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冯国璋的故事:靠学问跻身政界要人_《民国总统档案》

2020-06-01 09:37:17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民国短短的38年中,出了八位大总统。他们各凭各的招,各显各的能,得以当此大任,其中唯一靠做“学问”而跻身政界要人、进而成为大总统的,却只有冯国璋一人。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生于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村子,又名“三十里铺”。当年毛苌讲解《诗经》,就在这个地方。后人为纪念这位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博士,不但在村旁建了毛公祠堂,还修了一所毛公书院。

  冯国璋的父亲冯春棠,一生热衷于科举,几次落榜,竟至于精神失常。冯国璋的母亲孙钗,生于富裕之家,知书达理、善良贤惠。冯国璋5岁时,父母就教他识字,顺便把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问的精神和求取功名的理念,也牢固在他幼小的心中。

  1866年,7岁的冯国璋带了父母的嘱托和希望,进入私塾。5年下来,他不但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论语》、《孟子》这些个经典,也能倒背如流。12岁时,冯国璋进入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读书。

  或许是地灵人来的缘故,书院里的学生,一个个都热爱读书、喜欢做学问,就是冯国璋的三个哥哥,一个个也都顺利地考取了功名。比较而言,冯国璋在学校的成绩最棒,平时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他刻苦学习钻研儒经典,想靠了儒家的学问挣到份好功名。可是,到冯国璋“院试”(考秀才)时,却得了个名落孙山的结果。

  冯国璋古文经典学得再好,却答不上院试《魏征俾斯麦论》这样的题目,因为毛公书院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给学生们讲过外国历史。此时的冯国璋,对俾斯麦还是闻所未闻,文章自然也就做不出来了。

  这使冯国璋很沮丧,抱着深深的遗憾,于1881年进入省级高等学府保定莲池书院。这书院因坐落在保定古莲花池园林的西北角而得名,为清廷重臣直隶总督直接掌握,长期作为直隶文化、教育的中心,是中国著名书院之一。

  按照冯国璋爱学习、肯钻研的个性,如果能够一直在这所学院读到毕业,中国很可能多出一位大学问家来。只是,因为冯国璋父亲精神有问题,家道没落,已经没有力量来供他读这么好、费用当然也很昂贵的学校。

  万般无奈,冯国璋在保定莲花池书院刚读了两年,1883年时只好中断了学业,去到淮军统领刘祺那儿,做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勤务兵。

  淮军原是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地勇士编练的一支军队,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军队的前身、大清王朝主要的国防力量。李鸿章就是有淮军的势力为基础,这才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及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冯国璋进入淮军的第三年,正赶上1885年李鸿章以造就将材为宗旨,仿照西洋军事学院,创办北洋武备学堂。生源来自淮军各营挑选出来精健聪颖、略通文义的弁兵。其中特别规定:有文员愿习武事者,一并量予录取。

  这是一所不但不用学生交学费,学生所得津贴还可以养活家人的学校。在刘祺的推荐下,经过严格考试,冯国璋有幸成了这所学堂第一期学员。

  入校时的冯国璋不可能知道,对于个人的仕途来说,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中国当时的第一学校。近代中国风云人物,多出于此。除了他冯国璋、曹锟后来当了大总统,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还有分任苏、赣、鄂长江三督的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山东督军田中玉,直系首脑吴佩孚等人。这些个民国时期名声响亮的人物,都是从这里走上他们纵横捭阖仕途之路的。

  冯国璋当时不知道这些,他之所以要去北洋武备学堂读书,完全是出于对学习的兴趣。此刻在他心灵的深处,并不就想弃文经武,还在做着以儒家学问走科举入仕的美梦。直到1888年2月,在北洋武备学堂已经学及3年了,遇到河间大考,冯国璋还从学校赶回故乡,参加院试,一举考中秀才第一名。

  早些年遗憾得到一些弥补,冯国璋从这次院试中看到了希望,到年底时,便再次满怀希望地去参加乡试,希望能再一考成为“举人”。结果,却名落孙山,冯国璋由此很是失望。

  近而立之年的人了,读了十多年书,却没能考取一个举人,看来做儒家学问走科举之路自己是走不通了。冯国璋由此只好放弃科考,回到武备学堂安心军事知识的学习,做军事学方面的学问。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