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曾国藩称为“豪杰志士”,是晚清少有的能吏+廉吏_志士
2020-01-17 00:07:08 历史故事 学问猫 °c 繁体
A + A -原标题:他被曾国藩称为“豪杰志士”,是晚清少有的能吏+廉吏
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慈禧宠信太监安德海是晚清轰动朝野的大事,因事涉宫闱,说法也是五花八门。史实与传闻(包括野史小说、民间故事、鼓词戏剧)之间有很大差异。有研究者根据《清实录》、《清史稿》、丁宝桢本人奏稿及了解此事原委的薛福成、翁同龢等日记内容,勾勒出此事经过:杀安一案是同治、奕䜣、慈安的宫廷密谋,丁宝桢不过是执行人。但不管怎么说,丁宝桢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能用计直接捕杀朝廷权阉是很有胆识的。在这一点上,起码其他的循吏做不到。清史稿评价此事,说“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省织金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时便以“少能文、有操略”称奇乡中,23岁中举人,33岁取进士,先后任湖南岳阳、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巡抚,四川总督,在任上去世,时年66岁。作为一代显官重臣,丁宝桢很有魄力和气概,曾国藩也称他“豪杰之士”。
实除了诛杀朝廷权阉,担任山东巡抚十年间,丁宝桢协助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捻军;治理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可谓政绩卓著。1875年,丁宝桢以“靖海安边”为名,在济南建造了山东机器局,而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使外洋一人夹杂其中”,制造了一批性能优良的武器。尽管创办山东机器局是打着抵制洋货和加强海防的旗号来做的,但客观上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技术是有利的。丁宝桢还创办了山东第一家新式学堂——尚志书院。尚志书院不但传授传统儒学,还教学天文、地理、算术等,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尚志书院原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丁宝桢仿浙江诂经精舍改建,以经古课士,提倡朴学,后又改为山东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山东第一家官办书局——山东书局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创办的。丁宝桢在百忙之中,还为山东书局校勘刻本《十三经读本》。
除了主政山东,提倡文教外。丁宝桢在督川时,还对盐政进行了改革,惠及周围各省。在我国封建社会,盐被看作一种政治商品。一方面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盐税历来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支柱。因此盐这种特殊的商品往往同一个地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开发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种功能在我国贵州地区的治理与综合开发活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贵州地瘠,无盐产,人民食用所需,主要依靠川盐的供应。由于运程遥远,运道艰难,再加上税赋过重和大、小盐商的层层盘剥,食盐贵而缺,以致“编户之民,往往淡食,穷乡僻壤,更有终岁不尝卤味者”。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有“淋灰水浸肉而食,或用牛豚等骨用水浸,俟其酸臭以当盐”。“亦有以羊胆猪胆之汁,作调味之用者”。川盐入黔,向分永、仁、涪、綦四大口岸。四口岸的变迁,关系到贵州盐政的兴衰。清朝末年,由于政局腐败,战乱频繁,四大口岸曾一度荒置,以至民间淡食,百姓恐慌。在丁宝桢任川督期间,于整顿和发展四川经济的同时,对川盐入黔的问题相当重视,使黔省淡食问题得到好转。1877年,丁宝桢奏准实行的川盐官运制度,结束了清康、雍以来实施近二百年的专商引岸运销制度,部分恢复了政府专卖。《清盐法志》里评价丁宝桢创办的官运商销之法“明效大著,之后一切成法皆有可循”,“诚数世之利也”。丁宝桢还亲自主持编纂的《四川盐法志》,总结了四川盐井生产技术,书中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图。
除了堪称能吏,丁宝桢还是一位廉吏。 由于朝廷发给丁宝桢的俸禄被多数用于救济贫困百姓,这位封疆大吏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身边的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丁宝桢死后,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下旨:“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三地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 。灵柩回归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可以说政声十分显赫了。
丁宝桢官至太子太保,这个头衔当时民间简称宫保。川菜中著名的“宫保鸡丁”,就是为了纪念他督川而命名的。