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最具战略地位的三个地方,得到它们就相当于得到了天下_东北
2020-05-31 00:02:12 历史故事 旭旭娱乐 °c 繁体
A + A -原标题:古代中国最具战略地位的三个地方,得到它们就相当于得到了天下
有关中国古代的兵家克敌制胜之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大抵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其最主要的认识。而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孙膑兵法》,亦或是其他涉及军事理论的著作,''地理'',或者说''天时地利人和''里的''地利'',往往都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关中
在这些话题之中,关中、中原和东北,更是有着极其不一般的''存在感''。
中原
东北
关中,即潼关、散关(又名''大震关'')、武关(又名''蓝关'')和萧关(又名''金锁关'')这四关之内的一片土地,也就是如今陕西省中部一带。虽然今天这里看起来面积不大,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性也难以排在全国前列。但在古代,这里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这个''棋盘''的重要一角。
关中地区东有华山、西有陇山,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因而要进入这个地区,就必须经过为数不多的那些关口。易守难攻之态由此而生。可这地方又不同于同样处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它是与北方广大地区接壤的,没办法像四川一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所以对处在第三阶梯的东部平原呈现''高屋建瓴''之态的关中,有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军事价值。
早在刘备刚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开始给刘备强调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将此地视作兴复汉室的关键。后来蜀汉数次北伐,也就是想要拿下这里,然后向东部和北部推进,以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目的。
在隋末群雄四起之时,作为''后起之秀''的李渊也把关中视作自己战胜群雄,夺取杨广天下的关键。所以趁着正得势的李密等人在洛阳一带斗得血流成海的时候,李渊果断占领了关中,并以此为后盾迈向了占领大兴城的下一步。
而有李渊这个正面例子,早李渊起兵的杨玄感就是个典型的方面例子了。当初他本有几乎在隋朝大军东征高句丽时拿下关中,以此为资本与隋军对抗。但他却贪图弘农宫积存的官粮,调转了大军的方向,以致被拖住。最后隋朝官军及时班师回朝,杨玄感的大军就被灭了个彻底。就连闯王李自成都知道定下''先取关中,建国立业,后取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计划,目光短浅如杨玄感,也是难得了。
不过在李自成这种先取''西''再东进的策略里,被当做东征目标的不仅有政权的都城,还要地处中国核心的整个中原。狭义的中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但古代的中原,囊括了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广大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片土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与关中地区不同的是,中原虽沟通四方,也有军事价值,但其最重要的价值来自于它的社会基础。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有着强大、先进到足以''汉化''一切来犯民族的力量。
若是能占据中原,尤其是在之后将中原的社会基础利用起来,那么即便自身也是地方政权,但就会比其他地方多一分''正统''的意味,加强对占领地区的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若是拿下中原都不在话下了,那再往东的东北就正好适合做下一个目标。
于发端自非东北地区的政权而言,如今的东北一带,其实是长期处在''中国''概念之外的以一片土地。这里与朝鲜半岛接壤,主导文明也是游牧文明,所以和农耕文明几乎存在着''天生''的冲突。但也是因为有冲突,所以若是要护中原安稳,保政权长久,就需要控制住东北,至少卡住东北和关内联系的隘口。不过像隋炀帝那样想要通过控制东北而建立功业的,历史上也不算少数。
而于满清这样来自东北的政权而言,东北更是其必须守好的大本营。在入关后,清廷向东北一带驻派了八旗。这些驻军不仅要抗击侵略者、平定当地的叛乱,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生产、城市建设和发展教育等工作。当然,这更是证明了清廷对于东北的重视和对掌控这里的势在必得。
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我们的山河不仅出产了丰富的资源,也藏着数不尽的危险和生机。所以古人将 ''通粮道,进退皆利''的''左右前后非死绝之地''称作''生地'',又把''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地方叫做''死地''。
而关中、中原和东北,毫无疑问都是生地。且像关中这样处在第二阶梯的,还能在''高下''之中占据''高''这个优势。如此能影响战局,左右政权稳定,各路人马又怎能放弃争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