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道“紧箍咒”_《北洋军阀秘史》
2020-06-02 10:28:34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话说袁世凯“成功”晋级大总统得益于孙中山的辞职,那么,难道孙中山就这么容易让位给袁世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前,还有三道“紧箍咒”套着袁世凯,这三道“紧箍咒”是:
一、临时政府必须设在南京;
二、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
三、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
大家想,袁世凯是何等人物,他沉浮宦海三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岂有看不出孙中山的用意?再者,北方是袁世凯的老巢,他岂有孤身南下、成为南方革命党的傀儡之理?所以,定都到南京,难。
为促使袁世凯尽快到南京就职,孙中山派出专使团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专使团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团长,团员有宋教仁、汪精卫等人,等专使团到天津时,袁世凯还派出他的长子袁克定亲自前往迎接,以示重视。到北京后,袁世凯也和和气气,说等北方局势稍微安定,就立刻南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见到袁世凯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出了大乱子,一些乱兵冲入城内,大肆抢劫,就连专使团的住处也被波及。第二天调查发现,发生兵变的是曹锟统制的北洋第三镇,事后,东交民巷的外国公使团迅速作出反应,他们以外国人也遭到抢劫为理由,从天津等地调集卫队入京,大有重演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架势。
更离奇的是,北京兵变后,保定、天津等地也陆续发生类似的兵变,这下各地的舆论纷纷指责专使团,说是他们的到来使得人心不稳,导致了兵变云云。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蔡元培等人也觉得局势悲观,他们向南京发去一电,建议仍旧定都北京。
究竟是不是袁世凯导演了这场兵变,目前尚不得而知。当时的北洋军队军纪败坏,袁世凯是不是能够控制他们,也是个未知数,据冯玉祥、徐永昌等人在回忆录中也大都否认是袁世凯是兵变的主谋,而他们当时正好都在北京,而且是军界中人。但不管怎么说,袁世凯不必南下了。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身穿大礼服,在北京外交大楼中(即前清外务部公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前清的旧官僚们也都按前朝惯例,向新总统排班谒贺,就连蔡元培等人也不得不杂列其中,鞠躬相庆。至此,定都之争、就职风波也就彻底落下帷幕,袁世凯大获全胜。如此结局,倒像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说的:“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就在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同一天,南京临时政府也公布了由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中,最具杀伤力的是关于大总统的权力限制问题,那就是把总统制改成了责任内阁制,大总统的名义好听,但权力却受到内阁总理特别是参议院的严格限制,这显然是南京革命党人为防范袁世凯而特意量身定做的。
对于《临时约法》,袁世凯并不在意,只要他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南京方面发来的文件一切都好说,他都一概同意。毕竟,这些东西都是一纸空文,到时候老袁还是要推倒一切重来的。
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第一件事就是提名唐绍仪做内阁总理。唐绍仪,字少川,广东香山人,买办家庭出身,12岁那年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前往美国留学,他曾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可惜的是,由于国内顽固派们的阻扰和责难,这些留美学生在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便被全部召回。
回国后,唐绍仪被派往朝鲜协办税务,由此成为袁世凯的老部下。在袁世凯的帮助下,唐绍仪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他先后做过外务部侍郎、奉天巡抚和邮传部尚书。袁世凯被踢下台后,唐绍仪也就自觉的辞职赋闲,直到袁世凯再度出山。在同南方革命党的谈判中,唐绍仪一直担任南北议和的总代表,足见袁世凯对他的信任。
但两个长期的合作者,最后还是出了问题。麻烦出在总统与总理的权限划分问题。按《临时约法》的规定,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过国务总理副署方能生效,这规定的本意,原是要从制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扩张,但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