接应明瑞。额尔登额听闻中途猛卯有缅兵出没,就退入铁壁关内,转从陇川入木邦,额尔登额畏敌迁延不前,走走停停,数日路程走了二十多日,直到二月四日才到边境宛顶。此时木邦早已失陷,而明瑞也已陷入缅兵重重包围中,但额尔登额自知战力脆弱,依然不敢出边救援。
最终缅甸所有大军对明瑞层层包围,数万缅兵于二月初七日,将万余清兵围困,此处距离宛顶二百里。明瑞军在此休息三日,于十日夜,沿探明的小路突围,明瑞率领队大臣、侍卫及数百满洲兵殿后,领队大臣扎拉丰阿中枪阵亡,观音保以身上携带的最后一支箭刺喉自杀。明瑞身受重伤,用尽力气疾驰了二十多里,“手截辫发授其仆归报,而缢于树下,其仆以木叶掩尸去”。清兵突围中共有千余官兵战死。十三、十四日,总兵哈国兴、常青以下万余官兵突围回到宛顶,其中许多伤病官兵及体弱文官都得以生还。
乾隆皇帝听闻明瑞大败、身亡讯息,震怒愤恨无比,将额尔登额逮捕进京,处以磔刑,同时北路军的云南提督谭五格也被处死。
傅恒和阿贵
明瑞虽败,但缅甸已无心无力再战,陆续发来求和文书,但清廷感之前缅甸辱国,置之不理。乾隆皇帝调集精兵强将,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任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增调13000八旗兵以及9000贵州兵入滇,后来又加派1000八旗兵2000福建水师。
乾隆皇帝要再次大举征缅,准备时间还是比较仓促,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以马骡为例,从贵州、四川、湖广、河南等地只搜括了两万余匹马、六千匹骡,只能规定满洲兵有马,绿营兵不给马。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四月,经略傅恒到达永昌。五月傅恒派数千兵马及数百工匠打造战船。选择走水路而不是陆路进攻。 七月二十日,清兵誓师出征。傅恒一路从伊洛瓦底江(清朝时称之为大金沙江)上游戛鸠经孟拱(今缅甸密支那之西)、孟养(今缅甸密支那),而阿桂 由蛮暮地区、老官屯取孟密,再配以水师,全军水陆并进、夹大金沙江而下,双方在达哈坎会师。
傅恒改变战略,决定率军和早已在新街、老官驻扎的缅兵主力决战。清兵此次出征,名义上动用满汉兵六万,但因为后勤限制,实际前线只有28300兵,扣除畹町驻兵1500以及普洱驻兵3500,出关只有23300兵,再扣除沿路台站驻兵4400,新街、老官屯前线清兵只有18900兵(其中水师3000)。日趋加重的瘴气,使清军大量减员。傅恒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行动,先是双方水师发生战斗,缅兵不利。缅军撤退至老官屯,清军进占老街。
随后缅兵在营内挖了不少深及三尺的土坑,兵员在其间既可躲避炮火,又可隐藏目标。十月二十二日,清兵斥候在大树高处观察,误判断营中敌兵甚少。清兵于是发动大规模进攻,傅恒、阿里衮等人还抵达栅外数十步处指挥。缅兵营寨外有深壕,木栅坚固无比,外加枪炮火力极猛,清兵一日内连续多次攻势都被击退,总兵德福也中枪阵亡。清兵将领杀得兴起,还打算乘夜肉搏,后被制止。
此后双方战事陷入胶着,傅恒没有支援,无法进攻,而缅军的火枪所用火药也损耗大半。最终双方实际上陷入了停战。初九日,缅兵来信要求停战。傅恒想打,但副将军阿桂以下绝大部分将领都不想打了,于是初十日傅恒回信缅兵,同意停战。而且上奏乾隆“奈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说三万一千兵,主要因为染病,现在仅存一万三千余。实际前线清兵不到一万九,为了把情况说严重些,故意夸大前线兵员数。
清兵损失确实较大,病死病倒的比战场死伤还多,如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本人亦染病卧床。缅兵损失虽然略少,而且战场形势略优,但缅王懵驳在听闻新街之败后心生恐惧,以缅军将领布拉莽傥遣使求罢兵。几经交涉后,双方于十一月十六日正式议和,缅军13名将领与清军12名将领为双方代表,谈判定议画押,互赠礼物,正式停战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七月,回到北京不久的傅恒就因此病死了。
在缅甸的史书里面是清军首先派人过来求和,许多缅军将领反对和谈,他们觉得清军已经是瓮中之鳖,可以轻易剿灭。然而统帅玛哈·希哈修亚参与过与明瑞的战争,认为剿灭这次的清军只会使清廷变得更为强硬,他告诉他的同僚们继续与清朝进行长久的战争只会毁了自己的国家,相较于清军的损失,缅军的损失较少,但缅甸人经不起长久的战争。最后在没有获得缅王的同意下签订了合约。清军退走。
十全武功与100多年的和平
清缅两国事后都不满意,清朝不满缅甸没送贡表,缅甸不满清朝只放了孟拱土司,木邦和蛮暮土司仍置于清朝,而且继续禁止双边贸易。缅甸事后不但没有称臣纳贡,还发了封不够恭敬的文书过来,乾隆皇帝虽然憋气,但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难,单水土不服的问题就非常头疼,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乱,于是就不再理会。
二十年后,乾隆五十三年四月,缅甸国王波道帕耶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清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圆满结束。
清朝方面认为缅甸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乾隆皇帝视清缅战争为其十全武功之一。此后缅甸专心向南经略,100多年都没有再和清军发生冲突。
暹罗在清缅战争期间成功独立,摆脱了缅甸的统治。清缅战争爆发时,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朝军队的一次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让主力回防,暹罗的郑昭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建立暹罗吞武里王朝。
19世纪,英国入侵缅甸。1886年清朝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款》,承认英国在缅甸取得的一切特权,但英国允许缅甸循例向清朝每十年朝贡一次,缅甸向清朝的朝贡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