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一、袁世凯发迹_《北洋军阀秘史》

2020-06-02 10:28:26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北洋军阀的第一个时期,也就是“袁氏当国”时期,那“袁氏”指的是谁呢?说起来鼎鼎大名,这就是北洋集团的创始人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廷,河南项城人。老袁家祖上原本也是默默无闻,靠种田为生而已。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可就在太平军起义之前,老袁家却突然间忽喇喇的发了——怎么个发法呢?父子进士,弟兄举人,乖乖,一门两代,一下出了四个贵人。

  所谓“父子进士”,指的是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和堂叔袁保恒(也就是袁甲三的长子),这对父子分别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比曾国藩早一届)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比李鸿章晚一届)中了进士;所谓“弟兄举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袁树三的次子,袁甲三的侄子)分别中了举人。

  古代人常说,科举乃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也就是说,要想科举得中,一要靠命,二要靠运,三要靠祖坟的风水,四要靠先辈积得阴功,这第五才轮到读书。您要是不信,看看那些考到白了少年头的老童生便知。

  大家想,当年这科举考试是何等的难考,举人和进士哪个不是过十五关斩十六将、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那时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那才叫稀罕(所以范进在中举后就激动得发疯了)。袁家不过区区两代人,一下子就出了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实在是不得了。

  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是袁甲三的长兄,论功名,他和弟弟袁甲三相比差得太远,好在他的儿子袁保庆还算争气,中了个举人,算是给袁树三挣回了一点面子。不过,袁保庆有一遗憾,那就是他年近四十却依旧膝下无子,于是便从兄长袁保中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袁树三的大儿子袁保中也是个秀才,他在功名上虽然不如弟弟袁保庆,但他比弟弟会生孩子,而且一口气就生了六个儿子,这过继给袁保庆的就是其中的老四。

  这老四是谁呢?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的运气着实不赖,他七岁的时候便离开老家跟着嗣父袁保庆在外地的大城市生活,见过不少世面。袁保庆虽然只是个举人,但在家族的荫护下官运亨通,他曾经在济南和南京等地为官,还放过盐法道这样的肥差。为什么说盐法道是肥差呢?因为在清朝,盐是生活的必需品,由政府垄断经营,正如我们今天的中石化、中石油一样,所以,清朝派往地方控制盐业的官员便被称为“盐法道”官员,长久以来,“盐法道”官员富得流油,你想想,掌握了当时国家的“经济命脉”,这算不算肥差?

  可惜的是,袁保庆活到44岁便去世了。

  按理来说,叔叔袁保庆的去世,对袁世凯而言是个坏事情。但是与此相反,袁世凯的运气又来了,他的堂叔袁保恒,这位在翰林院做编修的进士大老爷,他在回乡省亲的时候看见袁世凯天资还算聪颖,于是便将他接到北京,打算让袁世凯跟随他读书,日后走科举之道。于是,十五岁的袁世凯便跟着堂叔袁保恒去了北京。

  可惜的是,虽然袁保恒自己是个饱学的翰林,但袁世凯在他的严格教导之下,仍在乡试的时候两试不中,就连当时另一位在京为官的堂叔袁保龄也说:袁世凯在学问上天分不高、前途不大。据说,袁世凯在羞愤之下将以前所作的诗文全部付之一炬,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抵砚间自娱光阴?”

  袁世凯的话颇有意思,当年洪秀全因考不上秀才而撕了圣贤书大骂:“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开科取士!”……于是洪天王就另立门户,造反了。不过话说回来,那时考不中举人真是太正常了,比袁世凯年长一岁的康有为算是有才华吧,可他老人家考举人的时候照样五试不中,足足虚掷十六年的光阴!

  袁世凯出身官宦世家,自然还没到要去造反那一步。考虑再三后,袁世凯决定放弃功名,另寻出路。在他22岁那年,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奔嗣父袁保庆的拜把兄弟吴长庆。吴长庆和袁保庆是生死之交,自然对袁世凯格外关照。吴长庆于是便命袁世凯拜在他的幕府、后来的状元郎张謇门下学习,但袁世凯的文章“文字芜秽,不能成篇”,让张謇无从删改,深以为苦。不过,袁世凯虽然文章写得糟糕,但处理起军务来却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