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武案:诬陷案背后的黎袁斗法
2020-06-01 08:54:16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一
黎元洪虽然做了革命首义的领袖、被天下人看做是缔造民主共和的元勋,但他的脑袋中有多少民主共和的思想呢?
我们知道革命党人的宣传偏重于类似改朝换代的反清宣传,并没有深入民主共和的观念层次。即便是革命党人内部,对于什么是民主共和、中国应该怎么走民主共 和的道路,能说清楚的人也寥寥无几。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出身,又在清朝官场中熏陶多年,自然将革命的胜利看做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剧变的反复,过多关注于局势 的改变和个人地位的提高。中国政治史和从政经验告诉黎元洪,在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实力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起义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黎元洪雄霸武汉,做着 “湖北王”的美梦。
民国政府北迁北京后,黎元洪继续担任副总统,并兼任参谋总长。按说他应该去北京就职,袁世凯也多次催促黎元洪北上,但黎元洪坚决不愿意放弃湖北都督的实职。他在武汉宣誓就任民国副总统,遥领参谋总长,仍任湖北都督。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权力设计。副总统的本质是候补国家元首,一旦总统出缺,副总统及时递补,避免政治动荡。在王朝时代,这个角色就是太子,是储君。太子也 好,副总统也好,设计这个角色的本意就是让他和最高领导人同心同德,安于虚位,不能越权也不能分割最高领导人的权力。这样,整个权力结构才能稳定。但黎元 洪是声望卓著、掌握军队、控制地方的实权副总统,是有能力威胁袁世凯总统地位的隐患。参谋次长陈宧等人就一再提醒袁世凯:“纵观世界,尚无副总统领兵驻外 的成例。美国为共和楷模,其副总统不仅驻京,且兼任上议院议长。对黎元洪亦当如此。”但黎元洪坚决不来北京,而是要牢固控制湖北地区,北洋系统暂时对他也 没有办法。黎元洪此举,在民国历史上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一个地方实权人物藐视中央、觊觎大权的先例。不过话说回来,在民主共和观念处于皮毛阶段的民国初 年,黎元洪的心理是种普遍心理,不是特例。
黎元洪在湖北都做了些什么呢?一是抬高武昌地位,突出自己。武昌是首义之都,辛亥革命期间 独立省份都以武昌为革命首都。武昌地位的提高就是黎元洪地位的提升。黎元洪要求以武昌为新国家的首都,要求在武昌召开独立各省代表大会。一度,独立各省曾 有将新政权设在武昌、立法机关设在上海的打算;黎元洪本人在临时总统竞选中一度胜算很大。后来,孙中山归国后,形势大变,附和黎元洪的人大大减少。武昌最 终没能成为首都。二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黎元洪在短时间内,就在武汉编组训练了四个师六万人的庞大军队,对于不支持自己的官兵或者外省援鄂部队则大力裁 撤。和历代军阀一样,他要建立忠于自己的军队,禁止官兵参加任何社团,已加入者必须脱离;命令各师开设精神讲话处,教育士兵们“不干外事”、“效命疆 场”,服从命令听指挥。
革命胜利后,武汉各派系内斗激烈,在权力分配和政治建设上分歧频出。这给黎元洪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共进会 的孙武主持军政府军务部,权力欲膨胀,独断专横,和同志关系恶化,处境孤立。孙武为了巩固权力,主动依附黎元洪,希望拥黎自重。黎元洪也需要强有力的革命 党人的支持,与他一拍即合,在裁撤起义部队、打击异己方面“合作”愉快。在民初组党热潮中,黎元洪、孙武也组织了一批前清官僚和民国地方人物,在上海成立 了“民社”,以黎元洪为社长。1912年2月28日,遭到黎元洪和孙武裁撤的官兵,以共进会内部团体群英会为号召,联合了文学社部分成员和武昌城内的驻军 共几千人发动了兵变。乱军一度包围都督府、军务部和孙武住宅。乱军情绪激昂,却没有统一的政治主张,有的要求推翻孙武,有的要求连黎元洪一起推翻。孙武此 时已经逃奔汉口。留在城内的黎元洪对专横跋扈、分割自己权力的孙武也深深不满,借机将斗争矛头引导向孙武。他宣称“我这个都督是给尧卿(即孙武)做的”, 把不满引燃到孙武头上。黎元洪借口接受暴动者的要求,将孙武撤职,趁机改组军政府,降部为司,将孙武一系的干部全部撤免。事后,孙武主动引退,淡出政坛。 黎元洪又反过来追究兵变的责任,诿罪文学社,斩杀十几人。至此,黎元洪牢牢控制了湖北。
黎元洪虽然做了革命首义的领袖、被天下人看做是缔造民主共和的元勋,但他的脑袋中有多少民主共和的思想呢?
我们知道革命党人的宣传偏重于类似改朝换代的反清宣传,并没有深入民主共和的观念层次。即便是革命党人内部,对于什么是民主共和、中国应该怎么走民主共 和的道路,能说清楚的人也寥寥无几。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出身,又在清朝官场中熏陶多年,自然将革命的胜利看做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剧变的反复,过多关注于局势 的改变和个人地位的提高。中国政治史和从政经验告诉黎元洪,在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实力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起义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黎元洪雄霸武汉,做着 “湖北王”的美梦。
民国政府北迁北京后,黎元洪继续担任副总统,并兼任参谋总长。按说他应该去北京就职,袁世凯也多次催促黎元洪北上,但黎元洪坚决不愿意放弃湖北都督的实职。他在武汉宣誓就任民国副总统,遥领参谋总长,仍任湖北都督。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权力设计。副总统的本质是候补国家元首,一旦总统出缺,副总统及时递补,避免政治动荡。在王朝时代,这个角色就是太子,是储君。太子也 好,副总统也好,设计这个角色的本意就是让他和最高领导人同心同德,安于虚位,不能越权也不能分割最高领导人的权力。这样,整个权力结构才能稳定。但黎元 洪是声望卓著、掌握军队、控制地方的实权副总统,是有能力威胁袁世凯总统地位的隐患。参谋次长陈宧等人就一再提醒袁世凯:“纵观世界,尚无副总统领兵驻外 的成例。美国为共和楷模,其副总统不仅驻京,且兼任上议院议长。对黎元洪亦当如此。”但黎元洪坚决不来北京,而是要牢固控制湖北地区,北洋系统暂时对他也 没有办法。黎元洪此举,在民国历史上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一个地方实权人物藐视中央、觊觎大权的先例。不过话说回来,在民主共和观念处于皮毛阶段的民国初 年,黎元洪的心理是种普遍心理,不是特例。
黎元洪在湖北都做了些什么呢?一是抬高武昌地位,突出自己。武昌是首义之都,辛亥革命期间 独立省份都以武昌为革命首都。武昌地位的提高就是黎元洪地位的提升。黎元洪要求以武昌为新国家的首都,要求在武昌召开独立各省代表大会。一度,独立各省曾 有将新政权设在武昌、立法机关设在上海的打算;黎元洪本人在临时总统竞选中一度胜算很大。后来,孙中山归国后,形势大变,附和黎元洪的人大大减少。武昌最 终没能成为首都。二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黎元洪在短时间内,就在武汉编组训练了四个师六万人的庞大军队,对于不支持自己的官兵或者外省援鄂部队则大力裁 撤。和历代军阀一样,他要建立忠于自己的军队,禁止官兵参加任何社团,已加入者必须脱离;命令各师开设精神讲话处,教育士兵们“不干外事”、“效命疆 场”,服从命令听指挥。
革命胜利后,武汉各派系内斗激烈,在权力分配和政治建设上分歧频出。这给黎元洪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共进会 的孙武主持军政府军务部,权力欲膨胀,独断专横,和同志关系恶化,处境孤立。孙武为了巩固权力,主动依附黎元洪,希望拥黎自重。黎元洪也需要强有力的革命 党人的支持,与他一拍即合,在裁撤起义部队、打击异己方面“合作”愉快。在民初组党热潮中,黎元洪、孙武也组织了一批前清官僚和民国地方人物,在上海成立 了“民社”,以黎元洪为社长。1912年2月28日,遭到黎元洪和孙武裁撤的官兵,以共进会内部团体群英会为号召,联合了文学社部分成员和武昌城内的驻军 共几千人发动了兵变。乱军一度包围都督府、军务部和孙武住宅。乱军情绪激昂,却没有统一的政治主张,有的要求推翻孙武,有的要求连黎元洪一起推翻。孙武此 时已经逃奔汉口。留在城内的黎元洪对专横跋扈、分割自己权力的孙武也深深不满,借机将斗争矛头引导向孙武。他宣称“我这个都督是给尧卿(即孙武)做的”, 把不满引燃到孙武头上。黎元洪借口接受暴动者的要求,将孙武撤职,趁机改组军政府,降部为司,将孙武一系的干部全部撤免。事后,孙武主动引退,淡出政坛。 黎元洪又反过来追究兵变的责任,诿罪文学社,斩杀十几人。至此,黎元洪牢牢控制了湖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