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第三章叔侄争霸_《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20-06-02 10:28:13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刘文辉发迹史上离不开的几个人刘文辉13岁时离家赴成都读书。送他到省城的是他的大哥刘文渊,字升庭,生于1874年,是前清秀才,担任过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在刘氏家族内部,刘文渊一直是实际上的掌门人,也是刘氏祠堂声望颇高的族长。

  四川省咨议局成立于1909年10月14日。清朝末年,立宪派呼声空前高涨,清廷不得不顺应民意,在各省成立咨议局。这是以官僚、士绅和社会名流为代表的一个地方民意机构,各省选出来的议长如江苏省张謇、湖北省汤化龙、四川省蒲殿俊等,大多是立宪派著名人物。各省咨议局的成立,使立宪派获得了进行合法斗争的场所。在清政府制定的《各省咨议局章程》中,对咨议局议员和选秀才资格作了如下规定:“男子须满25岁,曾办学务或其他公益事业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中学或同等学堂以上毕业者,有5000元以上营业资本及不动产者,始有被选举权。”从这个条款看来,要求确实不低。刘文渊能名列其中,也说明了他当时的社会地位

  辛亥革命后,刘文渊又考入四川省法政学堂。这所学堂始创于1903年,初称“课吏馆”,又称仕学馆,1905年四川总督锡良将其改办为四川法政学堂,是四川大学法学院的前身。刘文渊从这所学堂毕业后,曾在大足、安岳县任过知事等职,后来也担任过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刘文辉是刘家的老幺,从小便得到全家人的呵护,作为刘家的老大,刘文渊对老幺尤其尽力。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那年夏天,刘文辉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刘文辉第一个投奔的是他的同学邓锡侯。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四川营山县人,家庭出身贫寒,8岁丧母,10岁丧父,全靠舅母文氏抚养成人。少年时就读于乡间私塾,后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辛亥革命前夕,邓锡侯结识了一些革命党人,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邓锡侯尚未从保定军官学堂毕业,就毅然回四川参加了新军,在第十七镇六十五标当教练官和帮带。刘文辉晚邓几届入学,又规规矩矩读完了全部课程,等到刘文辉毕业时,邓锡侯已经升任川军第二十三军二师五团团长,驻防在成都市北校场。

  对于刘文辉的到来,邓锡侯表现出了非常的热情。趁着酒醉话热说出了想法,要将刘文辉留在自己部下。邓锡侯是个性情直爽的人,同时又说了他的担心:“我这儿池子小,不一定能养得了你这条大鱼,是留还是去,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刘文辉踌躇片刻,回了句话:“等我先回安仁拜见父母,工作的事以后再从长计议。”其实,他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自己也是从保定军官学堂毕业的,在大不了几岁的同学手下干事有点不光彩。另一方面,毕业前夕大哥刘文渊已经托人给他带了信,让他迅速回家,工作之事已有所安排。

  所谓“安排”,是想让刘文辉到此时已经发迹的刘湘部下做事。刘文辉在安仁老家休息了几天,就由大哥刘文渊陪伴赶赴成都,直奔刘湘公馆而去。这天,刘湘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席间,对这个刚从军官学堂毕业的小叔赞不绝口。然而出乎意外的是,一谈到安排工作之事,刘湘却将话题转开了。刘文渊听得有点不耐烦,单刀直入地问:“小六叔的事,到底安排还是不安排?”此时刘湘也只好实话实说:“不是我不安排,早先我曾立了条规矩,不在军中安排自家的亲戚。如今破了规矩,恐怕有人要说闲话。”刘湘说的是实情,在四川军阀中,刘湘确实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一个。

  不过,对于小六叔刘文辉的工作,刘湘也早已有所考虑。他不肯把刘文辉安排在自己的部下,当即给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打了个电话,又写了一封信,让刘文辉去见刘存厚。就这样,刘文辉成了刘存厚部下的一名上尉参谋。一毕业就当上了上尉,不能不说是刘存厚的特殊关照,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刘湘的深情厚谊。

  对于这一番求职的际遇,刘文辉、刘文渊兄弟间曾有过一次交谈。

  刘文辉说:“要讲真心话,纵然是他(刘湘)留我,我还要考虑考虑,叔侄在一起做事碍手碍脚,不是个味道。你升了官,人家说是抱了粗腿凭路子。我偏要自己去闯,我就不信,胜不过他刘湘。”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