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侧身像”被一意大利画师画了下来,发现与剧中相差很大_剧中
2020-05-16 20:02:46 历史故事 格子说历史 °c 繁体
A + A -原标题:乾隆的“侧身像”被一意大利画师画了下来,发现与剧中相差很大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这首《金陵图》是唐末诗人韦庄在观看了六副六朝史事,心有所感之下的伤慨之作。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绘画已经成为一种吊古伤今、承载文化的有效方式。在古人的丹青妙笔之下,山河林木、人文建筑、花鸟鱼虫等等,俱是下笔描绘的对象。他们在抒发自己所见所闻情感的同时,也无不有将其永传于世的想法。
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能见识到古人留下来的一幅幅画卷,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风采。譬如说,张择端留下来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郎世宁的《百骏图》等等,这些千古名画俱是各个时代具有特色的艺术代表之作,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不过,说到那些绘画名家,其中的郎世宁却是有些特殊。因为他专门给乾隆皇帝服务,不但是清代宫廷御用画师,而且还是意大利籍的画师。
既如此的话,那问题来了,一个意大利籍的画师是如何受到乾隆的“恩宠”而成为宫廷御用“画师”的呢?
要了解这一点,那就不得不说一下郎世宁这个人的经历了。
一、郎世宁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是一名意大利的传教士。由于当时欧洲对富有神秘色彩的中国极为向往,于是教会派传教士去中国时,他就报名了。1715年,已经27岁的他,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中国,并且为了方便生活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了,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名字——郎世宁。
也就是在这一年(康熙五十四年),郎世宁来到紫禁城见到了康熙皇帝。郎世宁最初目的是为了传教,但他传教的教义跟中国古人的传统思想相差太大,以至于不受康熙皇帝的待见。最后,郎世宁还是凭借自己的绘画能力才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师。
康熙驾崩之后,雍正登基为帝,郎世宁在宫廷过了八年的日子终于迎来了转机。原因跟雍正喜欢名画有一定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在这八年的时间里,郎世宁的思想出现了变化,他懂得了如何揣摩帝王心思。
于是,在雍正元年,郎世宁用中国传统技法结合西方的透视画法,给雍正皇帝献上了一副《聚瑞图》,画的内容是一些荷花和麦穗插在瓶子里,郎世宁还作了注释,意为“岁(穗)岁(穗)和(荷)平(瓶)”,以此为献礼庆贺新皇登基。
从此以后,雍正皇帝对郎世宁大为改观,开始对他重视起来。此后多年,郎世宁一直钻研中国传统技法,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留下了许多画作,也给雍正带来了很多惊喜。在雍正五十大寿那年,郎世宁精心绘制了一副长达八米的《百骏图》。这副《百骏图》后来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736年,乾隆登基为帝,此时,郎世宁这个宫廷画师已经“工作”了二十年了。因此,乾隆和郎世宁这个意大利籍的画师可以说是很有渊源的。乾隆心想自己爸爸和爷爷都挺重视郎世宁,那自己也不能太过怠慢了。
由此可见,郎世宁并非是跟乾隆相结识而成为的宫廷画师,而是在康熙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是宫廷画师了。
郎世宁曾经为康熙和雍正都画过不少肖像,照例,也要为乾隆画肖像。不过,皇帝肖像一般画的都是正面像,在郎世宁为乾隆服务多年后,却偷偷画了一幅“侧身”像,让人极为好奇。
那么,偷偷画下来的乾隆“侧身”像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吗?
事实上,跟以往端正威严的画作不同,跟影视剧中所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这副偷偷画下来的“侧身”像,显得特别平凡,像是一个富家百姓一样。
二、乾隆皇帝的侧身像
一般而言,皇帝的单人肖像画作都是正面像,但是郎世宁在1756年左右,确实画了一幅乾隆的侧身像,画作名字为《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现今保存于银川当代美术馆,是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因此画是郎世宁采用西方油画的技法画成,再加上这幅画是私底下所画的缘故,所以这幅肖像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年乾隆半身像,应该是没有经过修饰,最接近乾隆本人真实容颜的一幅画。
从此画来看,四十岁左右的乾隆穿着一身便装,蓄有八字胡长髯,目光直视前方稍显锐利,跟想象中那种散发着威严的皇帝样子相差很大。细细看来,若是不说此人是乾隆皇帝的话,那么人们多半会把他当成一个富裕之家的中年百姓。
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乾隆皇帝,不仅相貌堂堂,衣着也是华贵无双,整个人更是光彩夺目。再看此画中的乾隆真颜,顿时便觉得好像是两个人。这里所说的差别很大,其实并非是乾隆真实样貌差别很大,而是两者的气质和穿着相差很大。
乾隆皇帝的真容到底如何,我们无从考证,姑且就把这幅画中的乾隆模样当成他的真实模样。不过,郎世宁这个意大利籍的宫廷画师,为什么要偷偷私下将乾隆的单人侧身像画出来呢?
说到这一点,其实郎世宁和乾隆之间还有一段关于“侧身”像的故事。
三、乾隆的“半只耳”
话说在乾隆登记之后,郎世宁第一次为乾隆画肖像的时候,他为了能够给乾隆画出满意的肖像,足足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经过精心打磨之后,郎世宁将画好的乾隆画像兴冲冲的交给了管事的太监。
郎世宁觉得以自己的绘画水平,交上去的乾隆画像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只等着领赏就行了。没想到几天之后管事太监告诉郎世宁,说这幅画像不能让乾隆皇帝看,必须要改一改才行。对此,郎世宁很生气。毕竟,他有数十年的绘画经验,也给前代皇帝画过肖像,自己的画作无论从技法还是色彩方面都无可挑剔,于是对管事的太监说没必要修改了。
见郎世宁坚持如此,管事的太监便将郎世宁画的乾隆画像交了上去。乾隆皇帝看过郎世宁的画作之后非常满意,然而没过多久,乾隆皇帝就发现郎世宁给自己的画像中,只画了一只耳朵。心里琢磨着郎世宁是不是有讽刺自己偏听偏信的意思。一怒之下,乾隆皇帝将郎世宁叫来打了三十大板。
随后,可能是心里过意不去,觉得自己对郎世宁有什么误会,乾隆皇帝便派人给郎世宁送去了治伤的药物,并且送了一本《资治通鉴》给他。郎世宁拿到《资治通鉴》之后不明白乾隆皇帝的意思,不过在打开《资治通鉴》时看到其中折了一页之后,郎世宁琢磨了半天才明白乾隆皇帝是什么意思。
原来,乾隆皇帝送来的《资治通鉴》所折的那一页,记载着唐太宗和魏征的问答。唐太宗问魏征何为明,何为暗。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郎世宁在皇宫已经生活了半辈子,自然已经懂得皇帝是什么心思,明白自己因为只给乾隆皇帝画了一只耳朵,才导致被罚的。
此后,郎世宁再给乾隆画肖像的时候,就再也不画什么侧身像了,画的都是端端正正的正面像。这样一来,才让乾隆皇帝大为高兴。
从这一则故事似乎可以了解,为什么郎世宁会私底下偷偷画乾隆侧身像的缘故了。或许,郎世宁只是遗憾没有给皇帝画一幅侧身像的缘故,才导致他想自个留下一副皇帝侧身像,如此才有了《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流传下来。
结语:
古代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更没有现在这样的照相技术。因此,那些帝王或者名人想要留下自己的肖像,则必须通过画师的笔墨将自己画下来,以便于名传后世。然而,用中国古代传统技法给人物画肖像的话,就显得有点单薄了。
而郎世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中国传统技法结合了西方作画的写实技巧,将人物肖像水平提高了许多。也正是如此,才能让后人对乾隆、康熙的真实容貌有所了解。
参考资料:《金陵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