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葛亮等大量外来顶级人才,为何没进入刘表的法眼?_诸葛亮
2020-05-23 15:03:27 历史故事 正史漫谈 °c 繁体
A + A -原标题:东汉末年,诸葛亮等大量外来顶级人才,为何没进入刘表的法眼?
刘表在平定荆州后,确实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去躲避战火。但这些人在他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装裱作用,其原因不难理解:对于无心无力扩张的刘表来说,大量启用外来人才,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冲击,有可能影响他治下的稳定。
刘表并不是废物,曾经单骑定荆州在我们印象中,刘表好像是个挺无能的货,但实际上他是一位风云人物,曾经单枪匹马进入荆州,迅速摆平了各股势力;而且与刘备莫须有的中山靖王之后不同,他是东汉朝廷记录在案的汉室宗亲,名正言顺的鲁恭王刘余之后。
公元189年,刘表在朝中担任北军中侯;第二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逼杀,刘表奉命前去救场。然而,荆州境内已经失控:袁术占据南阳、苏代据有长沙、贝羽占据华容(今岳阳下属县)、张虎霸占襄阳,同时还有大量占山为王的"宗贼"。此时带着官方委任状的刘表,实际上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但人家不愧一时人杰,在蒯良、蒯越、蔡瑁等当地精英的协助下,他迅速掌控了局面:
表……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后来,觊觎荆州的孙坚、张济,都被刘表手下弄死;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后,任命其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这个时候的刘表,称得上是当时最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之一。
刘表之所以能掌控荆州,靠的是当地门阀家族的支持刘表能猛龙过江,朝廷的任命状并不顶事,中庐蒯氏、襄阳蔡氏的支持才是关键。
《三国志》记载,中庐蒯氏,是楚汉相争时著名谋士蒯彻(即蒯通)的后人,这位老兄曾帮助韩信灭齐,并苦口婆心劝他三分天下。韩信死后,他被大度的刘邦绕了一命,后来成了曹参的谋臣。蒯越也相当厉害,"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被大将军何进征召后,他一看形势不对劲,很快跑到汝阳当官躲难。
蔡氏则是襄阳传统豪门,蔡瑁的姑母嫁于西汉朝廷太尉张温,称得上朝里有人。
刘表入荆州后,蒯越建议"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依靠自己的家族影响力,把不听话的几十个"宗贼"头领诱杀,并劝说占据襄阳的张虎、陈生归顺,手段极为凌厉狠辣;
而蔡家则与刘表政治联姻,以实现对荆州的共治;并联合蒯氏,帮刘表争取到名望之士韩嵩等人的支持,将荆州本地士大夫阶层笼络在旗下。
可以这么理解:依靠荆州的地头蛇们,刘表已经实现了当地的管控;并且他们已经对当地的利益蛋糕进行了有效的划分。
外来人才,只是刘表用来装裱自己的花瓶平定荆州后,蒯越建议"治平者先仁义"、拉拢人心;而刘表本身就有"八俊"贤名,对搞些文学研究也是颇有兴趣。因此,他决心扯起仁义的大旗,在当时的乱世中占据制高点。
公元198年,刘表"开立学馆、博求儒士",吸引了大量中原士大夫前来躲避战火。其中包括"江南第一名士"——颍川人司马德操(司马徽),他在刘表的学馆里担任授课大儒的角色;而其他的青年才俊我们就更熟悉了,有跟着叔父诸葛玄前来的琅琊人诸葛亮,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等。
从理论上来说,刘表若能重用这些人才,个人事业很有可能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逐鹿天下的魄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身为皇室宗亲的刘表,并没有俯首贴耳,而是"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就是玩两面派;
而在官渡之战前,袁绍让刘表跟自己夹击曹操,他却"许之而不至,亦不太祖佐。"("太祖"即曹操)
看得出来,他是满足于一个割据南方的独立王国,坐观天下成败。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本土门阀以及士大夫群体已足够外来人士,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划分,很容易引起反弹、造成不安定隐患。
因此,对中原士族,刘表的处理方式是:
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说白了,中原士地区外来的士大夫在荆州,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装裱作用,用来包装文化人刘表的仁义治理之道,与北方以武力相雄长的军阀们"差异化竞争"。只可惜在那个乱世,各方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表死后,他的雄厚家业、妻儿老小,很快沦为了他人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