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_李杜欧

2020-08-08 21:16:26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李白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历史随心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最近有热播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如何,让我们去古人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是一种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每个节点,做每个节点的事情。但即便是李白,苏轼这些我们尊崇的先达们,却连一句“四十不惑”都做不到!

李白:四十太难

742年,四十一岁的李白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大力举荐下,终于走进了长安城大明宫。

李白进宫那天,唐玄宗竟然走下御撵迎接,并“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743年,李白四十二岁,在沉香亭为艳若牡丹的杨贵妃写下了三首《清平调》,从此更是红得发紫。

紧接着,太白草诏,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真以为自己就是天上下凡的“酒中仙”了。

可是他忘了,即便他的前生真的是“太白金星”,今世落到了凡间,充其量也就是个“谪仙”,在人间,还有最大的王——唐玄宗。

天无二日,有大唐皇帝在,岂容你李白一个小小的“谪仙”任性撒野,我的地盘我做主,“赐金放还”!

唐玄宗一道诏书,李白从“太白金星”又变回了李太白,只得收拾行李,从哪来回哪去了。

李白四十岁左右这几年,从人生的巅峰到人生的低谷,真的是既苦闷又彷徨。

胸怀治国之策的李白“梦断长安”,临行前,朋友为他设宴送别,面对满桌的珍馐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实在是太难了,太迷茫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归去来!”

但是牢骚归牢骚,李白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一时失意算什么,谁还没有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只要坚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不济也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吧!

杜甫:四十太惨

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杜甫正准备去往长安,他们在北上南下的途中来了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相遇,然后又各自踏上人生的旅途,李白去游历大好河山,杜甫前往长安。

杜甫在长安的际遇比李白要惨多了,他没有遇见贺知章,玉真公主那样的贵人,参加科举,又遇到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不仅是个大奸臣,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嫉贤妒能,唐玄宗亲自下诏开设的考试,他竟然以“野无遗贤”这样的理由,致使考试之人全部落选,杜甫当然也未能幸免。

751年,四十岁的杜甫在干谒,献赋权贵,皆无结果的时候,以一篇《大礼赋》意外地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玄宗命他待制集贤院,得到“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

孰料,主持考试的又是李林甫,杜甫这样的人才“理所当然”地再一次落选。

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已经在长安城困顿潦倒了十年,他再不能坚持“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傲骨了,因为奉先县老家的妻子屡屡写信来说家里已经无米下锅了,几个孩子就要饿死了。

杜甫不得已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类看门的职务。一个月后,杜甫领了薪水,赶紧送往老家。

这时,“安史之乱”刚刚爆发,从长安回奉先县的路上,杜甫看到的是流民失所,路边甚至有冻死,饿死之人的尸骨。

一路走来,杜甫忧愤之极,这让他更加担心家里的情况。果然,他刚到家门口,就听见里面有哭泣的声音。

原来,杜甫还是回来晚了一步,他的小儿子已经被活活饿死了!

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杜甫当时的心情,一个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杜甫的四十岁左右和李白一样,一事无成,比李白更悲催的是他还穷困潦倒,甚至儿子都饿死了,任谁摊上这样的事,能不迷惑吗?

但是杜甫并没有沉迷在悲痛,迷茫中,他依然振作精神,坚韧不拔地为着心中的理想努力,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正是因为他的坚守和不放弃,才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感动于他的“诗圣”精神,让我们在陷入困顿的时候能想起他,并且备受鼓舞。

小诗妹摄于杜甫草堂

欧阳修:四十醉了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更是宋朝的文坛领袖,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生在了“重文轻武”的宋代,遇到了贤明的仁宗皇帝,真可谓是“三生有幸”了。

可是欧阳修的一生也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人在官场身不由己,难免会有得罪同僚,惹恼官家的时候,因此,欧阳修的一生也时常在被贬谪的路上。

《清平乐》欧阳修

但是最让他郁闷糟心的是这次被贬滁州:

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并且成为革新派干将。

就像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难免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会引起一些守旧派人士的不安。

这一次的“庆历新政”也不例外,当官家的天平向“维持社会稳定”一方倾斜的时候,改革失败了,但守旧派们弹劾欧阳修的理由却不是“新法弊端”,而是称他生活作风有问题——“通奸外甥女”。

这顶大帽子扣在任何人的头上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儒家文坛领袖”欧阳修。

虽然此事件最后以“查无实据”结案,但是欧阳修还是被贬到了滁州,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在滁州为政“宽简”,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这一天,欧阳修去城外的醉翁亭游玩,全程的百姓竟然都随太守前往。

欧阳修在醉翁亭与民同乐,把酒言欢,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自号“醉翁”,“翁”是老头儿,老者的意思,这一年的欧阳修不过四十岁左右,即使在宋朝,这个年龄也算不得太老,他之所以自称“翁”,是因为心累了,心态老了。

当时的宋朝虽然政治清明,国家富庶,但也存在很多弊端,许多当权的大臣不思进取,打击改革派,这让欧阳修感到忧愤,再加上又有“外甥女事件”,更使他有点心力交瘁。

这时的欧阳修难免迷茫彷徨,但是他也并没有一味地消沉,而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交口称赞。

《醉翁亭记》正是表达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人难免有失意,挫败的时候,但是只要坚守本心,不忘初衷,到哪里都会发现美妙的风景,获得快乐的源泉。

苏轼:四十醒了

苏轼一生旷达,却也在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劫难,差点迷失了方向。

欧阳修是为支持“新法”遭贬,他的得意门生苏轼却总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不得已屡屡自请外调。

1077年,四十岁的苏轼刚到徐州任上,就遇到了洪水泛滥。

苏轼一边安抚要出城逃走的富人,一边跑去武卫营向禁军借兵。根据宋朝的兵制,禁军是受皇帝亲自指挥,没有皇帝的命令,禁军不能出动。

但是,看到苏轼身为太守,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禁军头领深受感动,他说:“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

在苏轼的带领下军民一心疏通洪水,建堤坝,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1079年,苏轼被调往湖州,刚刚在徐州治水,立了大功的苏轼等来得不是官家的奖赏,却是入狱的诏书。

原来,支持“新法”的党派,为了打击旧党人士,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挖掘,罗列所谓的“讽刺朝政”,“愚弄朝廷”的词句,制造了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入狱以后,苏辙及朋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为苏轼脱罪。

苏轼最终被判贬谪黄州,初到黄州时,苏轼还在牢狱之灾的惊恐中,未缓过神来。

他甚至一度不敢再写诗,写给朋友的信件都让其看完烧掉,以免哪句话说得不对,再招祸患。

夜深人静,苏轼听见失群的孤雁鸣叫,更加感到彷徨: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四十岁左右的苏轼和他崇拜的前辈们一样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儿,但他也很快从打击里醒了过来。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做东坡肉,和朋友谈诗论文,畅游赤壁,玩得不亦乐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苦也是过,乐也是过,我们爱东坡,爱得就是他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并且时时保有一颗爱吃爱玩的童心!

《清平乐》苏轼和苏辙

要说人生起伏,谁能比得过李白;要说人生苦难,谁能比得过杜甫;欧阳修郁闷,苏东坡憋屈,他们都曾在四十岁的时候迷茫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过人生。

现在的我们,除去个别的胎教,早教,差不多每个人都是三岁入幼儿园,十五志于学很容易做到。三十而立可能也不难,五十大概真的可以知天命了,七十岁就不会在乎别人的评价了。

唯有这四十不惑,真的不知道能有几人做到?

庄子曰: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一个人只有做到万事万物都不能干扰内心,才能始终保持平静,正所谓“不以物累,不以欲伤”,这大概就是“不惑”吧?

只是,谁的人生不是劫?哪有什么云淡风轻,不过是有人看得开,想得透,能够在红尘茫茫中摸爬滚打,负重前行;有人却无法承受琐琐碎碎的生命之轻,以致于一根稻草就压垮了生命!

有多少人在山重水复中停滞不前,其实,转过那座山,就是柳暗花明。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李白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