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工笔写意一,古壁丹青——寺观壁画艺术_古壁

2020-05-24 00:04:25 历史故事 張名偉字韋登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工笔写意一,古壁丹青——寺观壁画艺术

寺观是佛教和道教建筑的合称。从相应的建筑名称上来说,佛教的叫做“寺、院、庵”;道教的称为“宫、观”,传统祭祀建筑唤作“坛、庙、祠”,寺观总之是指各类宗教建筑。

中国壁画滥觞于古老的岩画(岩画是指在石头上刻画),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道两教兴盛,寺观壁画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主流。直至宋元明清,延续不断,佳作迭现。除此之外,魏晋隋唐时期的贵族墓葬,同样有很多惊艳的地下壁画问世。

中国壁画属于“工笔画”范畴,工笔是用线条造型后再上色的技术,工笔要有扎实的白描基础。从目前的寺观壁画来看,多数属于线条勾勒,极少有“没骨画法”(当然话不能说太绝对,所以才用到“极少”这个词汇)。更别提其他的什么“兼工带写、大写意”了。毕竟壁画主要用来描述对各种神虔诚的敬仰,画得越细致越妙、越出神越好,所以不大会用写意画这种追求意的画法。因此从宋代中后期开始,文人写意画已经与工笔壁画脱离。

寺观壁画必须依附古代建筑而存在,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为山西省四座唐朝建筑。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唐朝是寺观壁画艺术的“开端”。唐之后又经历五代宋元明清几个历史时期。

佛道两教在南北朝至唐代兴旺发达,寺观壁画盛行不已,名家大作不绝于史。千余年间的乱世兵燹和盛世翻新,都成为古代建筑和壁画的主要毁灭者。当时的寺观壁画大都消失难觅,幸而在山西孓遗尚存。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存有晚唐壁画61.68平方米;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存有五代后晋壁画46.8平方米,虽见残损,精气未减,当属稀世奇珍。

宋辽金时期,官方和民间都极力崇佛尊道,兴寺建观。可惜当时文人画家开始追求“写其意”,已不屑为之,甚至鄙夷“画”这个字。这些高傲的傲骨们当然不是全部,但代表了主流思潮。寺观壁画逐渐由民间“画匠”绘制,由此诞生了绘画界的好多无名氏好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皆为当世不朽之杰作。

元代壁画较为清秀俊逸,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规模宏大,画工超绝,境界高远。稷山青龙寺、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汾阳五岳庙和高平万寿宫等处的壁画,以及北京故宫收藏的稷山兴化寺《七佛图》都是元代壁画之桂冠。

明清两朝时寺观壁画已现颓势,画面构图与人物构型趋向程式化,但仍不乏优秀之佳作、艺术之精品。明代壁画继续保留元朝清俊之风韵,山西新绛稷益庙和汾阳圣母庙及河北毗卢寺与隆兴寺摩尼殿为其表率。清代壁画以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壁画为代表,实现儒释道三家与民间之交融,丰富了寺观壁画之内容。

总体而言,寺观壁画与工笔画的发展轨迹非常相似,工笔画兴,寺观画盛。工笔画衰,寺观画败。

最后附上几张寺观壁画图:佛光寺金代壁画两幅,摩尼殿明代壁画三幅,北岳庙元代壁画、玉皇阁明代壁画各两幅。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壁画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